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信息化建設論文發表了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情況與發展方向,計算機網絡通訊如今成為很多行業也的現代化技術,在基層醫院也不例外,醫院通過信息化手段促進醫院的管理,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高業務運營效率、加強內部管理、降低運營成本,以提高醫院競爭力。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論文,基層醫院;信息化
1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發展,計算機以及網絡通訊技術成為各個行業普遍應用的現代化技術,這樣一來也加快了醫療衛生系統信息化的實現。我國基層醫院信息化發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和醫院的級別上。醫院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與其自身的級別有緊密的關系,且信息化投入占比越大,那么醫院實現信息化發展的水平也就越高,管理越完善。國家對醫院信息化建設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家醫院的實際情況也不盡相同,所需系統管理軟件都是按照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軟件企業,由于所選擇軟件企業研發能力的不同,導致醫院的信息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基層醫院資金短缺、硬件投入匱乏、技術力量相對薄弱,所以在醫院信息化浪潮中更顯滯后。
2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醫院信息化建設是科學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它不僅方便了醫院的管理者,也方便了患者,醫院通過運用科技手段有效地緩解了患者看病難的問題。衛生信息化有助于實現醫學模式的現代化發展,也有助于適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全面落實衛生信息化建設,在滿足大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升衛生系統科學決策水平等諸多方面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醫院的信息化程度是衡量醫院科學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基層醫院硬件設施和醫務人員配備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造成醫院的運行效率有所下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保證醫院的平穩發展,必須推行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要從整體角度進行分析,使管物、管藥、管錢、管人更加科學嚴密;通過對工作流程加以完善和優化,使醫療行為更加規范,進一步提高安全系數,杜絕醫療差錯的出現,同時也全面提升醫療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礎上也為醫院提升管理質量、提升經濟效益創造必要條件。
3靖煤集團總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設想
現狀:醫院建于1958年,位于白銀市平川區商業街,是一所集醫療、保健、科研、康復、教學、衛生預防與工業預防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醫院,1998年經衛生部和甘肅省衛生廳批準為三級乙等醫院。醫院由90年代初DOS下收費系統發展到2001年的以財務為核心的醫囑管理系統;2007年開始有初步的信息化建設規劃,采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理念,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把醫院管理功能軟件集成在一個具有一定先進性、安全性、穩定性及易擴展性的網絡平臺上,邁出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步。
2014年,實現了二級醫院與醫院信息中心的互聯互通。2015年,在住院部大樓、門診樓、辦公樓基本實現無線網絡覆蓋。目前基礎信息系統HIS、LIS已覆蓋全院臨床、醫技、門診,已上線系統模塊40多個,建成一個標準化機房,擁有服務器12臺、交換設備50多臺、電腦終端500余臺、打印機400多臺、醫療自助服務機32臺,實現了門診、住院部自助繳費服務。醫院的信息化基礎建設已初具規模,進入應用提高和快速發展階段,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網絡運行整體平穩,基本能滿足當前的需要,醫院職工普遍能不同程度地使用計算機進行日常事務處理。存在的問題:(1)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建設規范和標準。現有的信息化系統沒有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信息化建設規范和標準,使醫院信息化發展方案與決策無法滿足長期發展要求。
(2)網絡安全問題。醫院切身利益和網絡安全之間聯系非常緊密,醫院內部信息管理人員需要熟練運用網絡安全防護技術,方可對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予以保障。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醫院必須要重視信息系統,安全防護,尤其是計費系統的安全、患者診療信息的安全等。發展設想:我院準備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實現應用信息化,打造一個全新的集團化數字醫院。
具體實施思路:(1)臨床服務系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要將患者作為核心,以數字化技術構建患者臨床診療活動全過程運作模式。該系統中,主要包含了門急診掛號系統、門診醫生工作站、分診管理系統、住院病人入、出、轉系統、電子化病歷書寫與管理系統、PACS、超聲/內鏡/病理管理系統等諸多子系統。(2)醫療管理系統。實施監督醫院內部所有的醫療活動以及醫療費用,確保醫療活動質量以及安全性,對醫療費用進行合理控制。在該系統中包含了門急診收費系統、住院收費系統、科研教學管理系統、病案管理系統以及醫療保險/新農合系統接口等諸多子系統。(3)運營管理系統。在醫院中,需要構建一個以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業務流為核心的統一管理模式。在系統中要設置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藥品管理系統、設備材料管理系統以及物資供應管理系統等諸多子系統。(4)逐步開展遠程醫療、遠程會診、遠程教學、網絡醫院、移動醫療、醫療云、醫療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
