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桐城經濟迅速發展,并走出了一條較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道路,其經濟快速發展內在動因是其擁有獨特區域文化。本文將從桐城人的務實精神、重教傳統、柔惠特質等方面對桐城的經濟發展進行文化的詮釋和解讀,這同時也是對桐城區域文化的一種爬梳。
關鍵詞:桐城派;六尺巷;徽商 ;長江 高級統計師論文
桐城有"安徽溫州"之稱,其發展模式很大程度上與蘇南模式很相似,這種模式也帶有一定的可復制性,但是為什么與桐城地理環境因素、區位條件相同的地區卻有著十分明顯的經濟發展差異,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偏好從影響桐城經濟發展現象本身去尋找答案,而很少有人對于桐城發展背后的精神文化動因去探析。故本文擬從文化視角, 對桐城經濟或"安徽溫州"進行解讀。
1 桐城派
(1)"桐城派"--經世致用的思想
"桐城派"作為桐城地域文化的代表,他的一脈相承者一直以來都在強調一種經世致用的理念,即實事求是、崇尚務實、注重實干的思想傳統。"桐城派"的先祖方苞說:"古之治道術者,皆以有為于世也。"[1]提出文學思想應該適用于世;姚鼐說:"偏詢而不論理之是非,瑣碎而不識事之大小,曉曉胎恥,道聽途說,正使人厭惡耳。"[2]他認為寫文章一定要有依有據,不可憑空訴說,倡導要用經世致用態度去治學;梅曾亮提出:"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時"。[3]所謂"因時"就是要體現時代的要求,以現實社會為中心;方東樹說:"文不能經世,皆無用之言,大雅君子所弗為也。"[3]他把經世作為衡量文章水準、論一個人的品格的基本標準;在"桐城派"經世致用思想的主導下,在桐城文化這樣的一種土壤中,委婉清透固然有自己的特色,疏淡清真也是歷史的必然。
這種經世致用的傳統的精神文化,使的桐城人做事情,無論涉及經濟、人際交往、還是政治,更加傾心和關注于實實在在的東西,更加注重當下的具體工作,更加注意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對身邊的小事都是力求做好不茍且,有戰略但更加注重策略的實施。"小袋子、小刷子、小蓋子和小零件",這些讓人看不上的四小產品,形成了產業集聚,支撐了整個桐城產業的經濟,一種小中見大的務實精神推動了桐城經濟的發展。
(2)"桐城派"--崇文重教
文化和教育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桐城派"的傳承一定程度上依托于傳統的教育,而"桐城派"文學的發展,形成一種崇文重教的文化氛圍,使得這地方人們注重文化教育的傳承。"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誦聲不絕;鄉間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瑯瑯"是這里文化氛圍的真實寫照。有書載:"桐城清券閣號稱女帥。恭人受學久,習禮能文,以致書烈、圖畫皆酷肖"。[4]在男尊女卑思想盛行的年代,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中,桐城就已經很重視女性的教育,女子授學,在鄉俗之中已很是盛行。同時民間也一直流傳"窮不丟書,福不丟豬"的俗語。從對女子授學的態度到書院學校再到民間俗里,教育一直都是桐城人的突出點。
2 六尺巷
斯人已逝,而六尺巷去照亮了桐城人心中一片寬寬的胸膛,兩百多年過去,此番寬厚禮讓的美德,擁有了更加開闊而深厚的時代注解。人類學家格爾茲說:"文化是一種通過符號在歷史上代代相傳的意義模式,它將傳承的觀念表現于象征形式之中。通過文化的符號體系,人與人得以相互溝通、綿延傳續,并發展出對人生的知識及對生命的態度。"[5]一條寬六尺、長百米、高兩米的小巷,一首"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短詩賦予了"六尺巷"一種寬容禮讓的文化符號,表達了桐城人民的寬容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且將其一代代相傳下去。我們知道在一個社會分工日益精密和復雜的現代社會中,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都要同各種職業各種身份的人打交道,而這種謙讓、寬容、合作的精神的內涵也正是現代合作共贏經濟理念的實踐。
3 長江
濱臨長江,湖泊眾多,水系發達,具有"水鄉澤國"的地理特質,孕育了桐城人一種靈活應變、情感細膩、委婉含蓄的特質,這種長江文化蘊藏"柔"情"惠"質深深的扎根于桐城人的品格內,并賦予了時代的經濟涵義。
桐城人在為人處世上,皆以"柔"(圓熟)為標準,而言語交談,則以得體為維度。長江文化造就"柔"的文風,從而住在江畔的人就更加具有"柔"的特質。"柔"并不是"懦弱",它常與"和"聯系在一起,顯示的一種江河水的上善之德情懷。這種"柔"情使得桐城人在日常的處世中總是顯得委婉含蓄、不失分寸,即使在遇到沖突的時候,也用"柔"的精神解決糾紛、化解矛盾。這種"柔"也使得桐城人營造了一個和諧、親切、祥和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便成為了桐城人在日常經濟活動中是的一種重要的可利用的文化資源。"惠",則是靈活應變、善于思考、趨利避害的競爭意識,只有"惠"質的人才能適應不同的陌生環境,才能形成一種活力迸發、財富涌流的經濟局面。
4 結語
桐城區域文化的繁富、深奧以及其個中的原委是簡短尺牘所不能涵蓋的,而本文只是挑選了桐城區域文化中蘊涵的具有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精神文化:"桐城派"弘揚了勤勞務實的精神,崇文重教的傳統彌漫了人才的魅力,"六尺巷"傳達的是一種寬容合作精神,徽商帶給我們的是誠信經營,長江從骨髓里賦予了我們睿智靈活的氣質。這些文化的特質推動桐城經濟的發展,使桐城走出了一條特色縣域經濟的發展道路,同時也激勵著桐城人更加勤勞、更加的奮進。
參考文獻:
[1] 方苞.方望溪遺集[M].黃山書社,1990.
[2] 姚鼐.惜抱軒全集[M]..北京:中國書店,1991.
[3] 王凱符.桐城派文選[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 王氣中.桐城派研究論文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
[5] 王銘銘.格爾茲的解釋人類學[ J].教學與研究,1999,(4).
小編推薦優秀的經濟類期刊 《公用事業財會》如何投稿
《公用事業財會》全國財會雜志學術理論性刊物。是經國家新聞出版部門批準全國發行的內部刊物。宗旨是為全國公用事業財會同仁服務,提供理論研究、信息交流職稱評定的一個平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