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國省際出口面板數據,從緩解外部融資約束的角度研究了金融發展水平對我國各省制造業貿易伙伴選擇行為的影響。理論模型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可以通過緩解外部融資約束,降低企業的出口生產率門檻,使之能夠出口到更多國家,進而有機會選擇到在啄食順序中排位更低的貿易伙伴。此外,行業的異質性特征也會起到影響金融發展水平對貿易伙伴選擇的作用。在外部融資約束較強的行業內,金融發展的效應更為顯著。
本文源自孫艷玲; 蔡定昆, 商業經濟研究 發表時間:2021-06-30
關鍵詞:外部融資約束;金融發展;貿易伙伴;收益模型法;啄食順序
金融發展影響貿易伙伴選擇的理論分析
(一)金融發展對貿易發展的作用機制
現有研究成果主要從四個方面來探討金融發展對貿易發展的作用機制,豐富了我們關于區域貿易發展的認知。第一,金融市場是比較優勢的來源,會對區際分工格局產生影響。金融發展通過促進資產交易和降低金融成本來提高資源分配效率,從而在依賴外部金融投資的行業中創造比較優勢。金融發展水平的差異有助于解釋組織區域比較優勢的差異。第二,金融發展水平對貿易選擇有重大影響。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能夠應對外部沖擊并積極促進自由貿易,而金融市場不發達的地區則更有可能以出口貿易限制的形式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第三,金融發展可以通過有助于緩解金融約束的機制,影響微型企業部門的出口貿易。金融發展可以通過改善金融市場的完整性,減少內部和外部資源之間的融資成本差異,減輕公司的金融約束以及促進國際貿易市場的發展和出口產品的增長,進而減少資源不匹配和合同不完整的情況。第四,金融危機會嚴重沖擊出口貿易,特別是在經濟落后地區。
(二)金融發展影響貿易伙伴選擇的研究現狀
縱觀上述文獻,鮮見有專門討論金融發展對貿易伙伴選擇影響的論著。現有研究只是從貿易的二元邊際結構入手,對比研究金融發展水平對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的影響,而較少單獨關注擴展邊際或者貿易伙伴方面的內容。
在金融發展水平與貿易伙伴選擇的研究領域內,具有代表性的是 Chan 和 Manova(2015),他們在金融市場存在摩擦及企業面臨融資約束的前提下,將企業所在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引入異質性企業模型,并運用啄食順序的理論假說對企業貿易伙伴選擇行為進行分析。根據啄食順序的理論框架,各國不是隨機進行貿易伙伴的選擇,而是根據其市場潛力的大小確定其順序,并按照從高到低的原則選擇出口的各個目的地。發達國家的公司面臨的是有限的財務約束,因此可以出口到許多國家,與很多國家存在貿易往來的關系。同時,他們還使用跨國數據進行了驗證。
基于此,本文借鑒 Chan 和 Manova(2015)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從減少金融約束的角度出發,探討了我國各省市區金融發展水平對出口貿易伙伴選擇的影響。與他們的研究不同,考慮到公司將面臨固定成本和波動性出口成本的財務約束,并且只有同時克服了這兩個財務約束的公司才能實現出口,因此本文在數理模型的分析框架中引入了可變成本,從而使理論分析更加貼近現實經濟。在理論模型的基礎上,本文還選取我國 31 個省市區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檢驗。本文選擇的樣本為一個國家內部的不同行政單元,可以有效避免跨國數據在樣本異質性以及文化和習慣等方面對估計效果的影響。
金融發展影響貿易伙伴選擇的實證分析
(一)計量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
在先前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為檢驗我國各省市區金融發展水平對貿易合作伙伴選擇的影響,本文確定的計量模型如下所示: (1)
其中,t 指的是年份、j 代表的是不同的地區、s 指的是所在的不同行業、i 為貿易伙伴國。maxi ∈ TPjstMPijst 以及 mini ∈ TPjstMPijst 分別指的是在貿易伙伴國家中最大以及最小的市場潛力的大小。FinDevjt 表示在第 t 年時 j 地區金融的發展程度;Tangs 指的是 s 行業中資產有形率的高低;vExtDeps 指的是 s 行業中可變成本的外部融資依賴程度的大小;fExtDeps 指的是 s 行業中不變成本外部融資依賴程度的大小。
此外,本文還把 FinDevjt×Tangs、FinDevjt×vExtDeps 以及 FinDevjt×fExtDeps 這三個交互項引入模型構建中,其目的是驗證地區金融發展程度對該地的貿易伙伴國家選擇的作用機理。通過分析可知,本文系數估計值的大小與符號應該是 α1=α2=α3=0 ,而且 β1>0,β2<0,β3<0 。同時,在模型中, Xjst 指的是各類控制變量,即包括經濟發展程度,也包括政策制度環境等。 j 以及 φj 指的是地區的固定效應大小; t 以及 φt 指的是年度固定效應大小; s 以及 φs 指的是不同行業的固定效應大小;εjst 以及 υjst 指的是隨機誤差項。
本文使用的是出口貿易數據,其它指標的數據主要來源于《金融年鑒》《統計年鑒》以及《工業經濟統計年鑒》等。現簡要對模型中所涉及的各個變量進行介紹:
第一,貿易伙伴國家的市場潛力。本文選擇了四個不同的指標來描述貿易合作伙伴國家的市場潛力情況。僅從市場規模角度來考慮,本文通過使用合作伙伴國家的 GDP 來衡量其市場潛力的高低。如果進一步考慮到進口成本這一指標造成的影響,則可以選擇運輸價值或貿易價格指數作為代理變量,在此基礎上,GDP 與進口價值的比率也可以用做衡量市場潛力的指標。在這種情況下,運輸成本的大小是通過我國與其它國家之間的貿易距離測算的,貿易成本指數是等比例的跨境貿易成本的標準化。
