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上海市開展架空線入地工作,是貫徹落實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求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提升城市品質的一項重大舉措。做好架空線入地管道工程建設,完成信息架空線入地這個艱巨任務,對信息通信相關企業新一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重點分析了架空線的現狀、保障施工可行性存在的問題,提出施工及結合綜合桿敷設通信設施的建議,以期為后續有效推進信息架空線入地的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 架空線入地;綜合桿;問題與建議
1 研究背景
2018年1月3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大會,會上《關于加強本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要點,明確了架空線入地工程是未來幾年內上海落實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點工作[1]。
根據“實施意見”提出的保障機制中明確推進模式,市信息管線公司負責新增信息通信管道建設。細化設計方案,克服管位和工期等困難,做好架空線入地管道工程建設,完成信息架空線入地這個艱巨任務,對信息通信相關企業新一輪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2 架空線的現狀及入地必要性
2010年世博會以后,架空線的排列無序、無規則問題再次反復,經常能看到架空線的亂接亂拉、借桿架線、跨街連接、超負荷拉線、電桿傾斜等現象,不僅影響架空線路的安全、增容,對供電安全和人民生活產生不利的影響,而且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和城市形象。
架空線入地可以一方面減少電力線路對城市建筑大的影響,保障居民的安全,另一方面還能節約土地資源,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城市的空間環境、消除城市空中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信息架空線入地后將提高通信線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網絡運營企業來說,通信網絡有了更高的安全保障;入地后管道線纜的使用壽命比架空線纜大大延長,對通信運營企業來說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3 信息架空線入地管道工程施工的問題
3.1 存在的問題
(1) 架空線長期累積的歷史效應
據統計,內環內約71%的道路有架空線,其中,58%的主次干道、78%的支路有架空線。信息架空線權屬單位眾多,含政府、運營商、部隊等,無序拉纜現象嚴重。盡管多年來全市在架空線入地整治方面投入較大,但由于歷年欠賬太多,有的老賬未清,新賬又欠,全市仍有較多數量的架空線,與城市整體風貌格格不入,亟待花大力氣予以改善。
(2)施工管位緊張
信息架空線數量龐大,存量管道資源緊張,特別是中心城區,相當部分的道路管孔資源無冗余管孔,加排或新建管道成為通信光纜入地的主要方式。現狀大量的架空光電纜入地,管孔需求量大,電力架空線與綜合桿工程同步實施,管位資源緊張成為很大的制約因素。
(3) 多方制約,項目建設協調難度大
架空線入地需協調問題較多、建設用地指標受嚴格控制、區配套資金難以落實、施工管理、道路交通影響等,造成許多項目方案調整、建設協調難度加大,延緩了部分項目的工作進程。
(4)通信與電力及綜合桿同步施工的困難
電力架空線入地,原先在電桿上的變壓器、電閘等設施要移到地面,建立相應的變電站或開關站,由于中心城內土地非常緊缺,電力線入地所需站點的用地矛盾突出,動遷難度很大。市區桿體林立亂象嚴重,其本質是各類道路設施所屬部門建設各自為政。2018年上海市多桿合一項目伴隨架空線入地工程同步開啟,燈桿綜合化利用的方向從“做加法”轉為“做減法”
推薦閱讀:發表EI會議論文如何修改作者信息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