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標題是新聞的靈魂,決定著新聞的閱讀量與關注度。英語新聞標題翻譯時,要先了解標題的特征,有針對性的運用翻譯技巧進行翻譯。文章從詞匯、語法、修辭三個方面入手,結合實例對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翻譯技巧。
本文源自哈爾濱學院學報,2020,41(09):142-144.《哈爾濱學院學報》(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發行的,由哈爾濱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其前身是《哈爾濱師專學報》,1980年創刊,季刊,1999年改為雙月刊,2001年更名為《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改月刊至今。
新聞標題是對新聞內容的提煉與概括,具有傳遞信息與總結內容等功能。英語新聞標題在詞匯、語法與修辭手法等方面的突出特點,為翻譯工作帶來諸多難題。
一、英語新聞標題的詞匯特征及翻譯技巧
(一)詞匯特征
1.短小詞使用頻率較高。
新聞報道有較高的時效性要求,因此,標題簡潔精煉,頻繁使用音節少、字形小的短小詞,并在視覺感官上刺激讀者,增加閱讀欲望。如用短語代替較長的詞語,幫助讀者理解新聞標題,以達到節約篇幅、迎合大眾的目的。[1]
2.新型詞匯使用頻率較高。
新聞報道是人們了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前沿動態的重要途徑,當原有的單詞難以準確概述新事物、新變化時,大量新詞匯便隨之出現,以強化新聞標題的新鮮感與時代特性。因此,頻繁使用新詞匯是英語新聞的顯著特征,通常包括兩種類型:第一,舊詞新義。從某一舊詞匯中衍生出新的含義,如presence(存在),不同的語境衍生出不同含義。[2]在標題“FOR LARGE FOREIGN COMPANIES,CHINESE PRESENCE IS ONLY A SMALL PART OF GLOBAL INVESTMENT”中,presence的衍生義為“投資”。第二,單純新詞。時代發展催生出的一系列新生詞匯,如computernik(電腦迷),等等。
3.詞性變化頻率較高。
新聞報道對信息的傳播力度和有效性要求較高,因此,詞匯經常在名詞與動詞之間頻繁轉換。如標題“COOPERATIVE OPERATION IS MORE PROFIT TO FARMERS”中的profit從名詞詞性轉變為動詞詞性,使標題更加簡潔明了。
4.縮略詞使用頻率較高。
縮略詞在英語新聞標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特別是作為組織結構的縮略詞。[3]在新聞標題中對一部分常見的詞匯進行適當縮略,既能縮減新聞標題長度,又能提升新聞標題的新穎性。通常情況下,政府機構、職業、地點等詞語都可以進行縮略,如WTO、EFTA、NSA、NBA等。縮略詞一般由全稱中所有詞匯的首字母組合而成,如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縮略詞為“EFTA”。
5.指代詞使用頻率較高。
英語新聞受眾范圍廣泛,因此,英語新聞標題大量使用便于理解的詞匯提升標題的整體通俗性。其中,使用專有名詞、特殊人名指代特定含義是提升標題通俗性的方式之一。通常情況下,可以利用某一建筑物或某一地名指代該國,如以“白宮”指代美國,以“盧浮宮”指代法國。
6.穿插外來詞匯。
當新聞報道涉及外國事件或事物時,新聞標題往往引入外來詞匯,以便更直接、更貼切地表現新聞事件,傳達新聞報道含義,這有利于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隨著外來詞匯數量的增多,外來詞逐漸被納入英語詞匯中,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英語語言的發展。
(二)翻譯技巧
1.新聞專業術語翻譯。
新聞往往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在跨文化背景中,文化差異與現代詞義理解偏差為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造成阻礙。[4]如“SOME TAKE SEVERAL HOURS IN LABOR”,其中labor的常用詞義為“勞動”,但這一新聞報道出現在“藥物科學專欄”中,須找出labor在藥物科學領域中的引申義“分娩”。因此,可將該新聞標題翻譯為“分娩過程長達數小時”。
