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當前廣州正在著力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面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能力。鑒于基礎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了廣州市近年來基礎研究發展的良好形勢、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為廣州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應用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競爭力
《無線互聯科技》文章已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知網)、萬方數據期刊網、維普期刊數據庫等網站收錄。本刊欄目"業界前瞻""專家視野""無線天地""管理論衡""經貿視點""通信觀察""網絡地帶""計算機世界""軟件透視""實驗研究""市場縱橫""教學實錄""社會廣角""傳播經緯""新媒體"等一直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基礎研究作為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研究不斷發展,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國際上有影響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加速涌現[1]。當前,廣州市正在全力以赴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樞紐,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鑒于基礎研究的重要地位,廣州市需要深入研究本市應用基礎研究發展的現狀,將過去分散化和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匯聚成集成化和系統化的資源,找準對策釋放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整合優勢資源吸引更多創新要素集聚,以提升廣州科技創新能力。
1 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的發展現狀
l.l 基礎研究投入持續加大
廣州市一直以來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原始創新,并在科技計劃體系中專門設置了應用基礎研究專項,引導社會重視基礎研究。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自2014年起調整為科學研究專項)是廣州市科技計劃體系中申報量最高的一個專項。根據廣州市歷年科技項目立項數據統計顯示,2010-2017年,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申請項目數累計達到5633項,支持項目立項數累計達到1 923項,項目平均立項率達到38.77%,專項經費投入累計達到2.95億元,專項經費投入從2010年的500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1億元,單個項目支持經費從2010年的5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20萬元。該專項重點支持生物醫藥、農業與食品、軟件與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環保、先進制造等領域,為解決廣州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和關鍵科技問題提供了理論儲備和科技支撐[2]。隨著廣州市在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基礎研究創新環境不斷改善,廣州市基礎研究在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中逐漸成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推手。
1.2 基礎研究財政投入帶動效應強
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在引導更多科研機構和研究人員參與市科技計劃項目的過程中,不僅為解決廣州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提供智力支持,同時也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發揮資金的杠桿效應。據統計,從2010-2016年,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引導項目新增資金投入量累計達到3.52億元,市財政資金引導放大比例達到1:2,有效帶動了社會資源參與科技創新。隨著應用基礎研究專項財政投入的增加,其所引導的新增資金量也在不斷增加,并有效帶動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等的科技資金配套支持,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創新資源參與到廣州的基礎研究當中。根據廣州市科技統計調查數據顯示,2011-2015年期間,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共投入11000萬元,廣州市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NSFC) 廣東聯合基金經費為26.087萬元,市財政資金引導放大比例達到3:7,該專項為實現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國家基礎研究戰略目標的有效銜接與良性互動發揮了重要示范作用,對廣州科技創新起到重要促進作用[2]。
1.3 基礎研究能力不斷提升
科技論文是反映基礎研究成果的主要體現,也是反映一個地區科學研究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根據在中國知網對以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資助所發表的SCI期刊、EI來源期刊及核心期刊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得知,2010-2017年,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共發表期刊論文3064篇,期刊論文發表數逐年上升。根據Web of Science數據庫統計,從近十年來廣州市科研機構和高校發表的SCI學術論文來看,廣州市基礎學科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腫瘤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藥理學、數學以及細胞生物學等領域。根據與國內其他城市發表的SCI論文數進行對比,廣州在腫瘤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細胞生物學等領域均位居全國前列。隨著基礎學科建設的完善和深入,廣州的原始創新能力也日益增強,為本區域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1.4 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發展壯大
在廣州市基礎研究政策的引導之下,廣州市根據地區發展需求,對基礎研究投入不斷加大,并通過多種方式資助各研究主體從事基礎研究工作,加強重點學科和學術帶頭人的培養,經過多年努力,廣州市基礎研究領域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為廣州市科技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據統計,廣州市專業技術人員數已經從2011年的57.19萬人增長至2016年的158.40萬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的R&D人員數從2011年的5.89萬人增長至2016年的7.96萬人。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也日益成為廣州市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引擎”,近年來該專項支持了一大批科技創新領域人才。以2016年應用基礎研究專項為例,2016年該專項共支持400位科技人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廣東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養人才、廣東省優秀青年創新人才等,該專項共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共計190余人。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世界頂級期刊學術論文發表者中均有一批曾經受過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專項前期資助的經歷。
2 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存在的問題
廣州市在發展應用基礎研究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廣州的應用基礎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
2.1 應用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不足
廣州市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技術研究與開發領域,但對應用基礎研究領域投入遠遠不足。從縱向對比來看,2016年廣州市財政科技投入為112.95億元,其中,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合計1.45億元,占全市財政科技投入比重僅為1.29%,而技術研究與開發領域投入最多,達到65.55億元,占全市財政科技投入的58.03%,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投入占比遠遠低于技術研究與開發領域投入占比。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