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我國的水質檢測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生活飲用水水質的優劣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在發展中國家,80%的疾病是由飲水不安全和惡劣的衛生環境導致的。考慮飲用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其水質標準除有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外,還有微生物指標。
關鍵詞 飲用水;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微生物指標
引言
水體污染作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環境熱點問題之一,不僅會對國家水質安全問題產生很大的影響,還有可能對國家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除此之外,由于環境污染的影響,血管類疾病和膽腎等方面的疾病在我國城鎮居民中發病率只增不減。因此,水體質量的控制和檢測對于保障國家居民飲用水安全至關重要。
1 飲用水水質檢測的重要性
水質安全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一旦飲用水發生質量問題,會對人的生命產生潛在的威脅。飲用水的檢查指標有物理指標、化學指標、水中微生物及重金屬等。一些病菌可以通過高溫處理的方式消滅,但是高溫卻消除不了重金屬,重金屬超標會使細胞壞死變異,長期飲用重金屬超標的水,會引起中毒,嚴重的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各種細菌微生物,長期飲用使有害物質在體內累積,可以引起腎結石、肝炎、胃病等各種疾病的發生,飲用時間越長危害越大。由于之前人們對于飲用水的安全問題沒有重視,日常飲用水也會經常出現質量檢測不達標的現象。目前,大多農村還沒有建立專門的水質檢測機構,有些地方的水污染比較嚴重,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對整個城市的用水安全造成影響[1]。
2 影響水質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因素
①水源種類及采集。水源可分為地下水和地表水兩大類。水源的種類、水質檢測方案和水質檢測標準有所不同,所以就會對采樣的過程及存放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檢測城市工業廢水的過程中,需要先確定廢水的排放口的位置;檢測生活用水則需確定多個位置如:出廠水、管網水、管網末梢水等;檢測城市污水處理廠水質則需同時取污水處理廠污水進水口、排放口的瞬時樣及混合樣進行檢測;當遇到不能夠有效地統一整個水源取水口時,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取樣的位置,一般是在水源的不同寬度、不同高度進行多位布點等。②水質種類。不同的水質應選擇相符的檢測手段和檢測方案。例如,地下水的檢測應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的檢測應按照GB/T14848-2017,生活飲用水檢測應按照GB/T5750-2006,城鎮污水處理廠水質檢測則應按照CJ/T51-2018等等。如果在水質檢測的過程中與相關的標準有所偏離,最終會嚴重影響水質的檢測結果的準確性[2]。
3 我國一般飲用水水質檢測方法
我國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大多來自自來水,因此自來水質量絕大程度上影響著居民的健康與安全。我國的供水部門通常會對水質檢測流程分為三級,其中一、二級是指供水廠對原水、濾后水以及出廠水等進行檢測。一級檢測的測試指標為原水的渾濁程度、pH、出廠水的氯含量、色度進行檢測;二級檢測包括耐熱大腸菌群、總大腸菌群以及菌落總數等細菌類指標,硫酸鹽、氟化物等污染性指標以及砷、硒、鉻、汞等重金屬等其他指標。通常采用色度儀、PH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電導儀等設備,細菌類指標則常采用菌落培養方法并利用細菌過濾器輔助檢測。最后的三級檢測,由水質化驗中心對供水部門的水廠水和管網水進行定期的水質抽樣檢測,檢測項目相較于供水部門內部的檢測指標更為細致,并且保證每年依照國家規定的106項水質檢測指標對原水進行兩次全面的檢測,包括放射性元素,無機非金屬、消毒副產品、農藥指標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等,防止水質發生惡化并未能及時檢測到。在水質檢測技術方面,我國從二十一世紀初開始著力于建設全面高效、高通量的水質檢測技術,并且實現了水質檢測技術的完善,通過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離子色譜、電感耦合等離子色譜等技術實現了高通量檢測技術,研發了多種快速識別技術,開發了在線水質監測儀和新型水質評價系統,形成了健全的檢測方法體系[3]。
4 優化水質環境監測水平的具體措施
4.1 加大環境監測實施力度
為了有效提升水質環境監測質量,必須要強化水質環境監測的力度,通過增強監測力度的方法有效實現水環境監督的管理,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在進行水質環境監測時,需要加強對監測部門的資質認證,有效保障監測部門可以根據相關的要求完成實際的檢測工作,滿足水質環境監測的資質和能力要求,保障出具的報告具備相應的作用,防止出現水質環境監測部門造假的現象。另外,管理人員需要承擔相應的管理職責,對水質環境監測部門進行科學評估,選擇最佳的水質環境監測部門。
4.2 保證采集水樣的代表性
首先,應根據水樣欲檢測項目,檢測目的來確定水樣采樣容器、采樣方法、采集量、保存方式、采樣頻率、采樣時間等。某些項目的測定,應在現場進行。其次,要全面考慮水質周邊的環境,之后再合理地選擇水質檢測的位置。例如:采集地表水時應根據監測要求設置背景斷面、采樣斷面、控制斷面、對照斷面、入境斷面、出境斷面等,再在斷面上設置采樣垂線數,及各垂線上的采樣點數。最后,樣品是從各種水體及各類型水中取得的實物證據和資料,水樣的采集是獲得可靠數據的前提條件。
4.3 提升水環境治理技術
水質環境監測的目的就是實現水環境污染治理,水環境監測技術和水環境治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在進行水環境治理技術之前,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水質環境監測技術應用,明確水環境治理的方式方法。另外,加強對水質環水環境治理技術的不斷研究,積極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促進我國環境保護的發展。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類生存的水資源將會對生態環境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應該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來檢驗水資源。最終才能夠在提升水質檢測結果準確度之后來更好地保護水資源。水資源和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只有更好地提升水資源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才能夠通過借助數據來保護水資源。
參考文獻
[1] 牛守明.淺談如何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及穩定性[J].化工管理,2017,(5):139-143.
[2] 趙光升.探討提高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方法[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5):89-94
[3] 金立堅,劉祖陽,張成云,等.四川省2008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6,(5):
推薦閱讀:水產養殖的水質問題現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