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繪畫色彩在美學藝術中的魅力
梵高認為,繪畫色彩的目的在于表現人類最熾熱的情感,而色彩在繪畫中最擅長的是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和有著瞬間性的喚起視覺的注意力。繪畫中不同的色彩運用將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審美感受,人們對于色彩的感覺和自身的體驗都會有客觀性的聯系和情感的體驗,就像人們看到綠綠的大草原就感到愉快和幸福一樣,色彩都具有著自身的“情感”。色彩還具有著表達“積極”或者“消極”情緒的作用,色彩的情感又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環境和地域、不同的民族與膚色等等。
色彩具有體現藝術品冷、暖感受的魅力
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出發,冷和暖是一對矛盾,冷和暖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哲學范疇來看,色彩的冷、暖感是并不是色彩本身具有的性格,而是人們對客觀的事物本身,通過人的精神世界所反映出來的感受,是一種視覺上的感受。因此,人們在不同的精神狀態和情緒下會對不同的色彩產生不同的心理,就像馬克思所說的“顧慮重重的窮人對最美的景色也無動于衷”,即使是同樣的色彩,根據觀眾不同的情緒和精神狀態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這也充分地說明了客觀世界的物質景觀與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的關系。
冷暖色調的運用在美學的藝術范圍中,使一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們能夠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中發現出閃亮的冷光,在冰山雪景中充滿著光照的溫暖色彩。對于有背光和受光部分的物體,我們不僅要分辨出來亮的部分和半影部分的冷熱調子,還應該感受到這一冷熱調子所給帶來的影響和情緒,也就是冷調子和熱調子哪一方更傾向主導和統治地位。有些情況下,雖然有陽光的直射,某些物體的表面還會有強烈的冷光色調的反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觀察和比較,去發現去發現客觀的規律。在大片的陰影中,其陰影邊緣的顏色與所相鄰物的色彩可以構成冷暖的交織。由于強烈的光照耀,相對的在受光部與更冷更暖色彩的對比下,受光的部分會有耀眼的光點產生,而這些光點的色彩會根據觀看的不同角度和位置背景的襯托而產生色彩的差異。色彩的冷暖變化規律是可以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掌握,美學中的繪畫色彩貴在獨創,而非單純地模仿自然的顏色。
色彩具有體現藝術品節奏韻律的魅力
“節奏”一詞本出自于音樂術語,節奏是在電影、音樂、詩歌等能夠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所感受到的,是存在于有著時間形式的藝術作品當中。在繪畫的藝術作品中體現到的節奏是通過反復的色與形的結構,間斷和連續性的線條,色階的轉變的過程和色調的明暗和濃淡產生的頓挫抑揚都可以表現繪畫中的節奏。從靜止的畫面中,追隨著畫中的色、線和形的變化與配列,使觀眾逐步地深入到藝術作品所塑造出的藝術形象當中去,反復出現的形態將給觀眾造成節奏的韻律。在一幅畫中多種色彩之間,由一種色彩向另外一種色彩的過渡轉變和色彩明暗度的變化上會出現跳躍和高低的亮點。線條的長短和輕重的組合,相似色塊反復出現在一定位置等都會使色彩的韻律加強,給畫面增強節奏感。對于整個畫面的色彩配置,形成顯著的色彩節奏,以增強整個畫面的構思來創造的節奏進程是畫家們要考慮到的“構思”。對于畫家,只有能夠正確估算到不同的色彩傾向和色塊之間的鄰接和對比的關系,預想到色調轉變的情況下才能根據“節奏的進程”來創造和諧色彩,造成色彩節奏的強烈感。
色彩技巧中的范例是《自由引導著人民》,這一著名作品是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代表,法國著名畫家德拉克羅瓦的代表作品之一。畫面中光影的形式和色彩強烈度的對比,以色調的轉化表現出了明暗冷暖與鮮明模糊的關系,以畫面表現出了革命的激情,反映人民爭取自由的思想。畫面中象征著渴望自由的婦女形象與婦女手中所持的三色旗在畫面中的突起,這種色彩的強烈的對比所造成了響亮的節奏,與作品內容環環相扣。因此,色彩在繪畫藝術中所體現的是作品節奏的韻律之美,給觀眾所展現的是五彩斑斕的精神世界。(本文作者:李妍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