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基礎教育階段知識學習的重要學科之一,對學生的計算能力、數學思維、邏輯推理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引導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大多采取硬性灌輸的方式,忽視學生主主體的學習興趣,缺乏有效的思維引導,導致學生的數學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對新形勢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數學是一門邏輯推理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意識和運算技能起到一定的幫助效果。小學作為學生學習成長道路上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的“黃金期”,然而,在部分地區的教學中,學生仍然存在“這個理解不了”“聽不懂”等現象,嚴重阻礙學生的知識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細節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因此,本文從生活、問題、主體三個方面入手對此進行策略分析。
一、從生活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將生活事件與數學知識相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也更易于學生對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產生直觀理解,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將常見的事物或案例導入其中,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主觀色彩,也對課堂環境的構建起到促進效果。
例如,在“時、分、秒”的教學中,考慮到這是一節貼近實際生活的內容,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決定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鐘表圖樣,從時間長短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時、分、秒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我將“課間十分鐘”作為問題,讓學生思考10分鐘等于多少秒。學生通過直觀的表盤圖形,結合實際生活問題,初步了解到時、分、秒之間的關系,都積極地舉手回答:“老師,10分鐘等于10個60秒。”最后,我將本節的知識導入其中,強化學生的認知基礎。通過從生活角度入手,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主動性。
二、從問題入手,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堂問題往往能直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質量,從而使教師對下一步的教學開展更具有計劃性。此外,問題的合理設置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鞏固課堂知識基礎,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最大化。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變化,靈活設計課堂問題,在檢驗學生的基礎上,將問題進行深化,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還應注意問題的難度,保證學生“能回答”‘想回答”的參與效果,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
例如,在“倍的認識”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初步掌握本節“倍”的概念和對比方法,以及倍數之間的表示關系。我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倍”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學情基礎,設置以下問題:
1.填空
(1)數字15是數字3的()倍。
(2)在18÷2=9的公式中,18是9的()倍。
2.應用題
(1)學校組織集體活動時,3年級1班有34個人,2班的人數是1班的2倍,3班的人數是15的2倍,請問,這三個班的總人數?
(2)智智文具店采購一批文具,采購鉛筆40支,中性筆的數量是鉛筆的2倍,橡皮12塊,橡皮的數量是鋼筆的2倍,請問,中性筆和鋼筆各采購多少?
通過課堂問題的有效設計,不僅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基礎,還能使學生的運算能力得到提升,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從主體入手,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因家庭環境、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難免出現“理解偏差”“認知不足”的現象,阻礙學生對知識的有效獲取。同時,這種差異性的表現如不及時得到糾正,將會影響學生的內在學習狀態和心理建設。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把握學生的學習主體,從基礎入手,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并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學策略,以此來滿足不同基礎的學生發展需求,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個體基礎的差異化比表現,我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打牢學生的成長基礎。此外,我還結合課堂動態,設置一些探究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整體的思維水平:
1.周末小明的父母帶小明去游樂園玩,成人票180元/位,兒童票80元/位,請問這三人的門票需要多少錢?
2.水果店今天進到一批水果,蘋果一共4筐,每筐120個,香蕉一共5筐,每筐220個,請問,蘋果和香蕉的合計數量是多少個?
通過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有效打牢學生的學習基礎,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被激發,提升課堂學習的動力,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積累的良性發展。此外,注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求,把握學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質量得到更大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希望廣大教師,從學生的基礎出發,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優化課堂內容,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觀性,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肖建華.提高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策略與實踐[J].時代教育,2017(8):211-211.
[2]蘇晨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途徑的幾點嘗試與思考[J].學周刊,2018(2):
推薦閱讀:《現代中小學教育》創刊于1985年,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東北師范大學和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主辦的教育理論刊物,月刊,公開發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