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四川省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困境出發,闡述了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分析了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產生的原因,并從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配送技術與模式、商品定價、上下游利益分配、政府監管、消費者與企業法律意識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策略,以期促進鄉鎮快遞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鎮快遞;二次收費;利益分配;監管機制
雷蕾; 吳潔; 吳高海 郵政研究 2022-01-14
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深入推動農村電商發展,著力構建農村電商三級物流體系。物流體系作為農村電商的基礎,對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四川省快遞服務行業發展態勢迅猛,各大知名快遞公司紛紛向鄉鎮地區延伸服務。但是由于鄉鎮地區交通不便、服務網點分散,物流基礎設施、配送模式與技術落后等因素制約,鄉鎮物流成本較高、效率較低。而一些快遞公司法律意識淡薄,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將農村物流經營壓力轉嫁給鄉鎮服務網點,加之部分消費者法律意識欠缺,未能及時維權,出現了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現象。所謂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是指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買商品,在未被告知快遞到達鄉鎮網點會二次收取快遞費或商家承諾包郵的情況下,消費者取件時被迫要求支付 1~5 元不等的額外費用(取件費用、保管費用等)。針對該問題,四川省消委會聯合行業主管部門對相關企業進行了約談,后期出臺了相關監管措施,但是之后又出現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問題。如何解決鄉鎮快遞二次收費成為一大難題。因此,本文基于四川省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困境,探討了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并對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促進鄉鎮快遞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1 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困境
筆者對四川省鄉鎮地區展開問卷調查,涉及全省 21 市(州)80 余縣,采集有效樣本 3 406 份。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情況、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是否提前告知、消費者對于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接受度三個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四川省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問題比較嚴重。
1.1 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情況
34.2%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曾被收取二次費用,多數鄉村快遞網點涉及二次收費,其中“三通一達” (申通、中通、韻達、圓通)所占比例最高,分別達到 52.14%、51.95%、51.86% 和 50.68%,如圖 1 所示;45.2%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二次收費 1~3 元, 20.5%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二次收費 3~5 元,7.6%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二次收費 5 元以上,另有 26.8%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二次收費根據快遞大小來決定,如圖 2 所示。
1.2 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是否提前告知
62.9%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取件時才被告知二次收費;37.1%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電話通知取件時才被告知二次收費;只有 19.6%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在快遞網點看到取件收費標準的相關告知信息。
1.3 消費者對于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接受度
92.2%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對于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無法接受。同時,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對于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接受度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是否有過類似經歷密切相關,越不發達的地區,消費者越不能接受。
