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度是評定瀝青路面質量的重要技術指標,在瀝青路面使用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坑槽、接縫錯臺、波浪、碾壓車轍等路面不平整現象,分析了路面不平整產生的原因,并針對提高路基及路面基層平整度提出相應對策措施,為控制瀝青路面平整度提供了依據。
《華東公路》以理論為指導,注重實踐,以實用技術為主,著重介紹道路(含機場跑道)、橋梁、隧道、材料、交通工程、養護管理等方面的四新成果;及時報道國內外公路建設與管理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為發展公路事業,加快公路交通現代化建設服務。
1.瀝青路面平整度作用
影響行駛舒適性的主要是路面的平整度,如果公路路面的平整度較好,會延長使用壽命,節約養護費用,減少車輛的維修費用。不平整的縱向表面會引起較大的車輪動力,加速路面破壞和汽車的磨損,并增大汽車耗損;不平整的路面會滯積雨水,同樣會加速路面的破壞。因此,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優劣關系到道路后期的養護費用和道路的使用壽命。
2.瀝青路面不平整產生的主要原因
概括起來主要由設計因素;( 地質調查不全面、設計缺陷); 施工因素(施工單位的施工水平低、路面基層不平整、攤鋪工藝不當、路面接縫處治不合理);材料因素 (瀝青混合料配合比不準確、瀝青混合料拌和不合理);橋頭跳車 (壓實度達不到要求 、路基水毀、橋梁伸縮縫處治不當、臺背填料等影響)。
3.提高路基及路面基層平整度的措施
3.1加強路基的施工管理。施工過程采取以下措施:(1)嚴謹混料回填,應盡量選用填筑同一種土料;(2)按照透水性差別,由下逐上按照透水性差的順序逐層回填土料,使其表面做成一定的橫坡,以保證來自上層透水性填土的水分及時排出;(3)合理安排不同土質的層位,采用不因潮濕而改變其體積的優良土填上層,強度較小的應填在下層;
3.2軟土地基處理。軟土地基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應視為軟基情況,根據不同的類型采取可行的措施進行處理。
3.3完善排水設施。必須加強路基排水的施工,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規范組織施工,確保雨后能把水順利排出路基外,保證不積水,確保路基處于較干燥狀態之下。
3.4基層施工組織。加強基層養護,在基層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養生劑或封層進行養護,也可以采用噴灑瀝青乳液保護。若無上述條件時,可以用灑水進行養護,并應嚴格控制行車。若不能封閉交通,應限制重車通行。若出現車槽(坑槽)松散,應采用相同材料修補壓實,嚴禁用松散粒料填補或薄層進行處理。嚴格控制基層平整,面層鋪筑前用3m直尺對基層進行平整度檢測,平整度差且大于8mm的路段應進行整平,確保基層標高和基準線標高準確無誤。
3.5瀝青路面施工工藝及控制。
(1)攤鋪。攤鋪底面層——基準鋼絲繩(走鋼絲)法,是在路面兩側安裝基準鋼絲繩,但注意:支持鋼絲繩的鋼釬間距不能過大,直線段10m,曲線段一般為5m;基準線應盡量靠近熨平板,以減少厚度增量值;為保證連續作業,每側鋼絲繩至少應具備有三根200 ~250m;攤鋪中面層和表面層——浮動基準梁法,浮動基準梁用于保持攤鋪機前后高差相同,確證攤鋪厚度和提高表面平整度。攤鋪機的攤鋪進度控制,攤鋪機應該勻速,不停頓地連續攤鋪,嚴禁時快時慢。在攤鋪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停機,最好將每天必須停機中斷攤鋪點放在構造物一端定做收縮縫的位置;停頓時間超過30min或混合料溫度低于100℃時,要按照處理冷接縫的方法重新接縫處理。
