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管理創新路徑探析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最重要路徑之一。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步入后大眾化時代,研究生教育實現了規模與質量的穩步增長,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逐漸凸顯: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就業率不高甚至由于心理問題輟學、自殺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科研功能的異化、招生培養制度的偏差以及科研評價考核的缺陷,要求我們必須從學術管理的視角出發,加強學術規范建設與學術道德教育,重視學術研究的價值重塑、招生與培養的策略調整。
一、質與量難以平衡:當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現狀分析
研究生數量擴大,教育質量下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教育科技和文化體育事業發展較快,普通本專科在校生達2547.7萬人。全年研究生招生62.1萬人,在學研究生184.8萬人,畢業生53.6萬人。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必然會給教育管理工作增加困難。同時,在教育資源不增加的狀況下,研究生規模的膨脹,必然會使人均占有教育資源減少,從而直接影響研究生的教育質量。研究生生源構成復雜,群體結構多樣。目前,研究生群體除統招的全日制研究生外,還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職研究生,這使得研究生群體年齡呈多層次結構,有應屆畢業生,也有三四十歲的中青年。同時,由于個人的社會背景、工作經歷、婚姻狀況等因素各不相同,各人的求學目的也不相同,反映在學習態度上,個體差異很大。這些無疑給教育管理工作帶來很多不便之處。研究生就業形勢嚴峻,內外部壓力增大。近年來,研究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據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專業評價”研究課題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近50所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規模每年都在增長,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規模已經超過本科生。但從2009年至今,研究生的就業率卻連續多年低于本科生。可見,就業率與學歷高低的正相關關系正日益消減。研究生擴招所伴生的嚴峻就業形勢,使得高校和研究生個人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畢業后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等現實問題讓他們深感不安。這種對就業前景的焦慮情緒,必然會導致自信心不足,甚至產生自卑心理。研究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心理壓力大,必然又會給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二、培養與需求相對錯位:當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問題解讀
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所呈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管理過程行政色彩濃,缺乏學術管理的要素。目前,高校的研究生管理普遍采用“導師負責學術培養,行政管理人員負責教育管理”的模式。在培養過程中,行政管理人員往往好以行政化的理念對研究生進行教育管理,忽視了研究生的實際需求。加上有的管理人員知識結構不健全,或多或少缺乏本學科的相關專業知識以及純正的管理知識,從而影響了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導師隊伍相對松散,教學管理存在漏洞。不可否認,大多數教師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但也有一部分教師,因為各種原因,教學過程中往往處于應付狀態,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同時,在課程考核中,由于學校往往要求教師不要為難學生,能放則放,這就使得教師在平時授課時沒有競爭性,從而也就沒有積極性。過程考核不嚴謹,學術評價缺失。當前我國高校普遍未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培養過程監控(考核)體系,特別是對院、系研究生教育的學術評價缺失。從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來看,負責培養的院系往往對研究生教育的自評與自我監控積極性不高,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也因此難以保證。培養過程監控的缺乏直接導致不少高校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令人擔憂,研究生論文的學術性、創新性降低,僅靠后期的專家外審等形式去保障論文質量往往顯得蒼白無力,過程與結果的學術評價亟須改進。教學模式單一,培養過程問題突出。目前,不少高校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問題頻發:研究生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研究生的探索性學習;教育理念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知識傳授為主;教學方法與本科雷同,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課程體系不完備,導師個人的研究偏好多,學科領域內的前沿成果少,難以培養出研究生的學術探究精神……所有這些都制約了研究生創造力的發展,使研究生知識面狹窄,適應能力不強。
三、群體管理優化: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宏觀變革
從研究生培養目標中的學術性和創新性來看,學校首先要重視其學術性培養的群體性,從學校層面構建立體式的培養模式,同時,還要重視激發其個體的創新性,從培養理念、培養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變革教育管理過程。優化資源配置,為研究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良好的軟硬件科研環境有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學校還應出臺相關的機制來激發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開設學術沙龍,促進學術交流。經常開展學術活動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創新理論和方法,引導研究生大膽質疑、深刻思考,并且及時掌握學術前沿知識。對學習優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給予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并且將研究生創新能力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列入研究生綜合考核中,形成一種激勵創新、崇尚創新的環境和氛圍。改進課程管理,完善研究生考核評估機制。首先,建立任課教師資格認定。教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對研究生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選定研究生教師時必須要有嚴格的資格認定。研究生任課教師應該對教學工作有責任心、使命感,教學態度認真,能堅持開展與學科相關的活動等等。唯有如此,才具有研究生任課教師資格。其次,嚴格考核課程。目前,研究生考核流程簡單化,主要以完成本學科的一篇論文為主要考核項目,且考核結果往往是皆大歡喜。這種考核機制流于形式,有礙于研究生質量的提高。當然,不管采取何種考核方式,都應該有嚴格標準,并有相應的規范的成績管理制度與之配套。健全管理體制,加強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人是管理的核心,要使一個系統穩定且有活力,必須輸入動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動力。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必須是在思想覺悟、文化水平、工作作風和業務能力等方面都優秀的人員,這樣才能適應研究生管理工作。為此,有關部門應該做到:
(1)引進合格的、不同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2)對現有管理人員加以培養,提高他們的現代管理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3)要舉賢用能,知人善任,使每個人都明確權、責、利相一致的原則,賞罰分明。總之,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同心協力,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
四、個體引導創新: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微觀調整
加強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不僅要優化各種資源,完善各種制度,改進課程管理,學生自身的素質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必須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一切條件和機會,不斷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達到較高成效。發揮高校資源優勢,激發研究生學術創新意識。很多高校圖書館的資料和網絡數字資源都非常豐富,實驗室的設施也較為齊全,不少高校還經常邀請著名教授學者來校講學。這些都為研究生做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所以研究生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大量閱讀本學科的文獻,掌握最前沿的知識;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并能積極主動交流。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拓寬自身的視野。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個體開拓精神。創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研究生教育的本質是創新教育。研究生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增長知識,更是為了掌握創造知識和創新技術的本領。2005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意見》實施以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不十分明顯,很多研究生仍局限于課本的學習,缺少探索研究、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從而限制了自己的發展。作為新時期的研究生,應該把握住學校提供的一切資源,將科研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強化創新能力,加快理論研究向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逐步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注重心理健康維護,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制度在進行改革的同時,研究生規模也不斷擴大,由此帶給研究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不少研究生敏感、好勝,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往往會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因此,研究生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當前不少研究生沒有準確的定位,要么好高騖遠,要么悲觀自守,這樣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從而導致心理出現偏差。其次,要不斷完善自我。研究生在學習生活中要揚長避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以達到理想的自我境界。最后,要正確對待挫折。挫折無處不在,不能悲觀厭世,而要積極面對。隨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進程不斷加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必然也必須實現同步提升。所以,我們需要因勢利導、分層推進、多維變革,保障我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健康發展。
作者:王峰娟 劉久成 單位: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