針對四川省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問題,四川省消委會聯合行業主管部門對相關企業進行了約談,后期也出臺了相關監管措施,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現象監管嚴格時,這一情況會得到較大改善,但過一圖 2 全省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額度區間分布占比段時間,又開始二次收費。如此循環,使得鄉鎮快遞配送收費陷入困境,由此引發了對于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問題產生原因以及解決措施的探討與思考。
2 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探討
從法律角度看,快遞代理點向收件人收取“取件費”是違法的,屬于亂收費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快遞服務是基于寄件人與快遞公司達成的承運合同,快遞公司攬收了快遞件,并且收取了寄件人支付的快遞費,按照承運合同需向收件人進行不少于 2 次的免費投遞,不能向收件人收取額外費用。即使快遞公司要加收費用,也應向寄件人(平臺商家)收費,不應向消費者加收且事先應告知消費者費用情況。根據《快遞市場管理辦法》, “參與加盟經營的企業,應當遵守共同的服務約定,使用統一的商標、商號、快遞服務運單和收費標準”。此外,根據《快遞服務》國家標準,“快遞服務組織應對快件提供至少 2 次免費投遞。投遞 2 次未能投交的快件,收件人仍需要快遞服務組織投遞的,快遞服務組織可收取額外費用,但應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費標準”。因此,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是不合法的。
但也應看到,快遞基層服務網點向收件人收取“取件費”具有一定合理性。一方面,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增加了消費者網購的成本,降低了網購的體驗度和滿意度,難以滿足消費者網購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也可以保障基層服務網點的盈利,有助于農村快遞業務的正常運營,促進快遞服務質量提升。
3 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原因分析
3.1 鄉鎮快遞物流配送成本高
由于鄉鎮地區村落分散、快遞數量少,基礎設施、物流配送技術、配送模式相對落后等因素制約,鄉鎮快遞配送成本高、效率低;與城市相比,物流基礎設施、配送技術、配送模式相對落后。盡管國家在推行“村村通”工程,但是許多貧困地區道路還沒有暢通,交通不便。由于缺少先進的冷藏倉儲系統,農產品、生鮮等面臨儲存問題,農產品、生鮮等易腐爛商品常常在物流運輸途中損耗,使得物流運輸成本增加。另外,鄉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較低,使得農村物流信息化落后,消費者難以享受到電子商務與物流的便捷。城市物流配送技術先進,無人機配送、智能快遞柜已經較為成熟,而在鄉鎮地區,物流配送主要依托車輛配送、設置便利超市自提點取件等,智能化程度低,配送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優化。鄉鎮地區配送模式單一,主要依托各大快遞公司單獨配送,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3.2 鄉鎮快遞上下游企業之間利益分配不均
鄉鎮快遞上游企業主要是商家、平臺,下游主要是快遞服務企業、鄉鎮網點等,上下游企業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物流產業鏈,如圖 3 所示。上游商家和快遞服務企業存在貨運合同關系,快遞服務企業的配送費用已經確定,上游商家分配給快遞服務企業的快遞費用較少。而快遞服務企業分配給基層快遞服務網點的費用更少,使得基層服務網點為了盈利只能變相收取快遞二次費用。實際上,鄉鎮快遞上下游企業利益分配不均是產生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問題的核心因素。
3.3 政府缺乏有效監管,未發揮出對市場的引導作用
從四川省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可以發現,快遞取件二次收費早已存在且比較普遍。現象背后反映的是政府部門的監管缺失,沒有履行好監管職責。在市場化條件下,政府部門沒有正確引導農村物流上下游企業協調發展。
3.4 消費者和涉事物流企業法律意識淡薄
由于城市化進程加速,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鄉鎮中老年人群體較多,文化素質偏低、法律意識淡薄。加之針對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問題的反饋渠道不暢,導致自身合法權益受損。相關企業在未告知消費者取件會二次收費的情況下,惡意加收快遞費用,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企業為了自身利益而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從法律角度看,在農村電商行為中,買方(消費者)和賣方(商家)直接構成了合同關系,賣方(商家)和快遞服務企業構成合同關系,而快遞服務企業又和基層服務網點直接構成合同關系。因此,合同關系的主體是不同的,基層服務網點因為成本過高、利潤過低而加收費用,且鄉鎮快件二次收費是在消費者不知情、被迫情況下收取,這些行為已經構成了侵權。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現象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消費者和相關企業法律意識還有待加強。
4 解決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困境的策略 4.1 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要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道路交通的建設,落實好“村村通”工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建設產地冷藏保鮮、倉儲運輸等設施。支持、鼓勵互聯網三大運營商及互聯網相關企業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網絡設施建設,提高互聯網普及率和信息化水平。