2.減詞法。
在翻譯健康、體育、購物、娛樂這類專欄的軟性新聞標題時,與政治、經濟等硬性新聞標題的翻譯標準不同,可適當使用減詞法翻譯。如標題“HOW MONIKERS CAN SHAPE OUR LIVES FROM CLASSROOM TO CAREER PATH?”(命名即命運)。翻譯時,刪去“FROM CLASSROOM TO CAREER PATH”并不影響理解句子,因此,將該標題的11個英文單詞翻譯為5個漢字,使譯文更加精煉簡潔。
二、英語新聞標題的語法特征及翻譯技巧
(一)語法特征
1.時態。
(1)一般現在時。登載于報的新聞早已發生,按照基本語法規則,需用過去時態加以表述,但這有損新聞的本質特征。[5]為了增強讀者對新聞事件的體驗感,新聞標題應遵守“新聞現在時”的特殊原則,使用一般現在時擬定新聞標題。如:“汽車炸彈殺死黎巴嫩國會議員”這一新聞事件雖然已經發生,但記者依然使用現在時提升這一事件的新鮮性。(2)一般將來時。英語新聞標題中,表示將來時會運用到“be+不定式”,通常將“be動詞”省略掉。如“IT’S TIME TO ORGANIZE YOUR BOOK”,其中It’s可以省略掉。(3)現在進行時。現在進行時即“be+現在分詞”結構,其中be通常被省略,表示正在發生的事情。如“AUSTRALIA IS LOSING LIGHT”中的is可以被省略。
2.省略。
通常省略掉部分虛詞,如to be,僅保留實詞以突出主題。(1)連詞。連詞and通常被逗號代替,如“BUSH AND ADVISERS PAINT A BRIGHT FUTURE FOR THE U.S.ECONOMY”,其中and可以用逗號加以代替。(2)聯系動詞。在作為助動詞或者聯系動詞時,to be結構中的be通常被省略。如“JAPAN IS IN DANGER OF REFORM,其中的is可以省略掉。(3)人稱代詞。如標題中的“女孩寫了一本關于如何處理父母離婚的書”,其中的人稱代詞可以省略。
3.語態。
在語法規則中,“be+過去分詞”表示被動語態,在新聞標題中,會將be省略掉,僅保留單個分詞。如“美國人在伊拉克被扣押”,其中be動詞通常被省略。[6]在擬定英語新聞標題時,為增強標題的吸引力,提升新聞的可信度,經常會頻繁使用主動語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運用被動語態。
(二)翻譯技巧
1.直譯法。
直接翻譯較為簡便,且能確保翻譯的準確性,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標題的內涵,對于翻譯要求較低的英語新聞標題可優先考慮直譯法。如“NEW YORK HOTELS HIRE SLEEPERS”,可直接翻譯為“紐約酒店聘用守眠人”,而“RONALD REGAN DIES AT 93”可直接翻譯為“羅納德·里根去世享年93歲”。
2.添加法。
新聞注重時效性和真實性,在翻譯時添加確定的日期和數字,能提升新聞的可信度,增加讀者的興致。[7]同時,在翻譯部分新聞時可以運用“名人效應”,將大眾熟知的名人姓名添加到新聞標題中,以吸引讀者的關注。如標題“VLADIMIR PUTIN,RUSSIA SWORN IN ON MONDAY”譯為“普京三任俄羅斯總統”,譯文增加了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的次數,以激發讀者對普京的興趣。
三、英語新聞標題的修辭特征與翻譯技巧
(一)修辭特征
為凸顯英語新聞標題的標新立異,往往會在新聞標題創作中采用修辭手法,以此達到幽默、生動或諷刺的效果。
1.雙關。
在特定的語言情景中,可以運用字詞同音或者多義的條件,使語言具有雙層含義,在表意之下暗含另一層意思。英語中有大量拼讀相同詞匯,但意思有很大差異,將這類雙關語運用于新聞標題中,能增加標題內涵,引發讀者的閱讀趣味。如“自行車是兩輪車,所以不能自己站立”,其真實意思為“這輛自行車被騎行很長時間,它存在問題”。又如“是香檳經濟還是泡沫經濟?”,標題意在強調法國由于香檳虧損導致經濟下降,難以維持生產。而在新聞標題創作時,香檳既可以用以說明經濟虧損,又暗指泡沫經濟。通過雙關這一修辭手法能夠引導讀者產生聯想,并增添新聞標題的幽默感或諷刺意味。
2.夸張。
夸張修辭手法具有極大感染力,能夠迅速吸引讀者注意,并增強標題分量,引起讀者對新聞內容的想象,在運用夸張修辭時,要注意突顯事情本質,避免弄巧成拙。如“A VOW TO ZIP HIS LIPS”,既夸張地表示“將嘴唇縫起”,也可以翻譯為“保守秘密”“守口如瓶”。
3.委婉語。
