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農業教育合作分析
一、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辦學的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加合作領域不僅廣泛而且深入。中加高等農業教育的合作是在有利的環境下展開的,其主要表現是中加高等教育合作廣泛,中加農產品貿易在兩國經貿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中加農業科技合作有著良好的歷史傳統,加拿大高等農業教育有其獨特的經驗,值得中國農業高校借鑒學習。
1.中加高等教育合作廣泛
從中國教育部官方網站上了解到,目前中國在發達國家的各類留學人員累計分別為美國20余萬人、加拿大3.5萬人、澳大利亞2.5萬人、新西蘭近2萬人,到加拿大留學的人數僅次于美國[1]。根據加拿大大學及學院聯合會(AUCC)的統計顯示:從1994年到2007年間,有394項加拿大高等院校與中國(包括香港)高等院校之間的行政和教學人員互相交流、合作研究、合作召開會議、本科碩士學生交流、圖書館資源的共享和交流等方面的合作[2]。在與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合作上,加拿大始終視中國為重要合作伙伴。據加拿大大學及學院聯合會對全國91個專業學院所做的調查發現,2001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加拿大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地,到2004年,加拿大專科以上學院注冊的全日制中國留學生約1.5萬人,占總數的23%[3]。從1994年至2009年,中國經國家教育部、省和直轄市教育主管部門審批的中加合作各類項目達140個,覆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2.農產品貿易在兩國經貿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加方統計,2005年加拿大與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12.91億加元,其中中國對加出口3.99億加元,從加進口8.92億加元。2007年,加拿大對中國的農業出口增加了33%,達9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農產品及海鮮的五大供應國之一。加拿大是世界上第四大農業出口國,而中國是一個巨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雙方貿易的潛力很大。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農業貿易的擴大更會促進雙方農業科技交流的加深。
3.中加農業科技合作有良好歷史傳統
加拿大是一個農業強國,在農業科技上具有很強的實力,特別在環境與生態保護、糧食生產、食品質量和安全、牛奶生產等方面都是世界上的強國,在農產品加工領域也有相當強的競爭優勢。自1970年10月13日中加正式建立外交關系起,中加兩國在農業領域的科技交流與經濟合作發展迅速,特別是1983年10月以來,中國農業部與加拿大國際開發署開展了良好的合作,“雙方共開展了28個農業項目,總金額超過1.17億加元(約合7億人民幣)”[4]。2000年以來已完成的中加農業發展項目有11個,可持續農業發展項目1個。可持續性農業發展項目主要目標是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過建立技術推廣和直接的技術引進、示范以及可持續農業管理措施的應用,特別是在放牧管理和保護性耕作方面,促進內蒙古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雙方各投入350萬加元,Ⅰ期任務已完成[4]。中加農業發展項目歷來強調對加拿大技術、經驗的借鑒和轉化,以服務于中國農業發展,服務于中國的農民。
4.加拿大高等農業教育的借鑒與學習
加拿大的農業教育主要有以下4種形式:中小學學校教育,專科文憑教育,大學本科教育和碩博士研究生教育。另外,還有一些非正式的拓展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農民與科學研究人員之間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中小學農業教育課程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們對復雜的現代農業有一定的認識。高中之后的大專及以上教育和拓展教育活動是加拿大農業教育中最為重要組成部分[5]。加拿大高等農業教育主要依托各種公立機構,農業專業存在于綜合大學或專門的農業大學中。加拿大的農業專業和以農業為主的大學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行相應改革與調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農業教育中的“拓展”項目,即在加拿大農業科技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農業代表服務機制,使農業大學的教學和實踐密切結合。所謂“農業代表”即農學院畢業生,成為農民與農學院之間的最直接的橋梁。農業代表不僅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發現問題,而且把這些問題向農業科學家反映。同時,農業代表還時常幫助科研人員在生產第一線進行科技實驗。加拿大還改造部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使其成為培養新型農民的場所,使農民素質得到全面提高[6]。
二、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形式與問題
