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是一種新型的出行交通方式,幾乎在一夜之間進入了各大城市,逐漸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下面文章以武漢市為例,分析該城市共享單車管理情況,共享單車的經濟環保解決了城市短距離出行的交通需求,當然也出現了停放、服務、配套、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文中結合武漢交通主管部門出臺的指導意見,對如何規范單車市場提出建議。
關鍵詞:規范制度,共享單車,武漢市
"共享單車"家喻戶曉,不僅成為各大城市上班上學族的常用交通工具,還被寫進了今年高考全國卷的作文題目;不僅遍布中國的大街小巷,英國曼徹斯頓也開始了小橙車大潮。由單車公司投放車輛,用戶打開手機 APP 就能查看附近的車輛,不用停車樁,不用辦卡,掃一掃二維碼就能開鎖,不用的時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機動車停車點即可,半小時收費 1 元,用車成本低到可以忽略。而且簡單方便易用,經濟健康環保,惠民利民,幾乎徹底地、完美地解決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困擾,無縫銜接公共交通站點與目的地,清除了私有單車的諸多不便,帶來了騎行習慣的回歸。
1 發展與現狀
自 2016 年 12 月 mobike 單車進入武漢市場以來,ofo、hellobike、酷騎單車等陸續入市,如雨后春筍,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涌現在武漢市的大街小巷,小橙車、小黃車、小藍車、小紅車……五顏六色,成為城市的一大風景線,迅速贏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2017 年 6 月,悟空單車正式退出共享單車市場,成為我國首家倒閉的共享單車。隨后,曾經市面上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在半年時間里,眾多被淘汰,基本只剩下以黃色ofo 和橙色 mobike 為主的幾種了,原因何在?
單車企業資金不足、市場需求接近飽和、不變的密碼鎖變共享為免費單車、市場規范不斷出臺,優勝劣汰,兼并和退場在所難免。
為促進共享單車健康有序發展,提升城市管理運行水平,各地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相繼出臺各種規章制度和政策,以規范共享單車市場。
武漢市交委剛發布的《武漢市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規定了租車人、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對車輛的標準和予以規范。如:租車人必須實名登記;未滿 12 歲兒童禁騎(張貼醒目警示標語);單車公司須為承租人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和第三者責任險;設置押金專用賬戶并接受金融監管;設置電子圍欄區域;亂停亂放將無法上鎖;車輛必須有GPS、二維碼等網絡運行系統;交通主管部門增設單車停放點等。
北京上海等地區還規定了:禁止在部分規定的街道上騎行和投放單車;控制共享單車數;個人不規范使用共享單車行為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并建立"黑名單"機制。
2 成本與盈利
共享單車為用戶提供便民惠民服務的同時,對于投資企業,他們靠什么來掙錢呢?下面從共享單車企業發生的成本和收入,簡單地分析其盈利能力。
2.1 收入
共享單車的直接收入來源于租賃費和押金。
據調查,武漢主城區投入有 40 萬輛共享單車,武漢主城區總人口將近 700 萬人,扣除不能騎行的老年人、禁止用車的兒童、開車上班簇、不會騎車的人后,估計可用共享單車的用戶約 300 多萬人,平均一輛單車對 8 個用戶。
①押金收入:mobike 押金 299 元,ofo 押金 99 元,取平均值,按 200 元/用戶計算押金收入,每輛單車對應的押金儲存有 200*8=1600 元。由于人的惰性,且從方便著想,多數人不會經常退押金,一般都會存入 APP,便于下次用車。用戶退回押金的平均周期按 6 個月、年利率 5%計算,每輛單車每年有押金利息收入 80 元。押金融資投資其他產業產生的效益更大,暫時還無法則算。
②租賃費:共享單車主要用于短距離出行,按其起步價 1 元/次計算租賃費,每輛單車按每天被騎 3 次考慮,每輛單車每年租賃費收入 1095 元。
③間接效益:每個用戶實名網上注冊時,需要留下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以及騎行線路等行為數據,超級強大的個人信息數據,通過規模化分析后,可以產生一系列間接效益。暫按前兩項效益的 15%計算。
2.2 成本
①單車成本:mobike 的車輛成本最高,起初對外公布的造價是 3000 元/輛,第二代輕型車降至千元以下;ofo 的單車成本最低,每輛 300 元左右;hello 單車則介于兩者之間,每輛在 700 元左右。我們這里按 800 元/輛計算,自然折舊周期按 4 年考慮,則每年的折舊成本為 200 元。
②管理成本:各共享單車企業在武漢約投入 200 人來進行疏解及處理故障等運營維護管理工作。每人每年按 6萬元計算,每輛單車的人員費為 30 元。
③設施成本:為規范用車,單車企業也應配合政府設置慢車道、電子圍欄的停車區、專屬停車位等設施投入。今年武漢城管部門將聯合企業在全市設置 2000 個共享單車停放點,每處初步按 1。5 萬元估算,此部分費用 3000 萬元,攤到每輛單車上的成本為 75 元。
