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xiàn)代建筑施工中,為了提高建筑物的穩(wěn)性,多采用鋼結構施工技術。隨著建筑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鋼結構安裝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施工質(zhì)量要求。在傳統(tǒng)安裝技術難以達到這種新需求的情況下,發(fā)展出了一些鋼結構安裝技術的新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安裝水平。
關鍵詞:鋼結構 安裝技術 創(chuàng)新與革新 核心論文刊發(fā)
在傳統(tǒng)的技術條件下,受限于安裝技術和施工方法,鋼結構的有效安裝一直困擾著建筑工程行業(yè)。為了有效應對鋼結構安裝所面臨的窘境,一系列的安裝技術革新研究開始興起,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筆者在分析傳統(tǒng)安裝技術一些缺點的基礎上,探討了鋼結構安裝新方法。
1 現(xiàn)代鋼結構安裝新技術分析
鋼結構安裝技術的革新并不是將一切推倒重來,在原來安裝技術的基礎上,揚長避短,融入新的安裝理念和安裝方法,將整體安裝技術水平提高到全新的層次上。與此同時,革新后的安裝技術,在很多安裝施工上與傳統(tǒng)安裝技術還是存在一些通性的,如安裝前的準備等。而在一些具體的安裝中,則使用了不少的新技術。
1.1 地腳螺栓的安裝新方法
一般情況下,地腳螺栓的預埋采用的是人工測量埋設的方式,并不進行埋設點的預先處理。這使得地腳螺栓的安裝效率比較低,精確度差。因此,鋼結構安裝技術的關鍵性革新技術之一便是地腳螺栓預埋。在預埋之前,需要對地基進行處理,增加地基的抗壓能力和密實程度,確保能夠支撐質(zhì)量較大的鋼柱、鋼梁而不至于使其發(fā)生沉降。地基處理合格后,則需要開始地腳螺栓的預埋。通常采用兩種螺栓,即普通螺栓和高強螺栓。對于鋼結構自重不太大,建筑層數(shù)不太高的情況下,一般選用普通螺栓即可滿足需要,在高層、超高層建筑工程的鋼結構施工時,就需要使用到高強度螺栓了。在具體埋設施工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埋設點。這需要使用專門測量儀器結合施工設計方案來確定,而且必須嚴格控制誤差,因為其位置的準確與否對鋼結構整體的安裝質(zhì)量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嚴格控制標高基準點和基礎軸線,定位軸線的偏差應該控制在±2 mm之內(nèi),而標高偏差應控制在±5 mm以內(nèi)。
1.2 鋼結構吊裝作業(yè)新方法
吊裝技術革新是極其重要的鋼結構安裝內(nèi)容。傳統(tǒng)鋼結構吊裝法以人工為主,存在效率低、可控性差、安裝精度難以符合要求。新的吊裝方法采用大型吊裝機,信息化程度高,可控性強。新型技術下的吊裝作業(yè)一般包括鋼柱、鋼梁等大型鋼件的吊裝。吊裝作業(yè)的第一步是合理調(diào)整吊裝機的位置,使得吊裝的鋼件能夠比較方便地與預埋的地腳螺栓實現(xiàn)對接,特別需要提及的一點是吊機不能距離地腳螺栓預埋點過進,避免吊裝機自身重量引起預埋螺栓發(fā)生移位。在對鋼柱進行吊裝時,一般先安裝整體框架結構然后再樓板結構,由中間向四面進行擴展,先裝主梁后裝次梁,循序漸進,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決不能發(fā)生吊裝順序錯亂的情況,否則就是在做無用功了。同時,為了避免鋼柱安裝就位時損壞地腳螺栓,在安裝第一節(jié)鋼柱的時候,要在預埋的地腳螺栓上加設保護套,而且在安放時一定要控制好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在鋼梁的安裝過程中,其重點是在于控制鋼梁與鋼柱連接形成的整體的垂直度和軸線位置,要通過限位鋼板的臨時固定,并通過多次校正來完成。
2 鋼結構框架梁與鋼柱的連接安裝新技術
在鋼結構組件完成吊裝后,需要對其進行初步的連接作業(yè)。其中鋼結構框架梁與鋼柱的連接是本道工序的核心。具體施工中,在材料的選擇上一般采用H型鋼,進行鋼柱連接過程中的材料常采用連接性較好的剛性材料,保障鋼柱的貫通性,整個框架梁分為上下翼,分別在鋼柱內(nèi)部執(zhí)行橫加肋力,區(qū)分鋼柱與框架梁的連接點。同時,為了防止連接作業(yè)不發(fā)生混亂,使得連接施工順利進行,工程上一般采用編號的方式,例如將需要連接的框架梁標號為A,將與之相連鋼柱編號為a,這樣一來,連接點一一之間的對應關系便一目了然。此外,框架梁的安裝設計要在懸臂梁上執(zhí)行,懸臂梁上會有框架梁所需要的連接點,但是同樣會有上下翼緣,為了避免鋼柱連接出現(xiàn)脫落,可以采用在腹板上執(zhí)行貼角焊接,在鋼柱的一頭刨開一個剖口,利用高熔點溶解透析進行焊接。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腹板上進行連接的橢圓孔尺度要符合螺栓孔的直徑大小,而且符合程度要特別高,防止螺栓安裝后容易出現(xiàn)松動的現(xiàn)象,影響施工質(zhì)量。最后需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整個框架梁鋼柱連接過程都要仔細,確保高層建筑施工的精確度,連接的質(zhì)量。
2.1 鋼結構的焊接作業(yè)及其技術革新
新的焊接技術要求在焊接的過程中,要以減少焊接變形和降低焊接應力的產(chǎn)生為原則,在平面內(nèi)采取由中心向四周擴展的方式。根據(jù)研究,鋼件的焊接過程會產(chǎn)生較大的殘余應力,如果不采取上述的焊接方式,就很可能造成焊接殘余應力在焊縫處集中釋放出來,很可能會使得焊縫松動或開裂。而且,還要根據(jù)焊接的要求選擇適當?shù)暮附庸に嚕纾瑸榱朔乐箍拷鼗幚淼暮缚谑艿匠睔獾挠绊懚l(fā)生銹蝕,盡量采用二氧化碳保護焊的焊接,防止焊縫及其周圍大范圍的氧化。在確定焊接工藝之后,再選擇相關焊接參數(shù)。在鋼梁、鋼柱吊裝及垂直高度確認完畢后,對其進行焊接,在焊接時要確保鋼梁、鋼柱安裝的精度。焊接結束后,操作焊工要打上操作者鋼印,以方便驗收工作。在焊接作業(yè)完成之后,需要進行仔細的檢查,保證不遺漏有應當焊接卻沒有焊接之處,其中需要詳加檢驗的還有焊縫的焊接強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然后需要進行焊接質(zhì)量檢驗,焊質(zhì)量檢驗均按二級檢驗標準檢驗。在焊接完成 24 h后對其進行超聲波探傷檢查,對不合格的焊縫要制定返修工藝,由焊接技術高的焊工按返修工藝返工。
3 結語
鋼結構安裝技術的革新,對促進建筑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在人們對建筑工程施工質(zh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積極對鋼結構安裝新技術進行研究,是提高安裝效率、節(jié)約人力資源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進.高層建筑鋼結構施工技術與管理[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7(6):12-90.
[2] 楊頎,王淑紅.高層建筑鋼結構施工技術與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4(11):14-25.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