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91-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看-国产亚洲精品xxx-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樹人論文網一個專業的學術咨詢網站!?。?/div>

面向智能制造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來源: 樹人論文網發表時間:2020-10-12
簡要:摘要:在智能制造技術迅速推廣和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機械制造業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生產模式不斷更新和演化,這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從智能制造技

  摘要:在智能制造技術迅速推廣和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機械制造業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生產模式不斷更新和演化,這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從智能制造技術的特征入手,深入剖析離散型智能制造領域專業人才能力的構成;以自動化專機或機器人工作站、生產線設計為線索,統籌考慮課程設計、實驗、實習和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基于模塊組織教學內容,融合“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等內容,構建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大學教育

  本文源自大學教育,2020(10):161-164.基金:安徽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組織模式創新的機器人學院研究與實踐(2017xgkxm23)”;安徽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創新項目“機器人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安徽工程大學產業學院“機器人工程”等項目《大學教育》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反映高校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改革成果,促進高等教育人才素質提升,為我國高等教育和課程改革服務。

  近現代機械制造業經歷了“機械制造時代”“電氣化和自動化時代”和“電子信息時代”,以及目前尚未完成的“智能制造時代”。在傳統的機械制造業中,“工藝”和“設備”形成了企業的核心技術。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通常也是基于制造工藝和制造裝備兩條主線,規劃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框架。在自動化生產線成為機械制造業主要生產手段的情形下,企業渴望具備“機電融合復合型特征的人才”。然而,我國高校受到院系條塊分割設置的限制,機電融合復合型人才培養情況并不理想。企業往往設置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等職位,組成項目團隊完成自動化生產線或專機的研發和調試工作。機電復合型人才的缺失不僅限制了人力資源效率的充分發揮,而且嚴重制約了產業的技術升級和“兩化”融合的推進,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機械制造業的稀缺資源。

  圖1機械制造業競爭優勢形成過程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同人類社會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1],在新科技革命、新產業革命、新經濟的背景下,針對當下工程技術人才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能力不強,傳統工程人才相對過剩,制造業人才結構過剩和短缺并存,企業“用工荒”與畢業生“就業難”共存的局面,我國工程教育改革面臨重大戰略選擇。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先后在復旦大學、天津大學和北京召開了關于高等工程教育和新工科建設的研討會,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2]。此后,教育部又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和《關于推薦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3],旨在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為未來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向機械制造業滲透不斷加深的形勢下,我國傳統機械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正處在關鍵時期[4,5],機械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已成為新時代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共識[6]。結合智能制造技術發展趨勢,在構建機械類實踐教學體系時,需要突出“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等要素;學生深度參與的新模式,體現自構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2];具備多學科融合、復合型特征,獨立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

  當前高校開展的大多數實驗課程都是以課本的原理為出發點,以印證理論知識的可行性與準確性為主要目的開展實驗課程教學[7,8],實驗教學的理念和內容無法滿足多學科融合、復合型特征的人才培養需要[9]。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是工程教學的主要手段,實踐教學通常包含課程設計、實驗、實習和實訓。若僅從實驗教學的角度探討復合型人才培養還遠遠不夠,本文希望將課程設計、實驗、實習和實訓看作一個整體,探討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問題。

  一、智能制造技術特征

  首先從智能制造技術特征的角度,系統地研究從業人員的能力構成[10],再討論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按制造業的行業特點,智能制造通常劃分為“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遠程運維服務”5種模式。其中,多數機械制造業可以歸結為“離散型智能制造”模式。以“離散型智能制造”模式為例,基于“基本技術要素”和“附加技術要素”兩個維度,評價“離散型智能制造”的技術特征,見表1。依據生產規模和技術復雜性,“基本技術要素”逐一評價“智能單元或機器人工作站”“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4個層級的技術特征;基于“產品(工藝)管理”“可視化管理”和“信息安全”3個維度,“附加技術要素”逐一評價其技術特征。其中,“基本技術要素”界定了離散型智能制造必備的技術特征,“附加技術要素”屬于引領性技術特征。“離散型智能制造”的技術特征大致勾畫了機械制造業從業人員的崗位任務,以及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

  表1“離散型智能制造”模式技術特征描述

  二、機械類人才專業能力構成

  仔細研究“離散型智能制造”模式的技術特征,不難發現隱含其中的兩條主線,一是自動生產設備或機器人工作站間的柔性連接,二是自動生產設備或機器人工作站間的數據交換[11]。柔性連接需要借助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和物料輸送裝置;數據交換需要借助工業互聯網[12]。因此,機器人和互聯網成為智能制造系統的標配[13]。建立在兩條主線上的靈魂則是數據分析、流程優化、仿真模擬和可視化,即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2019年1月,人社部擬發布15項新職業。本文摘取“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3項新職業,其“定義”和“主要工作任務”列入表2,為規劃“智能制造時代”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了有益參考。

  表22019年人社部擬發布的部分新職業

  三、復合型人才培養途徑規劃

  我國機械制造業發展極不均衡,既涌現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14]、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高精傳動設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優秀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又存在相當數量的企業還沒有走完“電子信息時代”,甚至“電氣化和自動化時代”的制造模式。因此,在規劃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既要充分考慮大量中小企業的現實需求,又要有前瞻性和引領性[15]。有鑒于此,從“表達能力”“操作技能”和“方案構思與設計”3個維度,描述了機械類專業學生畢業時應該初步具備的專業能力。表3描述的專業能力,不僅包含了機電融合的特征,而且明確指向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涵蓋了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理論的運用。

