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社會發展的是比較迅速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農業資源也得到了開發,鄉村旅游也是現在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本文是一篇農業經濟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摘要]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傳統農業大市實現農業生產類型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已是必然趨勢。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當前現代農業一種十分重要的類型,已經成為服務南陽市發展需求,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和品位的迫切需求。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結合網絡資料,分析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南陽,休閑農業,鄉村旅游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指出“十三五”時期要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因此,對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南陽市而言,在加快旅游景區開發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村就業崗位,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實施精扶貧,在不破壞生態環境前提下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推動南陽城鄉發展和建設美麗南陽,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科學發展觀,有利于建設南陽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開展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研究則顯得十分必要。
1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
通過查閱統計年鑒、網絡報刊和有關文獻,以及在內鄉、西峽、淅川、臥龍區和宛城區等鄉鎮實地走訪調查,收集分析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南陽市自然生態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旅游資源開發起步較快,這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潛力。1.1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南陽三面環山,海拔高度在72.2~2212.5m之間,立體氣候明顯,全市90%以上地表水功能區水質達標,丹江庫區水質更是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3%以上,位居河南省之首。自然景觀有以丹江水庫景區等為重點的伏牛山旅游區,桐柏淮源旅游景區,富含歷史底蘊的臥龍崗和麒麟崗以及獨山等;人文旅游資源有以淅川縣境內楚都丹陽故址龍城,以“科圣”張衡墓園和故里、“醫圣”張仲景的墓地和祠堂、諸葛亮躬耕地的武侯祠、南陽漢畫館等為主的漢文化系列,以南陽府衙和內鄉縣衙、社旗山陜會館、淅川荊紫關古街道、香嚴寺等為主的古建筑系列。南陽民俗文化底蘊深厚。南陽板頭曲、內鄉宛梆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有桐柏縣的盤古神話,內鄉縣的宣講圣諭等;民間美術有方城石猴,唐河城郊剪紙;民間音樂有南陽市板頭曲,丹江號子等;民間舞蹈有南召縣的云彩燈,內鄉縣竹馬舞等;戲曲曲藝有內鄉縣的宛梆,桐柏縣的皮影戲,南陽市三弦書等;傳統競技有社旗縣陌陂鄉九宮八卦陣,宛城區舞獅競技等;民間手工技藝有鎮平玉雕工藝,鎮平手工絲毯工藝等;民間雜技有新野猴藝,西峽縣丁河鎮的丁河高臺等;民俗文化有桐柏縣的婚禮習俗,內鄉縣衙的歲時節令“打春牛”,南陽市的醫圣張仲景祭祀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是鄉村旅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1.2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初具規模在國務院、省市政策大力扶持下,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旅游建設步伐較快,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所提升。全市已初步培育出特色旅游村和鄉村旅游示范點30多個,鄉村旅游經營單位1300多家,如西峽、內鄉、淅川等地已有農家樂200余家,依托自然風光和良好的氣候環境,開展“農家樂”型旅游休閑服務。鄉村旅游村和生態園蓬勃發展,西峽縣化山村、東坪村,臥龍區達士營村,新野縣津灣村4家單位為全市五星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宛城區盧園、豫花園,臥龍區月季博覽園,鎮平縣中原荷花博覽園,南召縣玉蘭生態觀光園、寶天生態園6家單位為全市五星級鄉村旅游示范園區。1.3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欒西、周南高速公路和鄭萬高鐵即將建成通車,焦柳鐵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橫跨東西,G311、G312、G207、G209等國道和S59、S98、S103、S231等省道分別從南陽境內穿過,南陽姜營機場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區僅東南10km,全市已構成立體型交通網絡。南陽市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小時車程內,距南陽市區在2小時左右。