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學升初中的統一考試被取消,地方中小學的“擇校”現象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也成為各地政府面臨的巨大壓力。小編小編推薦一篇優秀的教師論文。
論文摘要:教師輪崗制是一些地方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舉措。當前教師輪崗制在縮小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師資差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政策沒有得到有效執行、輪崗教師待遇差距過大、師生穩定性受到影響等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加強制度建設、改革教師人事制度、加大政策傾斜力度等解決對策。
論文關鍵詞:教師輪崗制;教育政策;教育均衡
因此,各地都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動,教師輪崗制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探索。例如江蘇省政府在《江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意見》中就提出:“在示范區推動教師輪崗制,按照每年不低于專任教師總數15%、骨干教師按照每年不低于骨干教師總數15%的比例進行交流。”
教師輪崗制,即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輪崗制度,是指由縣(市、區)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開展的,以實現區域內校際師資的均衡配置為目標而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在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中心學校和周邊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合理有序流動的一種制度設計與制度安排。應該說,教師輪崗制的實施在優化配置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當前教師輪崗制的實施狀況不盡如人意,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輪崗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任何新制度都是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加深、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而逐步完善和發展起來的。目前,教師輪崗制在實施過程中也正面臨著由制度體系不完善、實施過程不合理而導致的各種形式的消極應對或抵抗,實施難度較大。
1.教師輪崗政策沒有得到深入執行
一項教育政策要想得到很好的執行,需要執行者具有較高的素養,能夠深入領會政策的精神,擔負起執行政策的責任。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地方教育政策執行者往往同時也是利益關系人,在執行過程中必然會考慮自身的利益,因此也就無法深入地執行教育政策了。
目前,在我國一些地方中小學,教師輪崗制就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很多重點學校的校長不愿意把優秀的教師交流出去,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把各學科的骨干教師留下,而把一些教學水平較差的老師交流出去。即使是普通學校的校長也不情愿把教學水平高的老師交流出去。因為對于很多學校,尤其是優質學校而言,教師輪崗政策涉及到學校自身的利益,為了不讓自己學校的利益受損,管理者對于教師輪崗制大多采取敷衍的態度,并沒有認真地執行。因此,教師輪崗制未能發揮優化配置師資等作用。
2.輪崗教師工資待遇差距過大,教師積極性不高
推行教師輪崗、教師流動所遇困難之所以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學校之間教師工資待遇差距過大。在我國現階段,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教師的工資待遇相差很大,這種差距不是直接表現在工資上,而是更多地表現為學校內部的預算外收入分配所得導致的差距。[1]而教師輪崗制在現階段也無法做到統一工資標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執行輪崗制度的積極性。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這種思想背景下,重點學校、城鎮學校的老師顯然不愿意去一個工資待遇較低、工作環境相對較差的學校任教。而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則總是想方設法調入優質學校、城鎮學校工作。因為在重點學校、城鎮學校任教,不僅有更好的收入和更優越的工作環境,同時也有更有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結果,一些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甚至發展為向優質學校、城鎮學校輸送優秀教師的培養基地,區域、校際之間的師資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很可能出現“馬太效應”。這就偏離了教師輪崗政策的初衷。
3.良好師生關系受到影響,師生之間的穩定性遭到破壞
眾所周知,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而這種關系的構建是師生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師生關系一旦形成,將會長期影響學生。而教師輪崗則意味著老師和學生需要不斷地認識新的學生和老師,不斷構建新的師生關系,這需要老師和學生付出更大的心力來適應這種不斷變化的師生關系。此外,教學與效果之間的滯后性、師生相處的過程性,都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較為穩定的師生關系。輪崗往往給教師造成一種短期心理,他們很難真正融入到薄弱學校的教學中去。如果說在官員輪崗中,上下級之間只是一種純粹的工作關系,輪崗對工作不會產生太大影響,那么在師生相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處則是是一種逐漸建立信任和關愛關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得到了成長和升華。因此教師的短期心理很難讓薄弱學校的教學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也就難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了。
二、教師輪崗制缺乏實效性的原因分析
1.教師輪崗制的政策目標超出其政策能力限度
