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教師國家級論文發表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挑戰,不良的網絡信息可能會對大學生產生不利影響,那么網絡文化背景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哪些優勢呢?
摘要:網絡文化是一種新興的文化產物,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在網絡文化背景下,旨在探討如何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業。
關鍵詞:教師國家級論文,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網絡文化
作為時代的文化產物,是一種文化產品或者是文化活動,通過將信息資源和文化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實現資源共享,網絡文化是以網絡為依托,所以具有一定的特色。我國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過程中,為了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需要不斷促進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應當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力度。同時,在網絡文化背景下,向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學生通過網絡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然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為培養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網絡文化的內涵理解
網絡文化是集信息、文化和人為一體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網絡文化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網絡文化的主體是人,而客體則是自然和社會,因而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正日益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與思維模式。近年來,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其思想意識得到提升,而且具備一定的能力,所以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視[1]。尤其在網絡環境背景下,通過運用網絡文化,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可以改變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更加與學生相符,而且進一步擴大了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空間,無形之中是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和內容的完善。當然,網絡文化的誕生,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帶來新的機遇,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二、網絡文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挑戰
(一)不良網絡文化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高校為了促進大學生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在網絡文化環境下,將網絡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整合在一起,通過網絡信息傳播實現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由于網絡文化具有廣泛性的同時,也有著隱蔽性和快速性的特點,如果有不良信息擴散,將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并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發展[2]。此外,不良網絡信息也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因而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意識形態未能有效形成,而且長期在不良信息的網絡信息的侵蝕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諸如民族意識淡薄、思想意識混亂等現象的出現,往往嚴重影響了大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因此,在不良網絡信息下,會導致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偏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方式下,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主要陣地是課堂,在未能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實施思想政治工作時,課堂教育處于主導地位。高校針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誠實守信和樂觀的精神,進而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成長的作用,當網絡文化被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使得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有所增加,學生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3]。但在一定程度上,網絡文化的出現,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沖擊,在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地位降低,如果大學生接收到不良信息,將造成大學生的思想有偏頗,對待人生的積極性下降,所以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影響大學生的價理念值和思想觀念
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將網絡文化滲透其中,長期下來,大學生容易沉溺于網絡虛擬空間,缺乏對外界的有效溝通與交流,一旦形成習慣,就會與現實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對大學生的價值理念和思想觀念造成影響。
三、網絡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優勢
(一)為大學生文化信息選擇提供廣闊空間
由于網絡文化下的信息量較大、信息傳播速度快。同時,在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和覆蓋面廣的優勢下,使得網絡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那么,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網絡文化的存在將打破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局限性,在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可以接受到不同地域的信息和文化等,并有助于大學生提升對信息的整合與選擇能力。
(二)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觀
網絡文化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所以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期間,大學生將從歷史角度去分析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網絡文化平臺下,由于其涵蓋內容比較廣泛,所以有利于大學生獲取豐富的資源,對大學生良好文化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4]。
(三)提升大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時,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網絡文化平臺,為學生營造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得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借助于全新的方法,利用大量的網絡信息,進而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具有推動作用。
四、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在網絡文化背景下,為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應當加強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提升教育者對網絡文化的理解能力,從而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為此,學校需要加大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業務培訓力度,不斷優化思想政治教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使得教師在網絡文化背景下,結合所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運用網絡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宣傳,并合理運用網絡文化,將暴力和不健康等信息屏蔽,使得學生接收到更多健康的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和內容,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促進大學生健康和諧發展。
(二)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傳播功效
為了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應當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功能,進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高校應當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通過在校園網絡上開設具有特色的專欄,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到其中,進而吸引大學獲取信息[5]。當學生進入到校園網站,打開網頁后就能夠觀看到豐富的課程視頻資料和網絡課程課件等,這些內容都與思想政治教學相關,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大量的思想政治教學資料,以便學生查閱。總之,建立了思想政治課程網站,是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此外,高校為了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應當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通過利用網絡文化舉行各種文化活動,在網絡文化活動中滲透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使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提升。例如,高校可以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同時,還可以講座的形式向大學生傳播思想政治內容,大學生在網絡文化下,對思想政治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使學生能夠將實際生活與思想政治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從而在網絡文化背景下,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使大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6]。
(三)利用網絡聊天平臺正確引導大學生全面發展
在開展思想政治過程中,應當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方法,從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巨大作用。因此,在網絡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師要科學的利用網絡聊天工具,正確引導大學生學習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和QQ群,為大學生搭建相互溝通的平臺,教師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然后師生針對思想政治內容展開討論,這樣教師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然后以郵件的形式解決每位學生的困難。同時,在網絡文化背景下,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網絡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博客、互聯網等作用,拓寬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渠道,構建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從而確保在網絡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7]。總之,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網絡已經步入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其作為傳媒介質,能夠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能夠打破傳統信息傳播和交流的局限性。在網絡文化條件下,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平臺,進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增強,在充分發揮網絡文化主體教育功能的同時,也是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吳立全,于興業.網絡文化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芻議[J].繼續教育研究,2014(7):90-91.
[2]李名川,譚英雄.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27):70-71.
[3]王毅.高校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損益及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9(6):245-246.
[4]黃芳.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J].價值工程,2013(34):276-277.
[5]安益民.淺論網絡文化中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6):190-191.
[6]李雨錦,趙國齊,劉亮亮等.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6):125-125.
[7]王宇亮,張井文,劉子奮等.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5(1):97-99、119.
作者:邵金莉 單位:晉中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期刊:《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吉林省教育科學院、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學術刊物。主要發表學術理論文章和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工作研究文章,已成為吉林教育科學研究的窗口和主要陣地,并輻身全國,為繁榮高等科學研究,推動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