鄉村旅游的客戶群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群,尤其是臨近省市的都市居民,便利的交通將為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充足條件,從而為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1.4鄉村旅游功能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南陽市各市縣均發展了不同檔次農家樂和度假村,景區景點的水、電、路、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配套,能夠基本滿足游客對旅游基礎設施的要求。相應停車場、公共衛生間、休閑娛樂場所等一應俱全,旅游接待能力增強。如西峽雙龍鎮化山村已建成各類農家賓館近200家,年平均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全村建成了“龍潭山莊”、“伏牛山莊”、“龍河山莊”等五大旅游接待賓館群,初步形成了古典田園和西歐風情等風格,可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游客的需求。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體驗服務上,建設了獼猴桃精品果園,依據四季節令特點,建設油菜園、西瓜園、玉米園、甘蔗園,供游客觀光采摘、體驗農業生產的快樂。1.5鄉村旅游宣傳不斷擴大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市縣各級旅游宣傳等部門充分利用“兩節一會”、農運會等大型節會活動及南水北調水源地這一優勢,依據自身鄉村旅游特色,精心策劃和包裝主題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和活動,編寫鄉村旅游宣傳資料,借助國家、省市新聞媒體、信息網站全方位展開宣傳,打響了一批鄉村旅游品牌,如鎮平縣中原荷花博覽園、臥龍區月季博覽園、西峽華山村和東坪村、新野縣津灣村碧海銀灘桃花園。通過攝影協會、書法協會、同鄉會及藝術團等文學藝術團體,構筑多形式多層次旅游宣傳平臺,積極利用微博、微信平臺等互聯網+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手段進行產品推介,并為游客提供鄉村旅游及相關紀念產品和餐飲住宿等網上預訂等服務。
2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認識不到位,內涵不足目前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上,經營者對鄉村旅游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現有的農家樂、生態園及休閑農莊,基本上都是農戶借助自己家的優勢和基礎條件,自發的發展起來的,鄉鎮政府和旅游職能部門缺乏強有力的引導和指導,在發展上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生產經營中,忽視了鄉土性和自身特色是鄉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點,盲目引進都市化的旅游產品形式,盲目建設現代化的娛樂設施,致使以農家樂和休閑農莊為主體的鄉村旅游出現了趨同化,基本上都是吃農家飯、采摘、垂釣、打牌、KTV等形式,缺乏特色。2.2規劃不足,缺乏整體性目前,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仍處于起步階段,主要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目前還處在散亂狀態,除少數鄉鎮外尚缺乏科學規劃,鄉村旅館尚未形成規模和品牌效應,外界知曉率并不高。在交通、網絡、休閑娛樂、教育體驗等方面配套設施和服務還不能滿足旅客需求,亟需加強和改善。另外由于缺乏規劃和整體性,出現了無序開發、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缺乏穩定、符合經濟規律的旅游市場,不利于鄉村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2.3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基礎條件滯后旅游交通狀況不好,交通連接度不高,網絡覆蓋度不足,醫療衛生服務不足,尤其是在鄉鎮結合處、山區。農戶周圍的環境狀況較差,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較為落后,飯店、旅館、公共衛生間不足,服務配套設施不全,不能很好地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需求,特別是不能滿足游客對安全、舒適、衛生等基本的旅游消費需求,更不能滿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游客的需求,接待能力較差。2.4發展投入不到位,資金不足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晚,前期投入相對經營者而言較高,短期收益不高,消費市場有限,鄉村旅游項目開發資金不足,有意經營者缺乏啟動資金,已發展的經營者無力壯大規模、提升品質、拓展市場,資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南陽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2.5旅游專業人才匱乏當前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經營者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專業性不強,缺乏長遠發展意識,尚有不少小農意識。南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缺少規劃、管理經營等方面的人才,另外旅游主管部門缺少專業技術干部,指導能力不強。2.6宣傳不到位,市場影響不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戶群是城市居民,尤其是臨近省市縣的城市居民,然而目前南陽市鄉村旅游宣傳針對性不強,缺乏系統規劃和宣傳特色,很多鄉鎮鄉村旅游項目甚至在南陽市縣都未打響知名度。宣傳手段上尚過于依賴報紙和電視媒介,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沒有很好的把傳統和現代宣傳手段相結合,宣傳效果不佳。