對于文化中的禁忌內容,直接表達有失文雅,可以使用較為隱晦和禮貌的詞匯進行表達,使語言顯得更為得體,也為大眾普遍接受。如“水門事件”之后,人們在描繪相似的政治事件時會使用“水門事件”一詞,隨后還相繼出現“莫妮卡丑聞”“韓國丑聞”等。
4.頭韻與尾韻。
(1)頭韻:是指單詞首字母在發音上的重復,利用單詞的語音以及音節、音調的配合達到押韻的效果,并增添新聞標題的美感。如“SOLDIERS SALARY SOARS”,這則新聞標題所有單詞首字母均為“S”。從詞匯意義角度看,rises或gose high都可以替代標題中的soars,但更換單詞后原標題的韻律美與節奏感也隨之喪失。可見,頭韻修辭手法更容易吸引讀者目光,為讀者留下深刻印象。(2)尾韻:是指單詞尾音在發音上的重復,在新聞標題中采用尾韻修辭手法能夠提升標題語言的聲調美,從而使標題讀起來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如“AFTER THE BOOM EVERYTHING IS GLOOM”,該標題中boom與gloom尾音相同,構成尾韻。尾韻修辭手法不僅能強化讀者視聽雙重感官愉悅,還可以激發讀者對這一新聞內容的興趣。
此外,使用“頭韻+尾韻”的雙重押韻修辭手法,使英語新聞標題更錯落有序,極具節奏感。如標題“FROM MONSTER TO MARTYR?”(從強權者到殉道者?)中的monster和martyr意義完全相反,發音上既重復首音又重復尾音,新聞標題中同時出現并集中于一個人身上極具諷刺意味,同時突顯出新聞編輯高超的寫作技能。
5.明喻與暗喻。
(1)明喻:是指通過比喻詞“像”“如同”等連接本體與喻體,提升新聞標題的生動性與形象性,起到突出主題的目的。如“聯邦快遞:快如火箭”,以“火箭”比喻聯邦快遞的發展速度,更生動、直觀。(2)暗喻:又稱“隱喻”,指不通過比喻詞“像”“如同”等連接本體與喻體,而是間接比較不同事物之間的共性,使新聞標題含蓄雋永,對讀者具有啟發性。如“巴格達屠夫被殺”,這里以“屠夫”暗喻“薩達姆”具有隱蔽的諷刺意味。又如“活在父母翅膀下的孩子”,以“翅膀”暗喻父母的保護,體現父母對孩子的愛。
(二)翻譯技巧
1.引經據典。
典故包含濃郁的文化內涵,翻譯時可加以利用。如“GRAMMY AWARDS ARE THE APPLE OF NEW YORKER’S EYE”(格萊美獎是紐約人心中之寶),其中apple of one’s eye直譯為“一個人眼中的蘋果”,但在《圣經》中,其含義為“某人眼里的至寶”。又如“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其含義與我國諺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似,翻譯時可直接借用。可見,借助典故可以精確表達出英語新聞標題的內涵,同時拉近不同文化之間的心理距離。
2.模仿經典。
文學作品、著名電影、流行音樂中的經典對白、臺詞、歌詞都可以成為英語標題翻譯工作的模仿對象。如“FAREWELL TO SARS”被翻譯為“永別了,非典”,這一翻譯模仿自海明威著名小說《永別了,武器》。
四、結語
英語新聞標題有其特有的詞匯體系、語法體系,可以借助修辭手法、標點符號來提升標題的精確性與簡潔性。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翻譯工作者應深入了解英語新聞標題的詞匯、語法與修辭特點,選擇相應的翻譯技巧,以滿足我國讀者習慣,并達到有效傳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率華娟.從翻譯角度談英語新聞標題的語言特點[J].青年記者,2014,(17).
[2]張哲華.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英語新聞的語體特征:以CCTV NEWS頻道為例[J].新聞戰線,2015,(5).
[3]趙娜.移動終端新聞標題的跨文化現象:以“最美女教師”的報道實踐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7,(2).
[4]楊艷.從報紙的語態修辭探求語言效率:以我國英文報紙的標題為例[J].新聞戰線,2015,(24).
[5]牟英梅.新媒介下英語新聞網站的競爭力提升策略[J].新聞戰線,2015,(1).
[6]郭霞.英語新聞語篇修辭策略與認知分析方法研究[J].新聞戰線,2019,(10).
[7]高飛雁.新聞英語的語言特征與翻譯研究:評《英語新聞的語言特點與翻譯》[J].新聞與寫作,2018,(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