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研究
農業信息化對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增長集約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我國農業信息化的進程中,仍然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讓農業信息化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的增長。
1農業信息化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
1.1農業信息化的內容
農業信息化指的就是在農業勞動和農村經濟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形成農業信息產業,更深層的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讓農業和農村經濟能夠更加迅速、全面的發展。農業信息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包括農業資源、環境的信息化、農村社會的信息化、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業科技信息化、農業教育信息化、市場信息化等多方面,可以說,農業信息化的目標是讓一切農業活動都實現信息化,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讓農民可以通過計算機信息各種農業知識,進行農業原料的采購等農業活動。
1.2農業信息化促進農業經濟增長計劃的原理
農業信息化不僅會推動農業經濟增長,還會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集約化。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的作用主要有:全面進入到生產力系統,通過勞動工具和對象間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信息化會提高農民的業務水平,還會節省資源,讓農業經濟的發展更具效率和質量;如果把農業信息化應用到農業管理層面上,人們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宏觀調控能力就會大大增強,讓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2我國農業信息化的問題
2.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比較落后
信息基礎設施是實現農村信息化的硬件基礎,但是,我國目前的農村學習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并不樂觀,電信部門曾經有過統計,到2003年,我國固定電話數量為22149.4萬戶,其中農村用戶只有8101.5萬戶,只占總數37.8%,在地方政府的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村村通電話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到了現在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但是,農村信息基礎的建設還是遠遠不夠,農業信息化不光要做到村村通電話,更應該讓家家戶戶都由網絡,這樣才能更好的采集、加工和存儲信息家家戶戶都有計算機,家家戶戶都會運用計算機技術來學習農業技術知識,獲取最新的農業訊息,這樣才算是有了農業信息化的基礎。
2.2農業資金制約農業信息化發展
我國農業的勞動生產力不是很高,還受到傳統計劃經濟的束縛,發展的速度非常緩慢。薄弱的農業基礎讓我國農業資金非常匱乏。而現代信息技術需要一次性投入較多的資金,回報的周期又比較長,我國農業有限的資金還要用于農田建設,這成為限制農業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3推進農業信息化的策略
3.1加強農業學習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信息網建設
建設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是走信息化的第一步,要讓傳統媒體和現代信息網絡優勢互補,共同解決農民的信息鴻溝問題。鼓勵農民自己建立互聯網,購買計算機,對農民的計算機技能進行培養,讓農民能夠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術。此外,有關部門還要推進農業信息網絡的建設,讓農民有一個交流的平臺。
3.2加強政策引導,營造有利于農業信息化的良好環境
信息技術投入高,風險大,政府應當擔負起相應的職能,加強宏觀體安康,集中人力物力,提高研究效率,制定合理的扶持發展政策,為農業信息化創造良好的環境,協作攻關克服信息化建設的資金問題。
3.3聯合社會多面力量共同參加信息服務
要想加快農業信息化的腳步,單靠政府的力量并不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對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行引導,讓各種農業專業協會、科研推廣機構、各類咨詢服務企業都參與到信息服務中來,讓他們直接向農民開展信息服務,促進農業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和共享化。
結束語
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集約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過程。為了推進農業信息化的腳步,政府不光要加強對基礎設施和信息網絡的建設,還要重視信息化的專業人才的培養,讓農民真正享受到信息化的優勢。
作者:姜紅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種子管理站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