(2)碾壓質量控制。瀝青混凝土面層的碾壓通常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即初壓、復壓和終壓。初壓,第一階段初壓稱作穩壓階段。由于瀝青混合料在攤鋪機的熨平板前已經初步夯擊壓實,而且剛攤鋪成的混合料的溫度較高(普通瀝青混凝土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較小的壓實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穩定壓實效果。通常用6~8t的雙輪振動壓路機以2km/h左右速度進行碾壓2~3遍。碾壓機驅動輪在前靜壓勻速前進,后退時沿前進碾壓時的輪跡行駛進行振動碾壓。也可以用組合式鋼輪—輪胎(四個等間距的寬輪胎)壓路機(鋼輪接近攤鋪機)進行初壓。前進時靜壓勻速碾壓,后退時沿先前碾壓時的輪跡行駛并振動碾壓。復壓,第二階段復壓是主要壓實階段。在此階段至少要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因此,復壓應該在較高溫度下并緊跟在初壓后面進行。復壓期間的溫度不應低于100~110℃,通常用雙輪振動壓路機(用振動壓實)或重型靜力雙輪壓路機和16t以上的輪胎壓路機同進先后進行碾壓,也可以用組合式鋼—輪胎壓路機與振動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一起進行碾壓。碾壓遍數參照鋪筑試驗段時所得的碾壓遍數確定,碾壓方式與初壓相同。終壓,第三階段終壓是消除缺陷和保證面層有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終壓要消除復壓過程中表面遺留的不平整,因此,瀝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較高的溫度。終壓常使用靜力雙輪壓路機并應緊接在復壓后進行。終壓結束時的溫度不應低于瀝青面層施工規范中規定的70℃,應盡可能在較高溫度下結束終壓。
(3)接縫處理對策。a.縱向接縫,兩條攤鋪帶相接處,必須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證該處與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寬度應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熱接茬兩種。冷接茬施工是指新攤鋪層與經過壓實后的已鋪層進行搭勢頭。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熱接縫時宜加設檔板或采用切刀切齊。鋪另半幅前必須將縫邊緣清掃干凈,并涂灑少量粘層瀝青。攤鋪時應重疊在已鋪層5~10cm,攤鋪后用人工將攤鋪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鏟走,然后進行碾壓。應注意新攤鋪帶必須與前一條攤鋪帶動的松鋪厚度要同。熱接在施工一般是在使用兩臺以上攤鋪機梯隊作業時采用的。此時兩條毗鄰攤鋪帶的混合料都還處于壓實前的熱狀態,所以縱向接茬易于處理,且連接強度較好。施工時應將已鋪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寬,暫不碾壓,作為后攤鋪部分的高程基準面,待后攤鋪部分完成后,一起跨縫碾壓。b.橫向接縫,相鄰的兩幅和上下層的橫向接縫均應錯位1m以上。橫向接縫有斜接縫和平接縫兩種。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中、下層的橫向接縫可采用斜接縫,在上面層應采用垂直的平接縫,其他等級公路的各層均可采用斜接縫。鋪筑接縫時,可以在已壓實部分上面鋪一些熱混合料使之預熱軟化,以加強新舊混合料的粘結。但在開始碾壓前應將預熱用的混合料鏟除。斜接縫的搭接長度與層厚有關,一般為0.4~0.8m。搭接處應清掃干凈并灑粘層油。當搭接處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顆粒超過壓實層厚時應予剔除,并補上細料。縱向接縫的碾壓,壓路機先在已壓實路面上行走,同時碾壓新鋪混合料10~15cm,然后碾壓新鋪混合料,同時跨過已壓實路面10~15cm,將接縫碾壓密實。碾壓時,應先用雙輪壓路機進行橫向(即垂直于路面中心線)碾壓,碾壓時壓路機應主要位于已壓實的混合料層上,伸入新鋪混合料的寬度不超過20cm。接著每碾壓一遍向新鋪混合料移動約20cm,直到壓路機全部在新鋪面層上碾壓為止。然后進行正常的縱向碾壓。在相鄰攤鋪層已經成型必須做施工冷縱向接縫時,可先用鋼輪壓路機沿縱橫碾壓一遍,在新鋪層上的碾壓寬度為15~20cm,然后再沿橫向接縫進行橫向碾壓,橫向碾壓結束后進行正常的縱向碾壓。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