第二,金融發展程度。本文將非國有部門貸款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視為衡量區域金融發展水平高低的代表變量。本文通過將國有企業的總產值除以我國工業的總產值而得出來的這一指標作為模型中的一個解釋變量,將該區域銀行信貸大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作為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在固定效應模型中,先測度各個地區銀行信貸在國有以及非國有部門之間的比例大小,并以此為基礎計算出我國各地區的金融發展測度值。
第三,外部融資依賴程度。一般而言,可以將出口貿易的成本分為固定以及可變成本兩大類。其中,大多數公司出口的固定成本包括在出口目的地建立和維護分銷網絡以及投資于特定市場開發等的成本。基于此,本文采用的是行業的外部資金在固定資產購買資金總額中的比例來衡量其對固定外部資金的依賴程度。此外,本文還定義了工業出口可變成本的外部財務依存關系,即為短期債務除以主營業務成本、財務與銷售費用三者的加總。一般來說,一個地區的外部融資依賴程度越高,該地區企業所面臨的資金供求間的缺口就越大,此時這個行業所面臨的外部融資約束也就越大。
第四,資產有形率。資產有形率最普遍的計算方法是賬面固資比例估計,一般來說,一個行業的固定資產越大,那么其所面臨的融資約束就會越小。本文資產有形率指的是某一行業的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第五,控制變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lrgdpcejt)是通過人均 GDP 來衡量的,一般是與貿易伙伴國家的數量多少正相關。此外,人均 GDP 與某一行業特點的交叉項代表的是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對該地區貿易伙伴選擇造成影響的相關機制。人力資本這一指標(hintj )是通過受教育年限來測算的,其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助推出口貿易伙伴關系的拓寬。政策制度環境指標(lawj )是通過“中介組織和發育綜合指標”來表示的,這一指標主要是為了表示不同地區間法治水平的高低。本文自然資源稟賦指標(nintj )是通過虛擬變量的形式表示的,一般若該地區自然資源較為充足,則該虛擬變量就會賦值 1;若該地區自然資源較為缺乏,則該虛擬變量就會賦值 0。
(二)實證檢驗結果分析
一國貿易伙伴關系越多元,其貿易發展程度越高,在該國中,樣本期內各個地區都是通過在平均出口額對各進口國的排序中從高到低地選擇貿易伙伴國家。
基準回歸結果分析。表 1 顯示了方程(1)(2)的基準回歸結果,為了進一步確保實證結論的穩健性,本文采用了程度市場潛力大小的四個指標來一一進行分析說明。
表1中的奇數列表示的是模型中第一個方程的回 歸 結 果, 可 以 看 到 三 個 交 叉 項 FinDevjt×Tangs、 FinDevjt×vExtDeps 以及 FinDevjt×fExtDeps 的系數大小都是不顯著的,這說明了各個地區出口到最大市場潛力國的能力與其自身金融發展程度是沒有相關關系的。模型中第二個方程的回歸結果展示在表 1 中的四個偶數列中。通過觀察不難發現,FinDevjt×Tangs 的系數顯著且大于零; FinDevjt×vExtDeps 以及 FinDevjt×fExtDeps 的系數估計值在置信水平下顯著且小于零,這就說明各個地區的金融發展程度會通過影響某一行業的外部融資約束大小,進而對該地的貿易伙伴數量造成影響。即一個行業如果越是依賴于外部融資,其面臨的融資約束也就會越緊。同時,一個地區的經濟與金融發展程度越高,在該地區的行業的貿易出口的發展態勢就越好。除此之外,就控制變量而言,在偶數列中,人均 GDP 的系數值在置信水平下都是顯著的,而且均小于零,這進一步表明地區經濟越發達,那么其末位的貿易伙伴國家的市場潛力就會越小,而其所擁有的貿易伙伴國家的數量就會越多。
穩健性檢驗。為求結論的穩健性,本文進一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驗證。第一,本文將地區金融發展程度這一指標的測度方法進行了變更,用各個地區的銀行信貸除以該地區的生產總值得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檢驗。再一次回歸的估計結果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知,模型中主要的解釋變量以及控制變量的系數估計值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顯著性以及符號與表 1 相比沒有太大變化,這表明本文的回歸結果是穩健的。
第二,本文在基準回歸模型基礎之上引入了反映勞動力、法制以及自然資源情況的相關控制變量以及部分交叉項,并進行再次回歸。模型中第一與第二個分成的回歸結果如表 3 所示。由表 3 可知,隨著控制變量的引入,模型結論也是穩健的。在偶數列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法治水平這兩個指標的系數估計值都顯著,且均小于零,這表明隨著某一地區經濟與法治水平的提高,該地所擁有的貿易伙伴國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人力資本與自然資源稟賦這兩個指標在模型中的系數估計值也顯著小于零,這說明某一地區人力資本與自然資源稟賦越高,就越有能力出口到市場潛力更小的國家或者地區,進而實現出口貿易的多元化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