④其他雜費:武漢市等各地出臺的"共享單車規范管理指導意見"規定保險機制,即共享單車企業應為承租人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和第三者責任險,保障承租人和其他人員人身安全。暫按車價的 2%計算。
2.3 盈利計算
每輛單車每年收入=(80+1095)*(1+15%)=1351 元;每輛單車每年成本=200+30+75+800*2%=321 元;故,每輛單車每年盈利=1351-321=1030 元。武漢市 40 萬輛單車,每年可盈利 4。12 億元。相當于不到一年回本,可見其盈利空間巨大,財務效益明顯。
3 存在的問題
隨著共享單車給企業帶來利潤、給消費者帶來全新消費體驗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法律法規規范不足、經營者應盡責任履行不到位、消費者自律不夠、市政配套缺失、社會各界共享意識不強等一系列問題。
①亂占道現象嚴重。與"有樁"的公共自行車相比,這種隨時取用和停車的"無樁"理念給市民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導致"亂占道"現象更加普遍,加大城市管理的難度。
②人為破壞事件嚴重。大街小巷到處可見一些缺輪胎少坐凳的被人為破壞的單車。還有盜為私用的、人為大面積燒毀、沉河,甚至還出現在二手市場交易的……如:成都首例盜竊破壞共享單車案、成都三圣鄉共享單車被燒案、深圳蛇口廈山公園的大面積人為破壞等等。
③不文明行為現象。乘客坐車筐、車輪上鎖、車筐放垃圾、刮壞單車二維碼、亂貼亂畫,并排騎行擋道的、行車道上亂穿的……等等。
④車輛安全保障缺乏。兒童用車,自行車檢修不及時,剎車失靈、踏腳板丟失、鏈條脫落等現象,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⑤退款不便。用網絡平臺充值容易退款難,多個軟件的退款手續繁瑣,到賬滯后,客服電話難打通。
⑥用戶個人信息安全隱患。2017 年 5 月 13 日,舉行的 2017 國際安全極客大賽中,女程序員演示了不到一分鐘攻破共享單車的高危漏洞,直接獲取用戶的個人資料、免費騎車的過程。
⑦受天氣影響較大。與網約車不同,自行車的運營受季節變化、天氣狀況等影響也比較大。至于遇上臺風暴雨,則無論地處何方,共享單車出行的訂單量,都會直線下降甚至歸零,而平臺還得面對更加高昂的車損折舊成本。
⑧慢行道等設施缺失。武漢市供單車行駛的慢行道本來就不多,即使有慢車道,也長期被停車占用。再說武漢正處于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慢行道變施工工地已成為理所當然。
4 對策與建議
在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下,共享單車的服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從消費者的角度分析,本人認為共享單車的各個參與者,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①建議各地政府加快城市慢車道的設置和維護,以滿足共享單車的需求,確保消費者的出行安全。
②建議根據城市的需求量和承載能力,合理控制單車總量,避免單車企業為占領市場而無限制地投放、或因偏遠區域而投放量不足等不均衡現象,形成市場亂象,增加管理難度。
③建議建立企業準入制度,設置單車企業入市門檻,采取招標方式引進符合標準的單車企業,避免參差不齊地一窩蜂入駐城市,而擾亂市場管理秩序。
④建議盡快制定共享單車的車輛標準,單車達標檢驗合格后才能上市,以確保共享單車的安全性能。
⑤建議共享單車企業與當地政府一起加強單車管理。設置合適的停放和騎行區域,并采取電子圍欄方式進行監控,對停放行車道、消防通道、盲道等禁停區域的設置不能上鎖等措施;禁止騎行的區域要有醒目的標識標牌提醒。
⑥單車企業應完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確保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
⑦政府、企業、租車人等所有參與者需要聯合起來,加強共享的宣傳和引導,提高用戶素質,建立有序的、綠色的、健康的出行行為。
5 結語
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出現,還需要一個周期去考驗它存在的價值。它的出現被稱為城市里的一面鏡子,即照出騎車人的個人素養和文明程度,又照出各家單車企業技術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缺陷,還能照出地方管理部門的協調能力,考驗每一名交通參與者。因此只有各方積極參與,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創造應有的資源條件,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加強市場秩序管理,從而推動共享單車市場安全、有序地發展,取得更加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田曉劍。規范共享單車需要興利除弊[J]。防災博覽,2017(03)。
[2]張楓逸。規范共享單車必須厘清責任[J]。寧波通訊,2017(11)。
[3]胡文權,袁劍平。城市共享單車規范化管理[J]。中外企業家,2017(09)。
相關閱讀:《中外企業家》省級半月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