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必須加強課外閱讀與作文教學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自覺欣賞和吸收優美的音樂語言,加強音樂語言對作文的滲透作用,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的美感,深化作文的內涵。
關鍵詞:語文教學,音樂語言,核心期刊論文,指導
青少年正處在知識與身體成長的時期,他們精力充沛,記憶力好,求知欲強,對新知識接受能力強,課本知識往往不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心理需求。作為教師,必須很好地引導他們去廣闊的課外吸收更多、更新的知識,增加他們的閱讀量,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為此,教師必須加強課外閱讀與作文教學的有機結合,培養他們自覺欣賞和吸收優美的音樂語言,加強音樂語言對作文的滲透作用,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的美感,深化作文的內涵。
首先,應指導學生有目的的感悟音樂語文的美感。青少年正值豆蔻年華,面對多姿多彩的充滿激情的音樂語句,往往產生強烈的美感與渴慕之情。教師應抓住學生這個心理特點,正確引導學生攝入大量優美的音樂語言,激發他們的美感,使之在強烈的藝術感染中,領悟語言的美,把握語言的表現力,并學會運用。
其次,善于引導學生分類感受音樂語言的美感。從內容上看,音樂語言種類很多,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分類感受,選擇適合學生的音樂語言,激發學生的強烈美感,觸動學生的寫作欲望,燃燒起學生的寫作激情,從而達到教師的指導目的。歌頌祖國變化方面的音樂語言,如《春天的故事》中的:“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的崛起了座座城”,又如張也演唱的《走進新時代》中的:“讓我告訴世界,中國正進行著接力賽,承前啟后的引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等,這些語言使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后祖國的偉大變化,用音樂來描繪中國正是一條翻騰的巨龍。學生在寫到祖國變化時就出現了“條條大道如彩虹,個個村莊像街市”這樣的語言。情感悲慟的音樂美語。如周冰倩演唱的《真的好想你》中的:“我在黎明呼喚你,追月的云呦,也只我的心,默默地為我送溫馨;月亮下面,輕輕地飄著我的一片情,你是我燦爛的明天;愿青春輔滿你的心。”這些優美的音樂語言真實抒寫了情人內心真實的情感,使學生深刻地領悟出如何進行情感寫真,學生就會在文中仿寫到:“你的心情現在還好么?你的笑容還那么燦爛么?你的步子還那樣輕盈么?”這樣堅持訓練,學生就會把握用不同的音樂語言表現不同的感情,運用時就會得心應手。
再次,善于指導學生廣泛收集音樂語言。積累豐富、優美的音樂語言對寫作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只有平時善于收集、整理、感悟、領會,才能在運用時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音樂語言有各種不同的風格,如陜北民歌、藏歌、廣西山歌、客家山歌、走婚歌、軍歌等等,教師要指導學生廣泛收集,不斷感悟,有所吸收,使其對作文寫作產生積極影響,學生作文語言自然就優美了,主題內涵自然就深刻了。
其四,用心去感受音樂,把感受化為語言,融于寫作。
一是音樂里有豐富的旋律。聽者的喜怒哀樂就是在歌曲起伏跌宕的旋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和傾泄。例如:花兒樂隊的《喜刷刷》是歡快、自由的旋律,可以使人沉重的心情得到最大的放松;劉德華的《中國人》是高昂、振奮的旋律,可以使人鼓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二是音樂里有真摯的情感。例如:《今天是你的生日》唱出了每一個華夏兒女對祖國的神情祝福:“我們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國/愿你永遠沒有憂患,永遠寧靜。”《燭光里的媽媽》唱出了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思念和理解、報答之情:“噢媽媽相信我/女兒自有女兒的報答。”
三是音樂里有感人的故事。例如《一分錢》講述了一個孩子拾金不昧的成長故事;《國歌》演繹了中華兒女在炮火中勇敢前進的故事;這些或喜悅、或悲傷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生命感悟,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主題和素材。
四是音樂里有優美的語言。例如周杰倫的《菊花臺》,這首歌的歌詞首先用豐富的意象創設了一種唯美的意境——月彎彎、菊花殘、夜漫長、北風、霜、湖面、閣樓上、雨輕輕、朱紅色的窗,同時還多處運用了生動形象的修辭,例如:①慘白的月彎彎 勾住過往——一彎殘月斜掛天邊,沉沉低下的月彎,好像在挽留已經塵封的往事。(擬人)②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你如花的笑顏已經在秋風的蕭瑟中凋零、枯萎。(比喻)另外,這首歌還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女主人公滿眼淚光,柔弱中帶傷的在閣樓上 冰冷的絕望,這是因為男主人公正一身戎裝在狂亂的馬蹄聲中呼嘯滄桑------堅貞不渝的愛情,保家衛國的大義,在這首歌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寫。
總之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變化過程。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個有積累、領悟到運用這樣一個過程,只有充分地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12.
[2]鐘啟泉主編.研究性學習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 .
[3]趙承福等主編.創造教育研究新進展[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4.
[4]曹利華.美學基礎知識[M].北京: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86.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