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單純的功能性空間已滿足不了人們更高的精神追求,人們用“家居配飾” “軟裝飾”等詞匯去努力描述家居派所要營造出氣氛的重要性。那么,更為精確的一詞應該叫家居陳設。
摘要:家具設計本身是一項非常復雜的設計門類,它融匯了科技、哲學、藝術等門類,從多個方面去理解和闡述家具對于人類行為方式和心理的影響。新中式家具在這些方面的特點更為突出,因此,新中式家具的設計理念的分析與理解對新中式家具的設計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新中式家具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西方家具設計理念
一、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成為中國現代家具設計理念的核心
縱觀當今家具市場,從大多數產品上體現出來的恰恰是被視為大忌的兩種傾向:或將傳統照樣搬挪,或抄襲修改國外的設計,這就在中國家具市場上出現了不倫不類、不中不西的“四不像”家具產品。能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的品牌設計太少了。實際上,每位設計師可能都心知肚明,固守傳統的家具設計就難以推陳出新;照搬國外,脫離本土文化環境,就難以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家具設計作品。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激烈的,僅僅停留在照搬和模仿的層面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必須更好的、深入的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現代科技、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新中式家具方可走出一條有中國自身特色的家具設計發展之路。
新中式家具在“營養”方面可謂相當豐富,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了璀璨的家具文明,尤其是明代的家具設計堪稱我國古代家具設計的典范,明式家具本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精益求精的外在形式是當今中國家具最寶貴的財富。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特別是對中國傳統家具的文化精神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植根于中國現代家具設計之中。
從明式家具散發出來的細膩感與藝術感染力中,可以明顯看出,它得益于其獨特文化特質的形式。16世紀末17世紀初,正值明朝市井文化的繁榮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都隨著北方的戰事而逐漸南移,南方地區修建了大量的民居、園林、宮廷,而家具作為室內主要日用品和陳設品需求量大增,這些因素都從一個方面造就了明代家具的輝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兩大家對明式家具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李澤厚在他的《美學論集》中這樣表述:“正是儒家倡導的人間情味的美加上道家倡導的大自然的美的融合,才使得歷來的文人士大夫在文藝創作和欣賞中受益匪淺。”還有《老子》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只要求持守真正、實質的堅強,就要戒除表面上的剛強,正是這些美學觀點才導致了明式家具處處取圓而不取方的原因。道家思想主張順其自然,力主“人”“天”之間的和諧適應,“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身坐明式家具之中,便有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感覺,這正是明式家具倍受推崇的主要原因。
中國傳統家具對于西方家具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歐洲家具體系中出現過中國風和中國主義,西方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設計師表現出對中國家具的不同興趣。在工業革命之前,清式家具的裝飾主題和裝飾手法深受法國和英國的家具設計師的喜愛。工業革命之后,設計師們開始熱衷于明式家具,但同時也沒有忘記清式家具的某些構造方式和裝飾特點。自20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國際式家具的傳播,明式家具又一次受到了設計師的青睞,用以緩和國際式的生硬和冰冷,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家具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那么,作為中國的家具設計師更應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為核心。中國人在精神文化領域熱切盼望著回歸,這種尋根心態的變化是人類尋找精神寄托的必然之路。新中式家具應遵循的是“人定順天”,而不是“人定勝天”,家具設計師不應將注意力全部放在求新、求異,而應該順天地的規律,順應現代中國文化回歸的潮流。要使新中式家具與周圍的環境、氣候、方位、人的品位相和諧、默契。好的家具準確反映傳統文化,準確把握時代潮流。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民間文化、地域亞文化等都是家具設計的靈感之源。符號強調典型性,中華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傳承和藝術風格,尊貴樣和的龍與鳳、蝙蝠、辟邪的娛蛤、蟾蛛等都是中國圖騰文化的象征符號。如何將這些傳統符號古為今用,將中國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是中國現代家具發展之路的當務之急。只有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并將其作為中國現代家具設計的核心理念,最終成為與其他地區家具風格迥然不同的中國現代家具。
