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班主任工作繁重而且瑣碎,在班級管理中需要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教師需要有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在不斷學習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藝術。班主任教師應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切實解決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小學生開展基于幸福理念下的德育教育。本文通過注重關愛與呵護、誠信與公平的教育原則,對小學班主任在新時期下的班級管理和德育教育做出思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德育工作 途徑
新課改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教學的任務,而道德的教育也已經成為教學工作中的一個基本的并且重要的任務。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僅可以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而且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小學教師們特別是班主任應該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班主任僅僅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育,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很少甚至沒有展開德育工作。因此,本文針對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教育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班級德育氛圍
意識決定格局,思維指導行動。要想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班主任先得轉變“重智輕德”的觀念,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并積極探索德育所包含的豐富內容,掌握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科學、系統、完善的德育教育。
相對于顯性教育,隱性教育往往被忽略,但隱性教育的作用是無法為顯性教育所代替的,其往往能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影響,“孟母三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此,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與學生一道,精心地布置教室環境,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貼在教室的后墻上;讓學生挑選屬于自己的座右銘,用紙條寫好貼在自己的課桌上;教師與學生一起挑選1~2條名人名言或者1~2幅名人畫像貼在課室的左右墻上。這樣能有效創設濃郁的德育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德育認知。除此之外,還可與學生一起制定班訓、班徽、班級口號等,以加強學生的集體歸屬感,為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德育教育過程中應努力培養小學生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和義務,進而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班主任應通過班級建設和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可通過古代歷史中的勵志故事、媒體中的熱點新聞、豐富的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不怕吃苦的精神。
小學生對自身的職責和義務認識不深刻,班主任可以組織團體游戲或實踐活動,或者讓學生自主設計編創團體游戲,發揮主人翁精神,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比如,在向學生講到“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德育內容時,班主任可帶領學生到體育場開展環保實踐課,讓學生自己動手,協同合作,在活動中教育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又如,建設優秀班集體,人人有責,班主任可通過分派任務,或者讓學生自薦,如學科課代表、衛生委員等,使每個學生能為班集體、為他人著想,勇于承擔班級角色任務,使得班級管理取得較好效果。
三、開展多樣的活動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展開形式是多樣的、內容是豐富的,班主任不應貪圖便利,一味采用“說教式”的德育方式,而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地設計與開展內容豐富、主題明確、趣味性濃的相關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具體展開來說,在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可以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節日為載體開展活動,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體驗感、提高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以及激發學生傳承與創新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在滲透愛國主義方面,可以特殊紀念日,如雷鋒紀念日、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為載體開展活動,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擁護祖國的感情以及建設祖國的壯志;在滲透勞動意識、環保意識方面,可以植樹節、五一勞動節、地球日、環境日等為載體開展相關活動,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形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
四、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
小學班主任難以開展德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就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距離,一方面是學生不愿意甚至不敢和班主任進行溝通;另一方面,班主任也不主動融入學生群體中了解情況,進而就導致了班主任對學生德育情況的了解以及德育工作的開展都留在淺層。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需要改善自身傳統的觀念,要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最好是和學生成為很好的朋友,成為好朋友的話,班主任就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道德存在的問題,從而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
比如在課后休息時間以及日常的休息時間中,班主任都可以用朋友的身份來參與學生的各種游戲、活動,像“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中,班主任可以當“老鷹”來保護學生,進而拉進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班主任也可以當“小雞”,以便讓學生真正將班主任當作朋友。然后班主任還可以和學生“閑談”、聊聊家常等等,進而增進班主任的親切感。久而久之,班主任能夠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學生也會像班主任“敞開心扉”,這樣班主任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道德情況,進而為自身德育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班級管理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作為負責班級管理、德育管理的班主任,面臨的管理要求也隨之提升,班主任應不斷總結自己工作中的切身感受和工作中的成敗與得失,不斷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管理工作的藝術水平。小學班主任,要扮演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積極轉變德育觀念,開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式,提高班級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效,以此帶動學生的德育發展,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魏宏英.愛于心,踐于行——淺析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
[2]蔣守甫.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與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26).
[3]胡愛珠.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32).
推薦閱讀: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