  表3機械類專業專業能力構成

  圖2以“自動化設備或機器人工作站”和“智能生產線”為線索,描繪了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輪廓。依據學生工程能力培養規律,在完成“自動化設備”設計任務前,需要逐一完成“機械傳動”“機械結構”認知和設計,以及“機械制造工藝”和“機電設備控制”實驗和設計等教學任務。在完成“智能生產線”設計前,逐一完成“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操作實訓,以及“工業機器人拆裝”等分科目訓練,在“智能生產線”設計過程中,融入“MES系統”“工藝流程規劃”“生產環境感知”等體現智能制造方面的內容。

  圖2機械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途徑規劃

  充分調動學生“動腦”和“動手”是確保教學目標達成的基本手段。涉及“動腦”的教學環節包括理論講授、作業、設計、實驗和實習;涉及“動腦”的教學環節包括作業、設計、實驗和實習。除理論講授外,“動腦”和“動手”基本重疊。因此,需要從學生知識和能力構成的整體角度,合理規劃設計、實驗、實習和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基于專業實踐與專業理論課程相剝離的原則,按知識或能力模塊劃分,設置為綜合實驗、討論課、課程設計、實習和實訓等形式,實踐教學科目以周為單位編入教學計劃進程表,單獨設置學分。

  圖3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規劃

  圖3清晰地刻畫了安徽工程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計劃進程。其中,“組合夾具”“機器人拆裝”和“智能制造系統”設置成討論課,采用實驗室現場教學的方式,講解、操作或設計、討論和主題發言交替安排,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與操作技能、設計等思維能力培養相融合。實驗室改造成集討論式教學、實驗、實訓和設計等功能于一體的實踐性教學場所,實驗室場地得到了充分利用。

  為了展示主要實踐教學組織和實施情況,本文摘取了幾張實踐教學場景的照片。圖4是課程設計的場景,圖5是PLC和電路實驗的場景,圖6是機器人工作站裝調實驗的場景,圖7是工業機器人拆裝和測繪的場景。

  圖4課程設計

  圖5PLC實驗

  圖6作業單元裝調

  圖7工業機器人拆裝

  我校機械類專業包括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和機器人工程等專業,均依據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思路,規劃實踐教學環節。在圖3的基礎上,各專業根據自身特點適當修改,但大部分實驗資源能夠得到多個專業共用。如車輛工程專業用“發動機拆裝”替代圖3中的“機器人拆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由“過程控制綜合實驗”替代“機器人工作站裝調”等。

  四、結語

  在新工科建設項目的資助下,針對機械類人才培養,我校在實踐教學體系重構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本文以復合型人才培養為主線,以實驗資源最大化利用為原則,按模塊組織教學內容,按科目編排實施方案,形成了我校獨具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實踐表明,本文所述的實踐教學體系克服了以往碎片化、綜合性差、學生參與度不夠、訓練不充分等不足,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和同行的充分認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讓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主旨演講(全文).[EB/OL].[2014-06-03].

  [2]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Z].2017.

  [3]劉洋,謝勝,利杜玉,等.面向新工科的工業4.0實驗基地課程體系與平臺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1):229-233.

  [4]周宏仁.智能制造的三大支點[N].中國航空報,2019-07-25(008).

  [5]黃俊溢.中國制造應探索“智能制造+知識創造”之路[J].智慧中國,2015(4):44-46.

  [6]韓文佳,楊桂花,陳嘉川,等.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大學教育,2108(9):61-63.

  [7]溫海洋.“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實驗教學探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0):163.

  [8]何建強,陳垚,袁訓鋒.新工科背景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以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108,15(22):85-86.

  [9]雷立群,王戩.機械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復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風,2019(20):159+167.

  [10]王曉慧,朱光苗,初航,等.智能制造體系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知與行[J].職教通訊,2019(8):24-28.

  [11]李鐵芳.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應用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J].科技風,2019(20):25.

  [12]姜淇銘,李韶文,何月漫.智能制造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7,48(3):98.

  [13]戰夢霞,焦楊.智能制造時代的職場新寵: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運維員新職業介紹[J].中國培訓,2019(7):32-33.

  [14]才秀敏.2018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大會在京召開[J].電器工業,2018(12):48-49.

  [15]周靜紅.基于智能制造發展趨勢的人才培養方式探索[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8,17(11):76-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 | 免费国产成人综合 | 国产成人经典三级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 | 色成人在线 | 国产 日韩 在线 亚洲 字幕 中文 | 黄色一毛片 | 6080伦理久久亚洲精品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免费 | 欧美三级一区 | 99re最新|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久久精品这里有 | 国内不卡1区2区 |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 黄 色 成 年 人 | 国模私拍高清大胆专业网站 | 福利片第一页 | 一级黄色片一级黄色片 | 国产网友自拍 | 亚洲黄色免费看 | 九九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秒播 |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66精品片 |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 黄色网址视频在线播放 | 韩国成人毛片aaa黄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免费人成网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 一级黄色在线播放 | 欧美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一级特黄牲大片免费视频 | 国产午夜不卡在线观看视频666 | 成人区视频爽爽爽爽爽 | 久久五月天婷婷 | 午夜在线亚洲 |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播放 | 美女被啪到深处喷水gif动态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