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項目教學路徑及其成果研究
以機器人競賽、創(chuàng)新實踐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研究,就是要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機器人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把各項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地結合,將機器人的項目分解成多個明確的目標任務,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獨立完成相應的任務,其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實踐探索出一種能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機器人教學模式。在實施“機器人競賽、創(chuàng)新實踐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時,重視機器人項目的選擇、機器人具體成果展示、教師的評估與總結、充分利用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現有資源并使之與現代化教學相結合,這是搞好“項目教學法”的關鍵。
機器人競賽
機器人競賽是一項很好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繁多,內容豐富。設計方案的開放性,也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奠定了基礎。參賽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實現同一個項目,通過比賽,激發(fā)其對機器人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探索機器人新科技,為其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平臺。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1999年,在RoboCup國際委員的支持和授權下,首屆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在中國重慶舉辦,目前是中國機器人最具影響力的賽事,比賽共設立12類65項賽事。機器人競賽種類多、規(guī)模大、水平高,為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未來伙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暨國際機器人滅火比賽中國賽區(qū)選拔賽),是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專業(yè)委員會等多個單位主辦的一項全國性賽事。大賽包含機器人救火大賽、機器人足球比賽、機器人創(chuàng)新大賽、機器人搜救大賽、機器人擂臺賽和機器人舞蹈戲劇大賽等6個主題項目。其中機器人救火大賽是國際賽制機器人滅火比賽(暨國際機器人滅火比賽中國賽區(qū)選拔賽)。“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競賽分競速賽與創(chuàng)意賽兩類比賽。自2006年首次舉辦以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已經成功舉辦了6屆。
機器人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
機器人競賽、創(chuàng)新實踐是一項很好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機器人的趣味性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同時將創(chuàng)新實踐、競賽引入教學過程,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和研究?!皺C器人項目教學法”的一般教學結構如圖1所示:“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教學模式。本文以參加2012年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的醫(yī)療與服務機器人組的項目為例,在比賽初期確定人員,將不同專業(yè)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一個競賽小組,研究競賽規(guī)則、制定項目方案、機器人結構設計、電路設計、程序調試,學生分工合作,過程中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團結協作。這種在探索中學習的過程是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無法實現的,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以一種醫(yī)療與服務機器人設計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按照以下六個教學步驟進行:
1.項目的申請
本學院主要參加了醫(yī)療服務機器人、機器人游中國、擂臺等機器人項目,學生可以針對感興趣的比賽項目,或者根據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申報項目,填寫申請書。教師針對學生申報的項目,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建議選擇項目規(guī)模和難度適中的項目。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在今后幾年內老齡人口數量將會呈上升趨勢,老齡化將更加嚴重。老齡化使社會的勞動力減少,一些老年人不僅不能參加勞動,而且有的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人照顧,這就增加了他們的子女以及社會的負擔。年輕人為了工作日益繁忙,在目前服務行業(yè)工作者稀缺的背景下,在醫(yī)院時不時會有行動不便的病人需要護士和家人的攙扶。而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行動不便的病人寸步難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倒受傷。所以筆者建議學生選擇參加醫(yī)療與服務機器人創(chuàng)新設計與制作賽項,設計一種醫(yī)療服務機器人更好的服務病人。
2.項目團隊的建立
