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管理促進農村和諧發展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在農村,土地種植面積非常廣,做好農村的經濟管理工作是推進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當今倡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因此要縮小城鄉差距,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以此促進農村和諧發展。
一、農村經濟管理相關概述
(一)農村經濟管理要求分析
農村的主要發展目標是提高糧食產量,擴大種植面積,達到增產增收,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提高農村的經濟效益能夠有效促進全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首先,在農村經濟體制管理過程中,主要涉及到行政管理、執法監督兩個重要方面。在這兩個方面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嚴格執法,細化管理,不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其次還要努力構建完善的規章制度,把農村的經濟管理推向新的高度,促進農村經濟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最后,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員開闊眼界,立足長遠,不斷學習國內外榜樣示范村的豐富經驗,找出新的發展方向,利用新的發展模式來適應新時期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并且給予農民監督權利,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管理的健康發展。
(二)農村經濟管理任務
農村經濟管理要結合監督管理體制,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是審計工作,因此要強化審計職能,探索出適宜云南省經濟發展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農村會計工作廣度和寬度,把先進村的經驗引入到落后的貧困村,慢慢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實現農村會計工作的電算化,提高農村財務管理能力,同時對于資產的管理,要把農村集體資產作為重點保護對象,以此保障集體資產能夠在農村經濟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農民負擔過重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把減輕農民負擔落到實處的監督管理工作中,也應該屬于農村經濟管理任務的一部分。農村要走出一條擁有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就要不斷發揮農村自身優勢,把服務業和農產品的加工銷售聯系在一起,形成規模經濟。積極展開農業合作和試點單位的領頭作用,利用講座或實地講解的形式對農村經濟發展知識、發展模式進行宣傳,以此提高農民對于經濟發展的認識、提高農民參與經濟管理的積極性。
二、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認識
(一)對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現狀認識
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只有完善財務管理才能維護最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以此帶動整個農村的經濟發展,也可以促進國家的穩定,社會的進步。完善的財務體系也是健全農村基層管理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協調農村經濟各個環節的發展。農村經濟管理能力的提高必須做到財務管理組織的穩定,經濟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嚴于執法,認真貫徹國家的政策方針,深化經濟組織的改革,從而保障農村產業經營模式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農村經濟的改革根本目標在于讓廣大人民受益,但是目前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集體經濟信息公開程度低、一些地區財務審計工作不健全,并且經濟管理人員的執行力不夠等問題。
(二)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職能的認識
農村經濟管理是為農村經濟發展大局服務的,因此要做好農村經濟統計表的編報工作。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是對農村土地的管理和規劃,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要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的落實工作,把關于土地承包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保障農民的二次分配。經濟管理工作人員還要對農民的上訪工作進行安撫和處理,促進農村和諧社會的發展,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不受侵害。云南省一些地區還存在土地荒廢現象,這樣一方面對土地資源造成嚴重浪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農業大規模的發展,所以農村經濟管理部門要做好土地優化管理工作,把荒廢土地有效利用起來,種植本地區的優勢農作物,這也能有效的提高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工作要制定完善的、科學的、合理的、健全的體系,認真落實每一個細節。還可以適當的發展農村合作社,這樣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還能鍛煉農民生產活動的組織能力,使我省的農業能夠朝著規模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三、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的措施分析
(一)提高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素質,加強隊伍建設
農村經濟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經濟管理人員的努力與配合,因此經濟管理人員素質和隊伍建設成為農村經濟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建立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需要工作人員通過實踐積累經驗,在對農村經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不斷健全農村經濟管理體系。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能夠體現隊伍人員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在我省的一些鄉鎮,已經實現了定崗定員,崗位責任制,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利用當地人力資源優勢,還能避免一部分人員的閑置。農村經濟管理人員要不斷參與到國家經濟政策的學習中去,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職責,提高工作能力,特別是關于審計方面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與此同時需要詳細制定農村當地的財政收支預算計劃,積極推廣農業生產技術。
(二)提高農村經濟的執法力度
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的順利發展離不開相應法律法規的支持,因此需要不斷完善和健全農村經濟法律法規。法律法規的制定需要工作人員的認真執行,在執行力方面,首先確立執法人員的責任體系,明確工作人員執法工作細則,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執法力度,防止執法目標不明確,執法方式混亂現象的發生。其次,建立嚴格的工作規章制度,這個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有效展開我省農村經濟管理的具體工作,農村經濟工作以此制度作為基本指導,包含了對農村土地承包的處理方式、對農村合作社工作的開展以及減輕農民負擔等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一一落實,才能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也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員的執法水平,另外,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要進行合理化的規范。
(三)提升調查研究能力
農村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隨時面臨新的改革,因此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工作人員要不斷探索新的發展道路,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需要強化在調查研究和工作方式方法探索方面的能力,使經濟管理工作能夠更加系統的、全面地深入到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及,農業也開始逐步走向信息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有責任把農村經濟的可靠信息快速傳達給農民,并且指導農民如何按照最新經濟信息開展農業生產工作。各級當政府在考察我省農村工作時,要對農村的具體實際情況做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制定出最適宜本地區發展的政策,而政府領導考察農村實際情況的重要依據是農村經濟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提高農村經濟管理信息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發展的重點是提高經濟收入,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努力走出一條適合農村發展的經濟道路。基于此,我們能夠看到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各級各部門都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關注,不斷強化每一個細節工作,優化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農村經濟管理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農民增收,國家富強以及和諧農村的建設。
作者:寸永洪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