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農村三資管理問題
一、農村“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三資”管理不規范
首先,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管理與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不相一致,在實踐中,集體收入被當做私人財產,個人中飽私囊,隨意濫用,或者對集體收入不入賬,進行隱匿。同時“三資”收支情況對群眾不公開,并且缺乏群眾監督,一些村的民主理財流于形式,對此群眾意見很大。
其次,集體固定資產權屬并未公示。由于歷史原因,農村基層并沒有建立健全的登記制度,導致了農村集體“三資”存在的產權不清晰,長期閑置浪費,流失嚴重,被挪用占用等諸多問題。
最后,資源性資產問題。有的村集體對零星土地在賬上顯示不完整,甚至隱藏。
(二)民主管理和村務公開不規范
一些村的村務公開走過場,對集體發包事項、農村集體建設項目、強農惠農政策等公開不全面,發包不按照民主程序,村務公開也只強調財務公開,[3]“三資”管理公開的不注重,導致村民對“三資”管理不信任。
二、規范農村“三資”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宣傳力度和范圍,統一認識
首先,領導要統一領導班子成員的思想,要注重宣傳中央相關農村政策,使群眾充分認識和學習最新的政策動向,并運用到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并切合當地實際制定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工作方案;其次,村民要提高自身素養,加強政治覺悟,召開村民代表會,統一群眾思想認識,積極參與村集體的“三資”管理決策。
(二)規范制度,加強管理
1建立完善“三資”臺帳,加強檔案管理
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徹底摸清家底,對“三資”的動向及時登記入賬,建立規范的檔案管理,便于查詢、監督。
2完善議事程序規則,實行民主理財
對“三資”的管理使用,各地采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在民主決策的基礎上實現“三資”的使用徹底透明,公開。
(三)強化監督,保障“三資”運行
1強化相關職能部門監督
按照權責統一的原則,即有權力必須有監督,否則就會產生腐敗,在各地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委會的權力進行約束,監督村務公開制度的落實、村里的資金往來收支和資產資源處置,并建立健全相應的懲罰機制,保障農村“三資”得到有效管理。
2強化審計監督。
農村“三資’監管機制的“三駕馬車”是村級民主監督、鄉級民主監督和縣級審計監督。審計監督要分清重點,對于群眾關心的集體財產和資源管理使用情況進行重點審計,并且加大對審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和懲處。
3強化群眾監督
群眾可以通過財務公開的情況對“三資”實行全程監督,通過民主理財的方式對“三資”進行監督,并且保障群眾監督的效益,真正使群眾參與其中。
作者:田季平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