中國的家具企業己經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家具設計理念的回歸。成立于1984年的廣東聯邦家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聯邦集團存家具行業中率先堅持原創家具設計,走自主設計開發路線,“以設計為先導,弘揚中國家居文化,引領國內家具消費潮流。”在設計上追求“萃取精華而不抄襲,借鑒經典而不拷貝,繼承傳統而不拘泥,創新突破而不張狂”,在弘揚中國家居文化上,自信東方文明的偉大,也相信在這種文明體系下,中國家居文化將影響世界,而不是寄居在西方家具的樣式之下,相信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現代家具設計有巨大的影響力。在引領國內家具消費潮流上,從一種單純的家具輸出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輸出,再發展為“聯邦”品牌的輸出,以品牌帶動產品,以產品鑄就品牌,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良性循環。(圖1)
二、融匯世界家具設計的先進理念
19世紀中期,西方家具在家具風格方面經歷了劇烈的動蕩與變革,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開始了對現代家具的探索,從重裝飾向重功能轉變,從重手工向重機械轉變,更重要的是,歐洲有一些重要的理論如拉斯金、科爾等人提出的“藝術與技術”結合等工業設計思想對于西方家具設計的影響。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大門,西方的文化思想,其中也包括了西方的家具設計思想開始涌入中國。中國傳統家具也被大量的帶回西方并對其研究,到了清末民國時期,中國傳統家具受到了西方家具的沖擊,在家具的品種、造型風格、家具用材以及結構、生產工藝等方面均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但其變化的實質是由形式變化所體現的功能進步。
21世紀作為信息化的時代,各種思潮、各種設計風格激烈碰撞并相互融合,西方現代家具思想以新形式、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為先鋒,裹挾著西方的文化滾滾而來,西方文化和東洋文化的大量導入,現代的中國人已經認同多元的文化,中外文化的交融便是歷史發展的一種必然。
西方的許多家具設計大師其本身是一位建筑設計師,他們往往結合自己設計的建筑、空間,甚至是地毯、燈具等等室內陳設來設計家具,這就使西方的家具與環境可以完美結合,從而鑄就了很多經典的家具。(圖2)例如,歐洲藝術的搖籃、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意大利,幾乎多有的意大利設計師都是學習建筑出身,意大利的建筑學設計教育橫跨了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家具設計、展覽設計、工藝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等跨度極大的領域,這種多行業、多學科的穿插與交流對于設計師的創作思維和對材料、工藝、技術的了解和掌握都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意大利對設計實踐、美學理論展開了深入的研究,這種新的設計模式、新的設計意識形態為意大利的家具設計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從西方現代設計史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現代家具、現代科技、現代藝術、現代建筑是同步發展的,往往是科技的進步正面作用于設計觀念的進步,新的、層出不窮的設計觀念反作用于現代科技的發展,兩者處在一種良性的發展軌道上。而新中式家具的發展雖然不至于游離在科技、藝術和建筑之外,但關系并不緊密,這從新中式家具的技術落后、形式陳舊、供能欠佳中可見一斑。
西方現代家具能夠取得成功與西方現代家具制造公司的創建和發展也有著緊密地聯系。家具設計師成長與家具制造公司同步發展,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互推動,促進家具設計師與家具制造公司雙品牌的確立。一方面是國際知名家具公司品牌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家具設計大師層出不窮,家具公司的體制與管理、設計與科研、營銷與市場、品牌與文化等方面均有很大的進步與突破。中國現代家具公司在這一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企業的人事變動頻繁,不愿意投入大量資金搞自身的研發體系,凸現了商業眼光短淺、追求短期效益的發展模式。
小編推薦優秀的設計期刊 《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由重慶大學主辦的建筑學術刊物。主要報道國內外室內設計學術研究成果,交流總結室內設計經驗,促進設計、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解決。主要欄目:教學改革、名作廣場、傳統建筑、設計研究、工程實例。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