4.2 優化配送模式,推廣智能配送技術 4.2.1 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模式:郵政、京東等大型物流快遞企業相互配合,建立良性合作機制,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各個快遞企業的優勢。在商品到達目的地所在城市后,各個快遞服務企業不再單獨進行末端配送,由一家快遞服務企業統籌,進行科學合理配送,保證物流末端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如:郵政在偏遠地區網點較多,且有固定的郵件業務,運輸成本相對較低。其他快遞可以和郵政加強合作,“最后一公里”由郵政統一配送,給予郵政一定利潤分配。針對鄉鎮快遞分散與快件數量少的問題,可以集中配送,設置集中配送點,在保證時效的情況下,快件達到一定數量再進行配送。交郵融合模式:即交通運輸企業和郵政快遞服務相結合,通過加強交通運輸企業與郵政、快遞企業深度合作,發展縣、鄉、村三級郵件快件運輸業務;通過改造既有縣、鄉客貨運站場,拓展郵件快件中轉分撥、運輸配送等服務功能。利用客運班線和資源,建設村級快遞收發貨服務點,實現站場、線路、運力等資源共建共享。將縣、鄉、村客運資源和快遞企業快遞資源相結合,快件到達縣城,由縣、鄉、村客運配送,使得鄉鎮快遞配送成本降低,配送效率提高。
4.2.2 配送技術
推廣物流配送智能設備。大力推進物流配送技術進農村,推廣智能設備、設施。智能快遞柜和無人機配送在城市物流配送體系中已經發揮出配送優勢,特別是智能快遞柜,城市各個小區、大型寫字樓已經普及,可以考慮將成熟的智能設備應用在農村。在農村合理設置智能快遞柜,充分發揮智能快遞柜快速識別快件、暫時存儲、便于監控和管理等優勢,方便鄉鎮消費者寄取快遞。與傳統物流運輸配送不同,無人機配送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能夠適應農村山區交通不便的優點。通過快遞智能設備的推廣,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從而為解決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問題提供支持。
4.3 上游商家定價,商品定價與快遞服務定價分離
從合理性與合法性探討可知,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雖不合法但有一定合理性。因此,鄉鎮快遞收費需提前告知消費者,將商品定價與快遞服務定價分離,推動鄉鎮快遞取件收費合理合法。上游商家在平臺銷售商品時就應將快遞服務費和商品費用分別計價,對于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地區,要明確告知消費者需要額外承擔的費用及原因,由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接受。在商家平臺上明碼標價,快遞費用可以按照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的附加費用標準加收,同時將加收費用給到下游物流配送企業和基層服務網點,以擴大其利潤空間,充分調動物流配送企業與基層服務網點的積極性,提高農村物流的運營質量和服務水平,促進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問題的解決。
4.4 政府牽頭,強化頂層設計,形成合理的配送費末端分配機制
政府要加強農村物流頂層設計,以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目的,以利益分配平衡為核心,發揮協調作用。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組織物流配送企業、專家學者、商家、消費者等多方討論會,達成商家、物流服務企業、基層快遞網點之間合理的配送費末端分配機制。配送費末端分配機制要充分考慮基層服務網點的盈利。
商家應在確保正常利潤空間的情況下,與物流配送企業合理分配利潤,促進配送企業配合度提升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之間的協調;農村物流配送服務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履行企業義務,給予基層網點合理利潤空間,從而保障基層快遞服務的盈利,促進政府有關部門、上游商家、物流企業、基層物流服務網點及鄉鎮地區消費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促進農村物流配送可持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4.5 政府加強監管,提高企業和消費者法律意識
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的監管。完善監管機制,建立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獎懲制度,維護物流行業秩序。完善消費者監督投訴機制,暢通投訴反饋渠道,確保消費者在合法權益受損時,能夠及時反饋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消費者和企業法律意識的宣傳和培訓,特別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建立起消費者對快遞二次收費問題的法律維權意識和企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的法律意識。
結語
要促進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問題的徹底解決,離不開政府的協調與監管,更離不開上游商家、物流配送企業的參與以及消費者的監督。政府要發揮市場經濟的決定性作用,回歸市場,不能強制干預,應積極以市場利益驅動和引導,最終實現多方主體的良性循環,促進鄉鎮快遞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目前,鄉鎮快遞取件二次收費問題依然存在,還有許多具體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破解措施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研究。商家、物流服務企業、基層快遞網點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還需要具體細化。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