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在我國的逐漸普及,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也變得越來越突出。本文是一篇現代教育技術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關于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幾點思考。
摘要: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隨著計算機應用和普及在我國的興起,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如何學好專業知識以適應未來就業需求已引起中職院校的普遍重視。本文筆者就現今中職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學校辦學宗旨、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方法、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改變現狀的思路。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學習興趣,就業,思考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這在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中顯現得尤為突出。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和問題
1.學生基礎差,程度不一。近年來,高校普遍擴招,對中職學校的招生帶來了很大壓力。近些年的中職學校的學生素質呈現下降趨勢,很多中職學校的學生對于學習計算機知識并不感興趣,有些學生只對打游戲或上網聊天有興趣。另一方面,由于地區差異,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的計算機教育不夠系統專業,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較差;而部分來自城市的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已經十分熟練。這些學生在一起授課,無形中便給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帶來了很大難度。
2.教材更新速度和教師水平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發展需求?,F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而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的教材還在沿用多年前的舊教材,遠遠跟不上時刊發展的需求。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的專業知識如果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必然導致教授學生的知識越來越滿足不了社會的要求。再者,很多中職學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數量雖多,但卻過于淺顯廣博。學生每科都學的只是一些表面淺顯的知識,不能深入。雖然學生得到了全面系統的學習,但是難有一項技能能夠拿得出手,當走出校門后,學生就會發現憑借自己在學校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3.教學與就業目標脫節。現今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存在著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知識陳舊等弊端,這就造成了與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相脫節的現象。在當前經濟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產業需求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急需大批計算機專業技術過硬的技術性人才。然而,現今很多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并沒能與實際崗位需求相結合,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不協調,中職學校的學生學到的知識無法滿足工作要求,很難應用到工作崗位。
4.課程設置與實際應用的不協調。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課程設置欠合理,理論知識的比重較重,實際操作的課程分配不足。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不能得到很好的練習加以熟練,沒有足夠的動手實際操作練習的機會,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書本知識的表面,難以深入。社會需要的是動手能力較強的人才,中職學生實際操作練習不足,必然導致實踐操作能力缺乏,也必然與社會需要脫節。一些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師思想陳舊,在教學中認為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只是機械地給學生灌輸書本理論知識,并不注重實踐練習,再加上理論知識枯燥、教學方法簡單,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更不用說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了,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對計算機課程學習產生消極心態。
二、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幾點思考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入學新生基礎不同的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基礎水平設定不同的教學任務,提出不同的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基礎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學應適當的把一些回答問題的機會留給他們,并對這些學生多加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對那些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水平共同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設計一些實用性的、有趣的教學課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學到的知識,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和探討的過程中學到知識,給學生營造一個活潑生動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玩兒中學,在學中得到樂趣,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計算機課程枯燥乏味了。
2.與時俱進更新教學內容,塑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根據社會發展需求選擇合適的計算機教材,并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由于計算機與其他基礎課程不同,教師如果不能合理轉變教學理念,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便會難以適應新時期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新要求。針對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特點,教師應圍繞學生的就業導向知識體系進行專業指導。這就要求中職計算機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學校應注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學??梢酝ㄟ^公開招聘的方式吸引人才加入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學校也可以采取讓教師參加培訓、進修和在企業掛職的方式加以鍛煉,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這樣,學校和教師也可以及時的知道企業需要哪方面技能的人才,并根據需要及時更改教學方向和教學方法,并針對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向導和顧問”的角色,教導學生學習知識,同時教師也是“教練員和訓練員”,培養學生學好技能。
3.以就業為主導,轉變教育觀念。很多人認為就業教育只與畢業班的學生有關,實則不然。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就業,如果沒有明確的就業觀念,便不會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只有以就業為前提,才能正確樹立中職學校的教學理念,才能合理安排整體的教學課程設置。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后,也能對自己的校園生活進行有效規劃,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這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新生入學之初,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引入對學生的就業教育,擺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其所學專業的學習要求,知道社會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及要求,引導學生科學地選擇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專業技能,積極主動地去考取相應的證書,這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就業觀,營造濃郁的校園學習氛圍都是十分有利的。 4.教學課程與就業相結合。計算機課程是一門要求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專業。在實際教學中,上機實踐操作課程的比重要大大加強,讓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多多練習。理論帶動實踐,引導學生對相關課程進行深入探究。教師可以結合社會實際,給學生布置學生任務,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課堂上學到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找出自己學習中的薄弱部分,加深對知識的記憶,也更加明白了實際的就業需求在哪里,也更加明確的學習方向,在無形中大大激發了學習動力。學生知道了自己要學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程度,當教師再講到相關知識點時,就會格外用心,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職學生在校學習的有效性。
5.校企合作。校企結合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要為導向的運行機制,其利用學校與企業不同的資源與環境,采取課堂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方式,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實現了產學結合,增強了辦學活力,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開展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沙掷m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校企合作可以采用下面幾種模式。
(1)定單培養。學校根據企業需要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學校就培養哪方面的人才,企業需要多少人才學校就培養多少人才。學校與企業聯合開發教材內容,教材不但要富有前瞻性,還要與企業崗位相對接,并要做到與企業生產同步,已達到培養出來的中職學生在畢業后不用經過“二次培訓”就可以直接上崗的效果。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輸送到企業工作,如此,可免去中職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2)將企業資源引入學校。中職學??梢越Y合自身情況,在校內建設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的教學基地,把企業生產環境搬進校園。由企業向學校派出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學生進行實訓教學,讓學生盡早了解并熟悉未來將從事的工作。企業技術人員熟練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在校教師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教學培養。企業技術人員進入學校后,與在校教師進行交流融合,在校教師把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與企業生產實踐結合起來,教學水平也會得到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企業也可以把一部分的生產工作分配給學校。教師可以在實訓課程的時候,一邊講解,一邊和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生產出的產品如果合格便可以輸送去企業,這樣便解決了學校實訓練習時資源大量消耗浪費的問題。如果能確保實訓教學的優質高效,生產的產品質量合格,也將為學校帶來一筆客觀的經濟收益。有了這筆收益,學校的辦學資源就可以更加完善和更新,就會有更多資金用于培養人才。
(3)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學校與企業簽訂合作關系后,企業給學生提供固定的場地和設備,學??梢远ㄆ诎才鸥吣昙墝W生去企業實習,企業再分派專業技術人員加以指導。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可以親身體驗企業文化和企業生產。當然,學校也會派遣實訓教師跟隨學生進入實習基地,管理學生的生產生活和紀律安全。
計算機這門學科相比較其他學科,其發展非常迅速。中職學校在開展計算機教育時需要緊跟時刊發展的潮流,在教給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鍛煉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際需要的能力。中職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計算機實用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杰.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4).
[2]李素娟.中職計算機教育現狀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6).
[3]張金英.職業教育產教結合與校企合作系列專題之十一 中職教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杭州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1).
相關期刊簡介:《現代教育技術》(月刊)創刊于1991年,由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為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會刊。本刊刊名由清華大學胡東成教授題字。2001年獲正式刊號,對外公開發行之際,著名教育家顧明遠教授率先為本刊題詞:“開展教育技術研究,促進教育現代化”。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