建立學生團隊,營造互相競爭、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做項目過程中攜手合作,彌補相互間的不足,遇到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這讓學生體會到團隊的重要性,做到共同進步。同時,團隊的學生分工明確,每人負責項目的某一部分,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項目中,整個項目的完成,離不開每一個學生,學生為使項目不會因為自己負責的部分沒有完成而主動學習,主動查資料,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團隊的建立,應考慮學生的專業(yè),年紀,特長等因素。教師確定一名隊長,根據項目的特點,隊長可以自己招學生,實現學生管理學生。參加醫(yī)療與服務機器人創(chuàng)新設計與制作賽項,筆者選擇了5名學生,隊長由09級的一名學生擔任,該生組織能力比較強,專業(yè)能力也比較脫出,由他負責整個項目的進展,匯報工作。其他學生分別是1名2009級的,2名2010級的,1名2011級的,專業(yè)分別是自動化、測控、電氣。
3.項目任務、計劃的制定
團隊負責人制定機器人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智能儀器。本次設計的醫(yī)療服務機器人由小組討論決定,醫(yī)療服務機器人外形像輪椅,病人能夠獨自駕駛去化驗室拿取報告,去門診找醫(yī)生復診,降低護士工作量及病人家屬的負擔。為使醫(yī)療服務機器人更好的服務病人,該團隊為機器人設置了兩種模式:座椅模式和病床模式,免去了病人就診、休息時需要被移動到病床上的麻煩。機器人將現場鍵盤控制和遠程控制相結合,實現護士對病人的遠程監(jiān)護,機器人在前進過程中,檢測到前方有障礙物時就會立刻停下,減少不必要的事故。同時機器人配備了機械手,可以幫助病人取物品,最大程度幫助病人。根據團隊中學生的專業(yè)、特長等分配任務,負責機器人機械結構設計的學生需要畫圖紙、電焊等來完成機器人結構的設計、機械手的設計;電路設計的學生制作包括單片機電路、電源穩(wěn)壓電路、電機驅動電路、紅外避障電路、鍵盤輸入電路;測控專業(yè)的學生負責電路的測試、場地的制作等工作;程序編寫的學生,完成程序的設計、調試;控制界面的設計由另外一個學生負責,主要是VB編寫上位機、WIFI攝像頭的調試、藍牙通信的調試。根據機器人項目的特點,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可適當地作一些調整。根據項目完成的時間確定工作步驟,進行時間分配。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才能執(zhí)行。
4.項目制作
學生自己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跈C器人項目的作品成果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調查報告、實物模型、演講稿、論文等。通過展示作品成果,可反映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所掌握的技能。本次設計的醫(yī)療服務機器人成果包括機器人模型一個、機器人設計與使用說明書一份、演講稿一份。在本項目比賽結束后,指導學生按照他們設計的醫(yī)療服務機器人撰寫論文、申請專利。
5.項目檢查評估
整個項目檢查評估采用答辯的形式向教師匯報,首先由隊長對整個項目進行匯報總結,再由隊員對自己負責的工作進行匯報和自我評估,并且對設計的醫(yī)療服務機器人進行展示,教師根據團隊成員的表現、研究成果表述和作品的展示進行檢查,為到現場比賽作準備。針對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
6.項目資料歸檔或應用
為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項目結束后,教師監(jiān)督學生將項目工作資料整理歸檔,材料包括項目申報書、進度表、機器人機械結構圖、程序設計流程、機器人控制程序、項目結項書、項目報告講義等。
機器人項目教學的成果
機器人創(chuàng)新實踐是一個綜合性、高難度的科技制作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提出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方案,選擇合適的元件,設計、焊接電路,編程、測試程序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將學生的興趣應用到教師的科研中,使學生們熱愛科技,投身科技,在學校形成良好的科技學術氣氛。本校參加機器人競賽源于2010年,當時參賽的賽事為“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江蘇省機器人大賽、“未來伙伴”杯機器人競賽,并因此開設了機器人技術、機器人創(chuàng)新實踐與競賽等公共選修課;制定了《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室項目負責制實施辦法》,針對項目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證學生能在項目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同時能保證創(chuàng)新實驗室項目的創(chuàng)新性。實踐教學效果顯著,本校代表隊在2012年第七屆“飛思卡爾”杯華東賽區(qū)比賽中,獲得攝像頭組第一名,晉級參加全國決賽的隊伍,獲得全國攝像頭組特等獎。2012年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獲得3項季軍,2010年“未來伙伴杯”獲得滅火比賽冠軍,受邀參加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機器人滅火比賽。
結論
實踐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踐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機器人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以其高度的實踐性被越來越多的高校引入實踐教學。本校自動化學院機器人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促進了學院各學科綜合發(fā)展,提高了教師的理論、實踐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使學生對機器人相關課程融會貫通,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和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推動了學院實踐教學體系的發(fā)展和完善。(本文作者:毛麗民、劉叔軍、李鑫、戴梅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