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組織為依托,運用公共權力,為有效實現公共利益進行的一切管理活動,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管理論文投稿:探究政府管理模式創新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摘要:目前在新時期下,我國政府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要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從而來提升政府行管理職能。本文首先從我國公共管理的特點著手,闡述了我國公共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我國政府創新管理方法和模式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公共管理;政府管理;創新模式;體制改革
公共管理是一種體系,也就是政府要引導企業和個人盡可能利用高效的方式來實現經濟增長,這也是實現公共領域服務和管理常態化的體現。再者,公共管理的定位就是政府能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正因為此,也有少數公共管理者則認為,為追求個人最大利益,免費使用公共資源,導致公共資源被嚴重濫用和耗竭,從而導致個人的理性和集體的非理性,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更為重要。公共管理也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模式,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執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務等等,也是對公共管理者的一種實踐和培養,通過管理能幫助管理者達到有效實施管理的一種手段,同時也幫助管理者及時解決遇到的管理問題,從而促使管理者加強對管理原理及管理方法的學習,以此來提升管理的效率。公共管理的綜合性很強,同時也且有較強的現實性,在多方面有待于加強公共管理。本文首先從我國公共管理的特點著手,闡述了我國公共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我國政府管理模式進行了創新分析和討論。
一、對我國公共管理的特性分析
公共管理是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它是公共行政的一個分支,而公共事務是公共管理的起點,對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起著決定作用。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公共管理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公共管理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新課題,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只有充分了解了公共管理的概念與所涉及的范圍,才能促進我國行政部門管理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創新。
1、我國公共管理的內容
我國公共管理的內容主要是以國際公共管理內容作基礎,并引進了適合我國經濟體制發展的管理策略。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層:一是要保護公民自主權與社會權益的公平公正;二是要提高全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三是要實現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相結合;四是要統一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的管理制度;五是要規范公務員行為;最后就是要加強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民主性與公共性。
2、我國公共管理的目的
我國公共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直白地來說就是為社會成員提供共享的資源與條件,簡而言之就是為大家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也就是設立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公共交通等等,也可以包括無形的產品和服務,例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等。
3、我國公共管理的特點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組織為依托,運用公共權力,為有效實現公共利益進行的一切管理活動。而我國的公共管理則是從我國的實現國情出發的,如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國家的民生問題、國民經濟情況及國家的發展前途等一系列國情。再如,我國公共管理目前的特殊性,可以看得出我國公共管理存在以下基本特點:以公共利益的實現為目標;公共管理的過程是公共權力的運用過程;具有獨占性;必須接受公眾監督;要以公共組織為依托;除此之外,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人口眾多 ,存在各地區發展不平的現象時有發生,經濟發展不協調,也是需要中央進行宏觀調控的原因之一。再有就是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雖然近幾年來進行了改革開放,但貧富差距還是相差太大,從而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因此,我國政府管理部分就更需要相應的公共產品來實現有效管理,促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二、我國公共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新時期下,受新公共管理的影響,我國公共管理逐步產生了不同的問題,同時這些公共問題的出現也為我國公共管理體制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公共管理也只是一種管理手段,只起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一種作用,但是從根本上還是不能全面的抵制舊的官僚制度,再說受社會各方面壓力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我國公共管理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理論框架,我國的公共管理無論在管理方面還是在本質內容上都存在著些許各種各樣的問題,一般體現如下,首先公共管理對市場經濟的過分依賴,使得公共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喪失公益性,其次公共管理部門把公民當成了自己的顧客,使公民變成了被動接受者,無法體現出公民的主體地位來,再則就是公共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授權方式淡薄,導致公民對政府領導能力的不信任,最后一點就是公共管理把政治和行政的概念模糊了,使得大多數行政人員在管理過程中過分使用權力,從而增加公共管理的腐敗和社會的不穩定性。
三、我國政府管理模式創新措施分析
1、轉變現有的公共管理理念
我國政府管理模式要尋求創新,在公共管理過程中首先就要轉變現有的公共管理理念,只有樹立了新的服務理念,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好。因此,在目前看來,首先要轉變政府職能。新的公共管理在對政府職能的定位上應該要恰如其分,要有正確的定位,要明白政府職能的執行政策,而不是簡單的引導,要不斷實現以市場作為導向的政府職能的轉變,實現政府職能市場化,充分把市場機制的有效配置作用發揮出來,明確政府和企業之間以及政府和社會之間的職能關系,并把具體的執行交到市場中去,從而減少政府職能的越位現象,實現政府職能的宏觀調控,并樹立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也就是政府在進行公共管理時,要以公民需求為導向,努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以此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其次就要不斷改革政府的組織結構。從目前來看,建立起和現代化社會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扁平化的政府組織結構是值得推廣的,這種組織結構比較精簡,能減少政府管理的層次,但又大大地拓寬了政府管理的寬度,從而實現高效管理。
2、創新政府管理方法
創新政府管理方法,首先要不斷改進政府管理方法和技術,只有從根本上改進了政府的公共管理方法,才能在政府管理模式上得到創新。而新公共管理強調的是要把企業的管理方法和技術致勝到政府部門的管理當中去,可是,企業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技術在政府管理上并不完全適應。因此,在尋求政府管理方法的創新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引用企業經營管理中所運用到的比較成熟的目標管理和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過來,并根據政府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恰當的管理方法和技術,目的就是要提高政府管理的績效。其次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電子化政府。具體做法就是通過互連網絡建立起信息溝通的渠道,充分地來為扁平化的政府組織結構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讓公共管理部門在信息傳遞和交流上做到暢通,實現高效辦事。另外,在公共行政領域,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對自發性的社會秩序給予相應的尊重和積極的引導,并不斷發揚,盡全力建立起合理的秩序來,因此,對于政府部門來講,就要勇于承擔起維護秩序的重大責任,用自己的權威來引導和維護社會秩序,達到實現秩序和效率的雙贏為目的。
總之,新公共管理視角下,要求我們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重新對公管理理念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從而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因此,我國政府的行政部門一定要從組織、職能、結構等多方面入手,來構建一套適合我國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來,以此來改變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實現我國管理體制快速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孟曉倩. 新公共管理影響下的中國政府管理模式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9,(13).
[2]伍朝暉.新公共管理視野下的行政文化創新[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4).
[3]汪玉凱.公共管理基礎問題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1,(11).
[4]歐黎明,朱秦.社會協同治理:信任關系與平臺建設[J].中國行政管理,2009,(5).
[5]高建華.論區域公共管理的研究緣起及治理特征[J].前沿,2010,(19).
[6]楊龍,彭彥強.理解中國地方政府合作[J].政治學研究,2009,(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