3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對策
3.1深挖文化內涵,打造特色品牌立足特色,突出內涵,走文化品牌之路,以民俗特色文化提升鄉村旅游含金量。以鄉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參與性強的多樣化旅游產品來滿足游客體驗需求。走自然風光文化、飲食文化、旅游紀念品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之路。注重搜集民間傳說、歷史文化、飲食文化背景等資料,重視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依托歷史文化名鎮、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原生態古村落和村寨等人文資源,猴戲、廟會、燈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民俗風情體驗、觀光體驗等鄉村旅游,培育一批休閑度假型特色旅游產品;結合自身特點發展觀光農業園、農業公園、教育農業園、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等,針對當前老齡化現象,發展養生養老特色生態園。3.2整合市場資源,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依托南陽市各縣周邊大中城市、著名景區、過境高速公路,構筑大旅游圈。整合各鄉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科學規劃,制定相應政策,統一管理及對外宣傳。結合傳統和現代宣傳手段,增強宣傳效果,堅持利用大型節會宣傳南陽市鄉村旅游,加強立體廣告宣傳,在客源市場的大中城市、機場、高速公路干線,設立廣告牌;利用名人效應,邀請文化藝術名家,采用編唱歌曲、創作文學影視作品、開展攝影比賽、制作寫生畫冊,借名造勢,提高南陽各縣鄉村旅游知名度。充分利用現代營銷手段,通過互聯網、微博、微信平臺等把南陽鄉村旅游產品,方便快捷地傳遞給市場和消費者。借鑒湖南張家界、河南焦作云臺山運作模式,通過主辦大型文化、體育活動,申報主辦全省、全國乃至國際登山、山地自行車、山地摩托車等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提高景區和旅游知名度。3.3積極籌集資金,為鄉村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提供保障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和社會融資力度,多渠道引進和籌集旅游開發資金,同時制定配套政策和相關產業政策,對旅游業投資者在稅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優惠的政策,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使投資者見效益。3.4加強旅游人才培養有計劃的組織各級旅游主管部門開展學習培訓活動,更新觀念,提高管理服務水平。采取多種形式加大農村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以定向委培、引導培養等多種形式,培養中、高級鄉村旅游經紀人才。招錄旅游專業畢業的專業人才,加強隊伍建設。引進旅游規劃、管理、策劃等方面的人才,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依托大中專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培養與發展鄉村旅游密切相關的廚師、民俗禮儀人員及講解人員(導游),培養和造就一批本土實用型人才,為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3.5規范管理,加強服務規定鄉村旅館、旅游村評定標準,實行星級評定,加強獎懲舉措,激勵鄉村旅游經營者良性競爭,促進發展。要求鄉村旅館對照標準搞好配套設施,保持室內外環境干凈衛生。衛生部門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設立鄉村衛生室,方便游客和群眾就醫。各鄉鎮、村成立管委會統一管理治安、衛生、公共秩序等,有效保證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旅游管理、工商等部門規范收費標準,指導鄉村旅館制定和完善服務質量等級標準,定期開展服務質量等級評定,加強鄉村旅游服務人員培訓,設立“黑名單”,明確經營者、顧客的職責和義務,有效防止和處理好重大疾病、突發性事件。總之,目前南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實踐探索上還處于模仿狀態,缺乏對目標市場的調研和科學規劃,同國外及發達城市相比,創新理念不足,特色不夠鮮明,未能探索出適合其自身發展的模式,今后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南陽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小城鎮建設為依托,以精準定位旅游消費市場為導向,突出鄉土特色,按照現代服務理念,打造南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EB/OL].
[2]周金波.鄭州都市區觀光休閑農業發展對策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2.
[3]秦娟.河南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69):55-57.
[4]張炎.南陽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問題[J/OL].中國學術期刊電子出版社,1994-2012,36-37.
農業經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新農村》科普類期刊。以“傳播新知識,推廣新技術,培育新人才,建設新農村”為辦刊宗旨,是一份面向農村、城鎮的綜合性實用技術性刊物。該刊以浙江大學為依托,著力報道我國東南沿海的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生產技術,迅速反映浙、滬等地當代農村的嶄新風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