游戲是兒童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兒童主要的社會生活方式,是兒童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伙伴。傳統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情景性,簡單易學,深受幼兒喜愛。在幼兒園中開展傳統體育游戲不僅能擴大幼兒的游戲范圍,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還能為幼兒提供全面發展及自我教育的機會。傳統體育游戲對幼兒來說是是一種“快樂有趣的教育”,對老師來說是一種“快樂游戲的教育方法”。幼兒教師要發掘和有效利用傳統體育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生活,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傳統體育游戲曾給我們童年帶來很多歡樂,那時我們沒有高檔的智能玩具,沒有那么多淘氣堡、游戲廳等游戲場所,只需要拿個石子在地面上畫一畫就可以跳來跳去玩得不亦樂乎。而現在的孩子的玩具功能齊全,應有盡有,卻沒有了從前孩子的身體素質,體能下降了,視力下降了。我們應將傳統體育游戲找回來讓孩子們玩一玩,讓孩子們回歸自然,幫助孩子收獲一個健康的身體。
一、關注現實,引發思考
現實:現在的幼兒肥胖率上升了,視力下降了,體質下降了。
思考:
1.如今是電子信息化的時代,很多兒童沉迷于電子產品游戲和動畫片之中,大人們工作繁忙,沒時間管孩子,卻不知道這些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會使兒童視力下降,脊柱發育不良。
2.現在的兒童飲食不健康,經常吃零食和油炸膨化食品。
3.不運動,沒時間運動。學業至上,擠壓了幼兒體育游戲的時間。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更多地要求幼兒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擠壓了幼兒玩的時間;不運動,安全第一。現在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過度保護,從不讓孩子自己外出活動,限制了幼兒運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戶外活動是幼兒重要的生活環節,它可以促進幼兒體能的發展,四肢協調平衡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間的合作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體育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戶外活動時間開展傳統體育游戲,利用傳統體育游戲的隨意性、趣味性、靈活性和簡便性,使得幼兒在寬松、有趣、有挑戰性的游戲環境中快樂成長,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把屬于孩子的健康游戲環境還給他們。
二、傳統體育游戲有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傳統體育游戲進行的過程既是幼兒學習運動的過程,又是通過運動來學習的過程。幼兒可以學習運動的基本技能,提高運動的質量,使身體和運動能力得到鍛煉。戶外游戲是幼兒認識自我、探索體驗和認識外部環境的重要方式,它有益于幼兒的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學習與發展。
傳統體育游戲都伴隨著各種動作或歌謠,在游戲中幼兒的各種感官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能鍛煉幼兒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骨骼,促進幼兒動作發展,增強體質。另外,幼兒在游戲時,需要集中注意力,這樣有助于專注力的培養。快樂的游戲會讓幼兒情緒愉快,這種身心愉快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傳統體育游戲既能促進幼兒運動系統的生理機能,又能提高神經系統的發展。
如小朋友都愛玩的傳統體育游戲“丟手絹”,多人圍坐成一個圓圈,另有一個幼兒拎著手絹在圈外慢跑,坐著的孩子們一邊拍手,一邊齊唱:“丟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丟手絹的小朋友跑著跑著,趁人不備,悄悄把手絹丟在其中一個孩子的身后,然后裝作若無其事繼續轉。如果丟下的手絹被這個孩子發現了,這個孩子必須拿起手絹趕緊去追。追上了,丟手絹的小朋友就只好繼續在外圈轉著重新丟;若追不上,丟手絹的孩子還要轉到這個孩子的位置上,這個孩子就得起身,接替任務繼續丟手絹了。在拍手與歌聲中,丟手絹的游戲重新開始。丟手絹的游戲當中,幼兒體驗了追趕、選擇伙伴、唱歌謠、遵守游戲規則,更感受了游戲的快樂。
在傳統體育游戲活動中,不僅僅是讓兒童玩一玩,樂一樂,游戲更可以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如“跳皮筋”“跳繩”“城門幾丈高”等游戲能促進幼兒走、跑、跳、鉆等大肌肉動作的發展;又如“摔方寶”“抽陀螺”可以鍛煉手眼協調能力以及手臂肌肉力量的發展。傳統體育游戲富有趣味性和情景性,能提高游戲者的情緒,培養他們活潑、開朗合群的個性,游戲當中游戲者要承擔一定的運動負荷,可以促進各肌肉群完成必要的活動。幼兒在體驗游戲快樂的同時,又能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傳統體育游戲有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傳統體育游戲也體現出了這一特點。幼兒三五成群一起游戲,通過互相協調、模仿,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使幼兒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質得到更好的發展,并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在游戲中,幼兒情緒愉快、自主性強、能夠主動和同伴交流,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拔河”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拔河”這項活動,不過在那時不叫拔河,而稱為“鉤強”或“牽鉤”,后演變為荊楚一帶民間流行的“施鉤之戲”。“拔河”是一種集體游戲、合作游戲、力量型游戲。游戲過程中,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協商,進行合理的人員匹配、合理的人員站位,才能在比賽中獲得勝利。通過“拔河”比賽,幼兒可以理解團隊的力量遠遠大于個人的力量,“拔河”游戲可以使游戲者獲得強烈的團隊認同感和歸屬感,游戲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力量更需要智慧,所以傳統游戲是一種娛樂、健身、益智的活動。
傳統游戲“老鷹捉小雞”中,幼兒需要選擇角色:母雞、老鷹、小雞。分配角色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分歧,幼兒就要學習自己解決問題,需要協商、謙讓。游戲過程中,被抓到的“小雞”不要有消極情緒,要分清游戲和現實。傳統游戲“炒黃豆”“拉大鋸扯大鋸”“編花籃”“剪刀石頭布”都需要幼兒合作完成,這些游戲可充分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同時,在這種愉快的活動中,幼兒自己動手動腦,協調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家在一起活動或游戲,會比個人活動、游戲的效果好。傳統游戲中的相互合作,不僅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更能激發幼兒對運動的興趣。
四、傳統體育游戲有助于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
在幼兒園傳統體育游戲的順利進行除了依靠幼兒的身體素質外,更需要幼兒的良好品質,如對規則的遵守、勇于挑戰的精神、堅強的品質、樂于助人的品質等,游戲是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過程,也是幼兒自我教育的過程。伙伴關系是幼兒生活中重要的社會關系,它對幼兒心理品質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游戲中幼兒間的交流更為自然和親近,幼兒只有在與同伴的互動過程中,才會認識到他人的觀點和需要,學會了解別人、約束自己;學會付出、接受、同情和友愛。童年的游戲不僅帶給幼兒快樂,而且幫助兒童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學習和發展的有價值的活動,通過對傳統體育游戲的實施和改編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知識、社會性和情緒情感的發展。通過游戲影響幼兒的自我發展,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讓他們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樣解決矛盾沖突。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集體游戲,讓幼兒在集體環境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品質。“拉爬犁”游戲是北方冬季特有的游戲,在落雪后才可以進行。幼兒可以感受冬季的美景,通過運動抵御寒冷,感受坐爬犁“風馳電掣”的快樂。這更是一個自主游戲,游戲當中幼兒能夠自行商量,自己解決問題,還能夠互相幫助,是游戲的過程更是教育的過程。
傳統體育游戲是一種體驗,是幼兒運動的過程、鍛煉身體的過程,更是幼兒認識生活、了解他人、親近社會的過程。傳統游戲是兒童應該有的活動,是真正令他們感到快樂的活動,是健康有益的活動,傳統體育游戲蘊含豐富的實用價值和教育價值,值得我們重視并不斷研究和開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的嘗試與創新[J].教育導刊,1999,(S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