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類見習與基地建設
1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實習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內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中的實習教學是相對薄弱的環節[2],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畢業生的就業率,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1.1實習認識的不足
不少實習指導老師和實習生認為,畢業實習僅僅是學校要求他們完成的“一項任務”.因而在實習過程中,實習指導老師的責任心不強,大多實習指導老師不愿意認真研究實習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實習生實習的積極性不高,不可避免地形成“走馬觀花”的實習模式,最終使得畢業實習的效果和質量不能令人滿意.
1.2實習管理的低效
國內高校各專業實習指導教師的確定常常具有隨意性,加上學校對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與管理力度不夠,因此,畢業實習中指導教師往往不能給實習生以全面、科學和高效的指導,加上實習教學缺乏相應的質量監控措施,實習過程評價的虛化,學生“濫竽充數”的現象普遍.
1.3實習基地的有限
缺少相對穩定和規范的實習基地是許多高校實習教學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國內一般高校實習經費有限,加上國內不少企業“社會責任感”缺失,認為學生的實習會影響其正常工作,而且還存在學生的安全問題,因此許多企事業單位不愿接受實習生,使高校按專業建立的實習基地“小而散”,導致了實習內容和功能的單一化;而且區域各高校實習的安排時間幾乎相同,常常出現在同一單位扎堆過多的學生實習,也給掛牌的實習單位造成很大壓力.中國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環境科學專業分委員會于2009年對國內35所高校進行了調研(見表1).結果表明:73%的高校認為企業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學校建設實踐基地的動力不足、投入不夠,造成了一些高校幾乎沒有實踐教學基地或建成的實習基地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35所高校的生均實習經費僅為435元,通常只能支付學生到實習基地參觀的交通費,遠不能支付畢業實習所需的費用,嚴重影響了實習教學的質量.
2福建省區域環境保護類本科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情況
福建省生態環境的特點是海陸兼備,山海互補,區域內多山地丘陵,少平原,海岸線曲折,港灣和島嶼眾多,腹大口小的海灣和河口所組成的海岸帶是福建海陸間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密切關聯和交流的界面,區域氣候條件優越,水資源豐富,生態系統復雜,生物種類繁多,可供觀測的自然環境現象多[3].2010年,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調研了福建省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環境保護類本科專業以及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地理科學、生態學、生物技術等環境保護類本科專業的實習教學和基地建設情況(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福建省內各高校環境保護類本科專業建設的實習基地主要集中在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生產企業/環境保護公司、政府環境管理部門和研究部門,其中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福州市祥坂污水處理廠等單位接受了3~4個專業的實習生;而福建三鋼集團三明化工有限公司、福建華能東電廠、福州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是應用化學專業、生物技術等專業的掛牌實習基地,這些大型企業在清潔生產和末端污染治理方面有特色,可以開發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的實習教學基地;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在自然生態環境實習基地建設方面具有特色和優勢,目前已經建設了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實習基地、閩江口濕地野外定位觀測站、福州瑯岐島實習基地等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野外實習基地,可以共享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的實習教學基地.
3對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實習與基地建設改革的思考
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是保證實習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因此有目的地建設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符、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十分重要.環境科學與工程作為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新興學科,實習基地的選擇既要考慮滿足其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又要結合區域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特點.在目前各高校實習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如何本著“資源共享,優化配置、共同發展”的原則,在區域建成1~2個規范性和共享性高的環境保護類本科專業實習基地示范區,建成“區域實習基地共享平臺”,提高實習基地的利用效率十分有必要.
3.1構建區域實習基地共享平臺
依托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和廈門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在區域野外實習基地方面的優勢和力量,構建“亞熱帶山地生態系統實習基地示范區”和“近海海岸環境實習基地示范區”,培訓一批合格規范的自然生態環境實習基地指導教師.該實習基地示范區可以作為區域各高校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生物技術等專業共享的實習基地,避免不同專業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化配置.
3.2優化配置實習時間
考慮到食、住、行的方便,位于福州市內的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監測站、城市污水處理廠、大型環保公司等單位仍將作為各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認知性環境見習、生產見習和畢業實習的基地,一般一個實習基地以一次性容納20~30名學生實習的規模為宜.因此,區域內各高校有必要探討如何將彼此的實習時間錯開,并與畢業論文(設計)有機銜接,避免“人滿為患”,提高實習基地的利用效率.
3.3加強分散實習的研究
目前各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畢業實習一般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分散實習是集中實習的延伸,是潛在的待掛牌的實習基地資源,也是學校把握用人單位需求和動態的一個窗口.分散實習除了在經費上比較節省,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也很有幫助,但要避免“散放羊”,有必要對分散實習的模式、指導方式和考核方式加以深入的研究和跟蹤調研,加強對分散實習的管理.
3.4改革實習的管理模式
改革實習基地僅由高等院校和掛牌企事業實習單位兩方共建的模式,依托政府環保管理部門,建立高等院校、政府環保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三方聯合共建實習基地,以協議的方式明確實習的培養目標和實習基地建設的有關事宜,明確三方的責任和義務,使三方都把實習當作份內事來辦,探討“三方共建、互利共贏”的機制.
4結語
根據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的特點,提出共享區域特色實習基地資源,從而提高實習基地的利用效率,這對增強該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環境保護人才非常必要.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