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二年級學生寫話存在的“語句表達不完整,斷句位置不正確,句義關聯不緊密,主題意識有缺失”等問題,教師可實施寫話教學改進策略,通過“激發興趣,體驗成功;搭建支架,拓寬思維;指導說話,說寫融合”等方法,促使寫話教學設計和學生心理特點真正融合,從而提升寫話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關鍵詞】寫話;問題;策略;二年級
寫話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實踐中,低年級寫話教學一直是讓教師頭疼的事:總感覺不管怎么教,學生提高得都不多;不管怎么練,學生大都還是在原先的水平上徘徊。為此,筆者從學生的視角出發,試著探索一條“找到問題—診斷問題—改進策略”的實踐之路。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語句表達不完整
在學生的寫話中,教師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句子:“公園里有只可愛的小hóu子。正在吃東西,真好吃。”當教師請全班學生找找句子中有什么問題時,由于對表達完整沒有概念,學生找不到問題,更談不上修改了。
(二)斷句位置不正確
不能正確、規范地使用標點符號是低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一學段寫話要求中提到: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在實踐中,教師發現,學生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會用問號、感嘆號,而是不知道斷句或者在不該斷句的地方斷句,且亂用逗號、句號。
(三)句義關聯不緊密
學生的寫話經常會出現句義關聯不正確、缺乏邏輯的問題,從而導致表達順序不當,無法正確表述意思。如:“我xǐ歡的玩具是樂高,它可以pīn很多好玩的,它是用來pīn的,可以pīn的dōnɡ xi非常多,它的小人是這樣的,頭是圓的,身體長方tuǐ正方,樂高真好玩ɑ!”
(四)主題意識有缺失
這也是低年級學生寫話時普遍存在的問題。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寫話要求學生根據提示介紹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對于教材提出的問題,很多學生只會用兩三句簡單的話進行回答,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多寫,哪些地方寫一句話就可以了。又如,寫話提示:“小朋友們在動物園看猴子時做了什么事?猴子怎么了?后來呢?”所配插圖畫有提示牌,寫著:“愛護動物,請不亂扔食物。”有些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沒有緊密結合這一標語去寫,而是把“猴子吃得太多,看了醫生,治好了病”作為主題。
二、成因分析
(一)思維邏輯性不強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思維的邏輯性不強,跳躍性很大,表達時隨心所欲,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有關聯地想、抓住事件主要因素之間的變化和結果等進行推想的能力缺失,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圍繞主題進行基本的有序表達,無法形成較完整的事件框架。
(二)語言表達能力不強
培養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要從了解兒童的語言規律入手。低年級學生的內部言語發展水平較低,在進行口語表達時會出現語句不完整、精神緊張甚至不會表達等現象,在進行書面表達時又存在語言不完整、不連貫,表達混亂等問題。
(三)寫話系統性不夠
有的教師提出的寫話要求太高,脫離了二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有的教師則未能很好地分析與解決“教材寫話的序列,閱讀與寫話的關聯,學生問題與寫話要求的對接”等系統性問題,從而導致教學寫話無序,沒有針對性,發現不了學生寫話的問題,更談不上應對矯正了。
三、應對策略
(一)激發興趣,體驗成功
1.找興趣點,打開思路
情境的創設、活動的設計、方法的運用、圖文的結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將觀察、表達、思維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寫話中,經常會有提示,如,圖上畫著誰?他在干什么?他會說些什么?教師在教學中通常也會以這樣的方法,指導學生觀察,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寫話。但如果每次都這樣指導,會顯得很單一,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興趣。在實踐中,教師要以“學生對什么更感興趣”為出發點。如,從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動作或神態入手,以有意思的小表演、小動畫作為切入點,做到“理”和“趣”相結合,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的思維源泉。這樣,寫話教學效益的增量就會顯現。
2.體驗成功,激發動力
“哪怕只用準一個詞,寫好了一句話,我都毫不吝嗇地在下面畫上波浪線,在旁邊寫一句贊許的話。”誠如于永正先生所說的,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來自一次次“取得成就的滿足”。其實,這“成就”有的時候完全取決于教師。只要學生發揮了他應有的水平,或者超過了之前的水平,教師都應給予表揚。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經常擁有滿足感,自然就有了寫話的興趣,有了寫話的動力。
(二)搭建支架,拓寬思維
1.依據教材,前后聯結
在統編二年級教材中,共有七次寫話(見圖1)。
