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研究
一、我國農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發展越來越好,城市的建設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許多的農村青年不愿繼續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過活,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村只剩下留守老人,而留守老人的勞動力低下,不能充分的利用土地,進而使大量的耕地被閑置,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而且農產品的利潤遠不及第二、三產業代來的利潤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也不高。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農業生產依然是“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也十分欠缺,一旦遭遇天災,農民將會無能為力,造成嚴重的損失。農村的生產基礎設施也十分落后,我國的大部分農村仍采用傳統牛犁地的方式進行耕種,這樣的耕種效率既浪費人力,又浪費物力,耕種效率十分低下。我國農業的不足還體現在對高新技術使用的欠缺,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科技,農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大幅度的增產增收,要想實現這個遠望只有通過高科技的運用,而在我國,農業的大部分陣地在農村,而農村的信息相對閉塞,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不夠,缺乏高新技術人才,阻礙了高科技的應用,同時我國還存在研究技術的轉化率較低,大量的科學技術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造成浪費的現象。各種因素綜合起來,我國的農業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二元經濟結構使得城鄉的差距越來越大,比例越來越不協調。
二、調整現有農業經濟發展結構,促進農業快速發展
我國農業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多問題,還是在于我國現有的農業經濟發展結構不完善,二元經濟結構始終占據這主導地位,要想使我國農業迅猛發展,必須要調整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國民經濟的一體化發展。首先調整的是思想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人認為種地是一個很不光彩的職業,面朝黃土背朝天一點也不光鮮靚麗,農村人也被賦予了“目光短淺”,“沒見過世面”,“土包子”等標簽,這樣的影響下,許多年輕人便不愿意務農,使得農村的勞動力缺乏。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入手,大力宣揚農業的重要性,使人們意識到農民的重要性,從心底里尊重農民。使“農民”成為一個重要的職業。第二要從制度上出發,我國現有的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體制,全憑市場的供需關系來調整,但對于農業來說,要想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就必須要提高農產品的價格,這一點就需要政府從政策上進行宏觀調控,穩定農產品的市場。第三,從人才上出發,不論是農業發展緩慢,還是農村經濟落后,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農村缺乏專業人才。在農村,許多孩子小學沒畢業就跟隨家長外出打工或種地,這樣一干就是一輩子。我們需要加大對農村的教育,積極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完善農村的信息體制,促進農業發展。
三、結語
黨的十八大中,習總書記圍繞“三農”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講話,他提出“大農業”概念,他強調對我國的農業應該朝著多元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放下方向去發展,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同時他也對處理好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關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基本原則。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不斷調整下,我國的城鄉差距會逐漸縮小,我國的二元化經濟結構的弊端會早日得到解決。國民經濟會一體化的愿望也會早日實現。
作者:張成榮 單位:密山市密山鎮農村經濟管理中心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