4考察各家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2016年2月18日~2月26日,醫院兩次組隊分別前往陜西省咸陽市核工業215醫院、中鐵20局中心醫院、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省中醫院、蘭州大學第一、二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考察學習,這兩次考察選擇的都是在醫療行業信息化做的較好的醫院,個別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做得比較超前。通過對7家醫院的實地考察,對比分析,有以下心得體會:
(1)7家醫院規模都相對較大,巨大的信息化建設投入無法復制;
(2)核工業215醫院信息集成化程度最高,熟練運用云存儲和虛擬化單機技術,服務器使用率達到90%(其余醫院不足40%),醫生可更有效分配自己的時間。
(3)甘肅省內醫院信息化建設領域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相對領先,尤其是成本核算(藥品、材料、高值耗材閉環管理),績效考核模塊對醫院管理起到積極助推作用。
(4)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根基是HIS系統,HIS是醫院運行必備的基礎技術環境,其余增值功能均需依賴、調取HIS數據,HIS系統的規范性、開放性和可拓展性是影響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因素。
(5)各家醫院都非常重視數據安全,HIS系統與外網多采用物理隔離技術,但在開通移動支付后,必須使用網閘邏輯隔離(即模擬人工數據倒換,利用中間數據倒換區,分時地與內外網連接,徹底保證數據安全),以防HIS系統被惡意攻擊。(6)信息化建設初期思路的局限性,往往導致后期被HIS軟件商綁架。
(7)各家醫院普遍存在運維工作量巨大的問題,工作人員基本沒有充電學習的機會,信息中心工作人員的知識更新已迫在眉睫。
(8)完善的售后服務是信息化系統良好運行的關鍵,選擇具有本地化服務能力的軟件生產廠家是選擇軟件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9)考察中發現,在三甲醫院中已經基本實現HIS,LIS,PACS,EMR等系統的集成建設。而在基層醫院這些系統也都是由各個醫院自己出資進行建設,數據不能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醫院的發展。
綜上所述:從長遠看,靖煤集團總醫院信息中心應積極爭取院方的資金支持,以經濟實用、保障安全為目標,學習利用云計算、云存儲技術,逐步實現網絡、服務器、單機虛擬化。以最小的投入保障數據安全,實現效益最大化,為數字化醫院、移動支付打下堅實基礎。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設作為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改革的“一把手”工程,其中信息系統發揮了類似人體中“神經脈絡”的效果,信息化系統可以包容在醫院的所有部門中應用,同時也將各個部門連接起來,直接進行管理才有可能實現理想的效果,但是這也需要院方前瞻性的規劃和基本的資金支持。對于已經走上正軌、處于發展階段的醫院來說,信息化建設在前期投入階段所付出的資金與人力物力等資源和回報是正比關系,不僅要選擇專業性強的軟件企業,也要選擇一個適合醫院發展規模的HIS數據庫平臺(以防被技術接口、操作習慣所綁架),更要審時度勢選擇最具有性價比的硬件支撐平臺,建立完善的學習培訓體系。總之,醫院信息化建設永無止境。
5基層醫院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及目標
目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一個全新時代正在到來,如今數字化、信息化已經日漸深入各個行業。醫院實現信息化發展的目的是建設一個數字化醫院,但是醫院管理信息化僅僅是醫院發展的初步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數字化醫院僅僅是在計算機、多媒體等一些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實現從傳統醫學模式向現代化醫學模式的過渡,更加高質量、高效率地收集患者的診療信息等數據,實現醫院管理無紙化與無膠片化,從而真正提高醫院工作的效率。
根據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規律,從PC硬件、軟件、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每隔10年左右信息技術產業就會發生一次大變革,當前正處于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過渡的時期。目前,國內外醫院數字化建設呈現高速發展趨勢,烏鎮互聯網醫院、廣東云醫院已逐步實現網上問診、精準預約網上復診、網上開藥和網上藥房送藥。我們做為基層醫院,應該從改革的高度充分認識到醫院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迫切性,把基層醫院信息化升級改造和數字化建設納入議事日程,做為醫院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抓緊、抓實,從而提高醫院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林鑫.大力推動電子信息在衛生系統的應用加速醫藥衛生現代化建設[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5):230.
[2]雷金龍.醫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常見問題[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1):211.
[3]李相宗,盧峰.淺析醫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32):182.
[4]郭宇.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實踐與經驗研究[J].通訊世界,2016(21):250-251.
[5]蔡洪生.醫院信息系統在基層醫院中的作用[J].信息化建設,2016(07):246.
作者:郭琳 王建東 單位:靖煤集團總醫院
推薦閱讀:《信息化建設》(月刊)創刊于1998年,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聯合主管,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科技類月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