教育政策的能力限度是指教育政策力所能及的范圍和解決教育問題所能達到的程度。教育政策能力存在著限度,能否認識和把握教育政策的能力限度對教育政策的制定與選擇、教育政策的執行以及執行政策產生的結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實行教師輪崗制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教師輪崗來解決義務教育的非均衡發展問題。但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非均衡發展的原因并不只是師資分布不均衡,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僅僅依靠教師輪崗這個單一政策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這遠遠超過了教師輪崗政策的能力限度。要想實現我國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除了實行教師輪崗外,還需要制定其他政策以及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
2.教師是“學校人”
《教師法》第十七條規定:“教師的聘任應當遵循雙方地位平等的原則,由學校和教師簽訂聘任合同,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同時,《教育法》第二十八條也規定,學校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聘任教師及其他職工,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等方面的權利。由此可知學校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聘任合同關系。正是由于這種聘任合同關系,學校就有權對教師進行全面管理,包括日常管理以及對教師進行任用、安排教育教學任務、依法進行續聘或解聘等等。學校擁有的這些權利,教育行政部門是不能干涉的。因此,在現行的教師人事管理體制下,教師人事關系是屬于學校的,學校有權安排教師的工作。在執行教師輪崗制過程中,學校有權自主決定參加教師輪崗的人員、教師參與輪崗的先后、教師輪崗的時間及其回原學校的時間、提供給輪崗教師除國家所撥工資之外的相關待遇等等。現行的教師輪崗制受制于現有的教師人事管理體制而無法真正使教師合理流動起來,也就談不上達到均衡配置教師資源的目的了。
3.教師輪崗政策缺乏人文關懷
學者周繼堅說:“推動教師流動知易行難,如果不考慮教師個人職業和生活訴求,不明確教師流動的權益保障,有可能產生對教師的不公平。”教師輪崗涉及到教師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變動,針對這種情況,政策實施者應該深入細致地做好思想動員和宣傳工作,引導廣大教師轉變思想觀念,使其自愿加入到輪崗的隊伍中。但事實上,很多政策執行者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有些地方甚至采用“抓鬮”的方式決定輪崗的人選,被抓到的教師必須去,也有些地方硬性指派某些教師去輪崗,這都沒有考慮到教師的實際情況,而且對于輪崗教師的權益也沒有明確的制度加以保障。
4.教師工資沒有達到統一標準
很多教師不愿去薄弱學校或是農村學校輪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工資待遇差距大,而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教師的工資水平沒有達到統一的標準。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東西部以及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全國各地教師工資標準還不統一,甚至在同一個地區內都存在著多種工資標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教師的工資水平已經接近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而在西部或是貧困的農村地區,很多教師甚至無法按時拿到工資。不能做到同工同酬,教師顯然難以接受輪崗位制度。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進一步加強教師輪崗政策的制度建設
現行的教師輪崗制度還不夠完善,而且也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法律保障措施,政府對此負有主要責任。因此,政府應加強教師輪崗的制度體系建設,以法規的形式確定教師流動的義務性、流動的實施程序、流動的定期性、流動老師的待遇等,并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的操作,保障教師流動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在完善制度建設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如對于流動對象的規定:(1)凡在一線連續任教10年以上及新任教師連續任教6年以上者;(2)為解決定員超編而有必要流動者;(3)在區、市、街道、村范圍內的學校及學校之間,如教師隊伍在結構上(專業、年齡、資格、男女比例等)不盡合理,有必要調整而流動者。對不應流動者也作了相應規定,如任教不滿3年的教師,57~60歲的教師、妊娠或休產假期間的教師、長期缺勤的教師等。當然在借鑒別國成功經驗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的具體國情,不可生搬硬套。
2.建立健全政策監督機制
建立健全政策監督機制是教育政策得到有效實施的重要環節。一項教育政策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往往由于政策執行者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造成對該項教育政策的錯誤理解,或者由于教育政策制定者與政策執行者之間存在利益沖突,使得教育政策的執行偏離原來的政策目標,因此必須對教育政策的整個實施過程進行監督、檢查,以保證教育政策的正確、有效實施。對于教育行政部門來講,提高政策執行者自身的素養,加強對教育政策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暢通溝通渠道,提供民眾發表意見的平臺,這些都是保證教師輪崗制能夠有效實施的重要環節。
3.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使教師無后顧之憂
在教師輪崗制的實施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只有解決與教師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關注教師的需求和精神體驗,改善教師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條件,才能激發教師對于輪崗的積極性。此外,教師的情感與心理狀況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學校應該關注教師心理和職業幸福感的問題。例如,四川成都市青羊區將2005年和2006年分別定為“教師關愛年”和“教師發展年”,實施關愛教師工程。在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穩步提升教師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只有切實解決好輪崗教師的實際困難,才能順利地開展輪崗工作。
閱讀期刊:《現代大學教育》
《現代大學教育》是由中南大學和湖南省高等教育學會聯合主辦的高等教育學術期刊,1985年創刊,1978年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本刊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研究現代大學教育,探索高等教育規律,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