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政法學刊》發表一篇論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立足廣東,面向全國,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術性、應用性,始終保持刊物的思想性、理論性、創新性和指導性;力求學術品位與應用價值兼備,倡導理論探索與實戰研究并舉,緊扣時代熱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達到外在形式與內在質量的完美統一,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厚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獲獎情況:第三屆廣東省優秀期刊提名獎、第二屆廣東省高校優秀學報、《政法學刊》的“刑事法學”欄目被評為特色欄目。
摘要: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群眾路線是其賴以生存的立足根本,密切聯系群眾是其發揮政治優勢的重要基礎,也是保障黨的先進性的首要前提。實踐證明,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其生存根基與發展動力。新時期,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性原則,更好的踐行群眾路線,是每位共產黨員應予擔負的重大歷史責任。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路線;踐行策略;認識
群眾路線是共產黨的基本工作路線之一,堅持走群眾路線是共產黨人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保障。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關鍵所在。走群眾路線,不但是我們黨的一貫原則,也是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
1.群眾路線的內涵宗旨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相對于中國革命與建設來說,所謂群眾路線就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工作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賴以生存的立足根本,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密切聯系群眾是其發揮政治優勢的重要基礎,也是保障黨的先進性的首要前提,毛澤東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由此可見,我黨群眾路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堅持群眾路線、落實群眾路線的意義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的優良傳統之一。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群眾路線,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1 堅持群眾路線有利于保證黨的正確領導
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政治意識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參與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熱情也不斷高漲,對參與各方面決策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走群眾路線,群策群力,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也是順民心應民意的。堅持群策群力,有利于黨的各項決策的正確性。這樣不但有利于黨的正確領導,也有利于密切黨群關系,從而保障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
2.2 堅持群眾路線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克服各種腐敗現象
實踐證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克服各種腐敗現象與人民群眾密不可分,只有依靠群眾,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才能獲取不竭的動力,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堅持群眾路線,這無疑是高舉達摩克利斯之劍,從而讓廣大領導干部真正做到清正廉明,杜絕腐敗,同時也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正當權益。
2.3 堅持群眾路線有利于增強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
一個政黨的發展壯大,長盛不衰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就是因為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堅決擁護和支持。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我們更要始終如一的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把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當做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這樣才能繼續獲取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讓我們的黨不斷不斷進步。
3.新時期踐行群眾路線的有效措施
富民強國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們一定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動搖,認真履行黨的義務,積極聽取群眾的意見,努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真正把黨的
群眾路線落到實處。
3.1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重視群眾
群眾是歷史的締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的。胡錦濤同志曾指出:“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創造性實踐之中。”因此,我們要重視群眾,把群眾擺上最高位置,把群眾當親人。努力做到群眾的事不能拖,群眾的事不能躲,群眾的事不能推。只有這樣,才能贏取民心民意,也才能不斷調動群眾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3.2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深入群眾
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工作原則。我們的建設離不可群眾的創造力的發揮,同樣,群眾的需要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也是我們所欠缺的。因此,新時期,踐行群眾路線,我們要深入群眾,貼近群眾,解決好群眾利益問題,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發揮群眾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及時了解群眾的現狀和需要,要以感情為紐帶,努力協調好黨群關系,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讓群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3.3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服務群眾、造福群眾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任其職,盡其責;在其位,謀其政”等這些流傳至今的為官信條,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也應成為我們黨的領導干部的為官準則。為人民服務始終是我們黨的工作信條,作為黨的領導干部,為民謀利、服務于民是首要目標,如同天職,必須恪盡職守。要千方百計促民富,要千方百計重民生,這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
3.4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服務意識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服務好廣大人民群眾,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提高,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身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和服務意識,從而更好地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實際工作中來。
結束語
總之,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新時期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我們只有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才能發揮人民的力量,順利的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完成新時期改革發展的目標,實現中國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論黨的群眾工作——重要論述摘編[C].北京:學習出版社,2011.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R].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2012-11-0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