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金融業的迅猛發展, 金融風險也在逐步積聚和擴大,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為了實現金融風險的分散化和最小化, 必須進行風險預防和有效控制。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一、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的表現
1.企業正將經營危機轉嫁給銀行, 銀行信貸資產流失嚴重。 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單一, 銀行負債成本日益提高, 已超過銀行承受的臨界線, 加上建立市場利率機制的時機尚未成熟, 銀行利潤下降, 虧損增加, 不盈利的商業銀行勢必會面臨生存危機。
2.當地經濟發展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需求強烈, 在有資金無規模的情況下, 違背政策, 違規經營, 繞規模發放貸款。商業銀行違規經營、繞規模發放貸款占用銀行信貸資金, 加大資金支出, 打亂了資金的正常流動, 加劇了銀行資金緊張的局面, 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營業支付, 加大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
3.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 外資銀行紛紛涌進, 它以現代的管理、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加上我國給予的不同于國內銀行的優惠條件, 對本來就疲憊的國有商業銀行開始猛烈進攻。
4.新的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 拱破了國有商業銀行的后院, 還將在后院長成一片郁郁蔥蔥的參天竹林。以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為代表的一大批新興金融機構, 憑借靈活而優良的服務以及全方位多層次的業務范圍, 在國有商業銀行的地盤上生根、開花、結果, 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沖擊最為直接。
5.國有商業銀行承擔了難以回避又難以承擔的某些政府職能。例如,為穩定大局, 一些“穩定貸款”貸給虧損、停產半停產企業發工資或啟動生產;盡管國有商業銀行無法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對利率做過多的浮動, 但商業銀行又必須自負盈虧等。
二、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
(一) 建立預警機制, 搞好事前風險分析, 防范決策風險
貸款風險分析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 也是貸款決策的依據之一。貸款的風險最先存在于決策風險, 只有經過風險分析, 才能準確地把握信貸資金投向。所以, 建立靈敏的風險預警機制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都是一級法人制和總分行制, 目前改革的一個趨向便是轉變以往資金粗放經營的做法為集約化經營。貸款風險分析就應立足在國民經濟行業性風險分析和企業因素風險分析兩個方面。
(二) 建立風險保障機制, 實現貸款風險的分散、轉移和補償, 盡量減少損失
實現貸款風險的分散、轉移和補償是銀行管理貸款風險的一種經常且有效的策略。這就要求建立健全審貸分離制度, 提高貸款決策水平。 推廣抵押貸款, 提高抵押貸款的有效性。國有商業銀行要提取足額的呆賬準備金。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是市場經濟國家針對分散金融業風險、保護存款人利益、穩定存款人信心的一種成功做法。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 金融業風險的逐步加大, 應盡快考慮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三) 轉變金融業的增長方式, 通過集約化經營, 壯大金融業自身的實力, 增強抗風險能力
從微觀金融運行分析, 當前應對已存在的風險資產, 實行“區別對待, 保本收息, 一企一策”的管理方法, 在清收風險性信貸資產的同時, 要進一步強化和建立信貸資產風險管理運行機制。1、開展資信調查, 建立完善的評估制度。2、加強貸款調查制度。包括貸前調查制度, 貸時審查制度及貸后檢查制度。3、建立貸款責任制。貸款責任制是賦予信貸人員一定的權力和利益、明確他們的工作責任和獎懲要求, 使權、責、利統一的一種貸款管理制度。4、調整信貸結構, 優化資金投向。通過成本控制, 減少虧損, 增加盈利, 提高銀行的抗風險能力。5、要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新的貸款呆賬的發展。理順資金價格, 構造資金市場利率體系。近期內應實行差別利率與不完全市場利率相結合的彈性利率機制, 在遠期內實行市場化利率機制, 存貸款利率由商業銀行根據資金及業務發展需要而定。
(四) 建立動態的風險管理監測機制, 防范金融風險
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都由中央銀行承擔, 受體制的制約, 這種監管力度是不夠的。在體制轉軌、各種因素縱橫交錯的情況下, 應調動各方面力量建立一個對金融風險監管的社會網絡, 形成動態的風險管理監測機制。人民銀行要把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監管作為工作重點,競爭性金融機構要增強內部稽核部門力量,強化內部自我控制。審計等監督部門也要把監督金融機構的風險納入審計、檢查的內容。銀行建立企業經濟信息檔案, 普遍推行駐廠信貸員制度。各級人民銀行要定期向轄區內的金融機構及當地政府通報金融風險現狀, 對于高風險的金融機構和高風險的地區要強制性地要求其改變風險現狀, 降低風險程度, 否則給予一定制裁。
(五) 實現產融結合, 銀企協同消化金融風險
從金融風險和企業風險的關系來看, 走產融結合之路是一種可行的選擇。1、依靠持股和控股實現資金的結合。實現產融結合的簡單形式, 使金融機構參與企業經營變得名正言順, 金融不僅要加大信貸扶持力度, 而且要以參股控股的方式向企業注入資金, 減輕企業的利息負擔和歸還貸款的壓力, 使銀企雙方均能長久受益。2、以銀行參與企業經營作為產融結合的基點。銀行參與企業經營的出發點并不是否定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 而是為了強化企業經營的責任意識。銀行可以直接派員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 或者監督企業的資金運用情況。
參考文獻:
[1]邱志會.關于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現狀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4)
[2]鄭桂平.電腦在信貸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1997(23)
小編推薦優秀的經濟類期刊 《水利經濟》核心期刊刊發表
《水利經濟》是由河海大學和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學術性、技術性、實用性相結合的科技期刊,是國內唯一的水利經濟研究與應用專業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