從上圖可以看到二年級寫話的序列性。寫話不是孤立的,它是與閱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師要有統整的觀念,要聯系整個單元、整冊、整個學段;要有序列的概念,建立寫話能力層層遞進的路徑;要把學生現實存在的問題與教材寫話要求有機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如,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安排了《彩色的夢》《楓樹上的喜鵲》《沙灘上的童話》《我是一只小蟲子》和“看多幅圖寫話”。整組文章雖然文體不同,但都充滿豐富的想象。同時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運用學到的詞語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旨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教材在四篇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字詞句運用”中都圍繞這一目標安排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課后題中,《彩色的夢》要求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仿寫;《楓樹上的喜鵲》要求學生根據情景想象,借助句式練寫;《沙灘上的童話》要求學生運用詞語,根據開頭編寫。“字詞句運用”借助泡泡,創設情境,讓學生照樣子仿寫。
在此之前,與想象有關的語文要素出現了兩次: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讀句子,想象畫面”。從“展開想象”到“想象畫面”再到“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的編排方式,體現了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發展序列。
經過這樣的閱讀教學,兒童的思維經歷了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創的發展過程。教師要把這些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層層遞進,一步一步落實,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在課后練習中習得方法,為單元寫話打好基礎。
2.范例引導,學會遷移
以往碰到“不會正確使用標點”的問題,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了解標點用法,用標點寫句子,找找標點問題”等訓練,部分學生會有所提高,但收效甚微。教師可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本及課外書,看書上是怎樣運用標點符號的,也可選取典型的例子進行適當點撥與滲透。同時,從課本里找出二十篇短小精悍、層次清晰、文字優美的課文讓學生抄寫,要求一律用稿紙按格式抄,分節分段,正確抄上標點,不得馬虎。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就會對標點符號的運用有一定的意識,正確率也會提高。“模仿、遷移”是寫話中很實用的方法。它對學生“寫完整句子,能有序表達”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3.圖表結合,啟發思維
思維導圖能讓兒童的思維有“序”、有“物”,能促使兒童直觀而有層次地顯示知識的組織結構和聯結方式,以及一些重要的觀點和事實證據,由此加深對各個層次及整個主題的理解,從而促進想、說、寫。
當碰到“句義關聯混亂”“表達順序不當”“主題意識缺失”等問題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提升學生思維、表達的有序性。如下圖。
在繪制的過程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邊繪圖邊思考,對寫話內容進行有效的梳理,使寫話思路得到直觀形象的外顯。
(三)指導說話,說寫融合
“說一說”是寫話的基礎,更是內部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的橋梁。從教材體系來看,低年級的寫話經歷了“從說到寫,先說后寫”“從仿說詞組到運用詞語說話、寫話,從仿說、仿寫句子到獨立寫話”的過程。單就寫話課堂來看,也經歷了“先說后寫,說寫結合,寫評結合”的過程。
在課堂實踐中,除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打開話匣子外,指導學生會說、說清楚最重要。這就要引導學生有序觀察、細致觀察,有序說話、完整說話。如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看一幅圖寫話》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展開觀察,說一說“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結果怎么樣”。整體感知后,是細致觀察、有序觀察。教師指導學生抓住貓的表情有序說話,再聚焦老鼠,抓住表情、動作感受老鼠的心情,然后發揮想象說結尾,以期通過這樣綜合的說、寫訓練,達到說寫一致。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說出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更快掌握方法,進而有條理地寫話。當然,在課外,教師也要聯合家長一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序表達,這樣的說、寫會更有意義。
應對、改進的教學策略千萬條,但都必須基于學生立場,著眼學生實際。當改進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真正吻合時,寫話教學才會有效,學生也會樂寫、愛寫,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于永正.教海漫記[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3] 張敏華.談小學語文教學之道[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8.
推薦:《七彩語文(教師論壇)》它具有國家標準刊號,是“中華母語基礎教育科學研究論壇,當代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具有:超強的陣容、前瞻的視野、專業的眼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