自1983年10月中國和加拿大兩國政府簽署全面合作協定以來,中國農業部與加拿大國際開發署開展了良好的合作,其中1982年至1987年計劃的8個項目中主要內容已包括了農業教育。自此,中加高等農業教育有了良好的開端。加拿大著名的農業大學與中國大部分農業大學或相關大學的農業專業都進行了合作。如康克德大學與東南大學的高級制造工藝項目;華中農業大學與曼尼托巴大學以及奎夫大學環境與生物學系、薩斯卡徹溫大學的農業及食品部;阿爾伯塔大學與東北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浙江林業大學的合作;曼尼托巴大學與南京農業大學的合作辦學等[7]。
1.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形式與成果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成果豐富,形式多樣,呈多元化態勢:有“2+2”合作辦學項目,中加農業大學校院長論壇,成立中加合作研究中心,以及農業科技成果展示即中加農業科技周和食品周活動等。
(1)“2+2”合作辦學項目:所謂“2+2”合作辦學項目是指中國大學與加方大學聯合招收本科學生,采取在中國學習二年然后再到加方大學學習二年,完成雙方規定的課程學習,畢業可獲得雙方大學分別頒發兩國政府承認的大學畢業文憑。聯合辦學采取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中方還聘請加籍教師到中國大學直接用英語授課,同時配備青年教師作為教學輔助,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外教教學。合作的專業相對都是中方農業院校需求迫切的專業,并且以中方南北方地域需求為特點。合作有通過政府聯系的官方合作,也有通過學校自主聯系的民間合作。例如,2003年福建農林大學海外學院和加拿大新斯科舍農學院正式實施“2+2”合作,至今共有35名學生申請了赴加留學簽證,31位同學獲得了簽證,通過率高達88.6%。內蒙古農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與阿爾伯塔大學合作項目也采取“2+2”模式。合作的專業有以食品學為主的營養及食品學專業、以農業商業管理為主的農業/食品商業管理專業、環境及維護學專業,以農場和牧場管理、動物學、農作物學為主的農學專業等。“內蒙古農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從2005年到2008年共招收4屆學生,現已派出2屆,2005年招生26名,派出10名,占38.46%,2006年招生47人,派出13人,占27.66%,2007年招生74人,2008年招生22人”[1]。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自2000年開始建立了與曼尼托巴大學食品科學與農學院的本科生“2+2”聯合培養項目。食品加工學院每年聘請2名馬尼托巴大學的教授來南京財經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兩門專業課程,自2005年到現在,共選派“2+2”聯合培養學生40名,部分學生畢業后在加拿大相關農學專業繼續深造,部分回國后借助于加拿大的留學經歷和良好的中加合作教育,就業渠道較為廣泛。
(2)中加農業大學校院長論壇:自2005年10月,“第一屆中加農業大學校院長論壇”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辦,該論壇以加強中加兩國農業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合作為目的。2006年11月“第二屆中加農業大學校院長論壇”在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這次論壇上,中國教育部和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決定2006年聯合資助18位農業院校的在讀博士生赴加拿大從事博士課題研究;同時,國內有5所農業大學獲得了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合作項目資助。2007年“第三屆中加農業大學院校長論壇”在加拿大UniversityofAlberta舉行。來自中加兩國31個農業大學、研究機構及政府主管部門的91位代表出席了會議。交流的議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與保護、動物養殖技術與疾病控制、食品加工與食品質量和安全管理等的宏觀研究和發展戰略;二是中加兩國農業大學研究生與本科生教育及科研能力。2008年“第四屆中加農業大學院校長論壇”在武漢華中農業大學成功舉辦。中加農業大學校長論壇的連年舉辦,在中加農業教育與發展、中加農業合作科研項目與推廣、中加大學農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及人員交流等方面影響深遠。
(3)建立合作研究中心:2007年11月在江南大學創立了“中加食品科學技術創新中心”,是中加農業教育合作項目的成果之一;同年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建立了“中加可持續農業研究與發展中心”。2008年內蒙古農業大學與加拿大農業與食品部列橋研究中心簽署了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建立“中加特色作物研究中心”的合作協議。同年,在曼尼托巴大學的Jays副校長和張強教授的幫助下,南京財經大學食品學院與曼尼托巴大學建立了“中加儲糧生態研究中心”和“糧食儲運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科研合作平臺。另外還有“中加燕麥科學技術創新中心”,“中加旱區農業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飼料工業中心項目”等相繼建立。這些研究中心一般執行期限為5年,主要職能是加強中加合作研究與管理,開展科研方面的合作。
(4)農業科技合作成果展示:“中加農業科技創新合作周”活動是建設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創新舉措,包括了“中加農業科技合作圓桌會議”、“中加農業技術及產品展”、“中加合作項目推介會”等,加深了雙方在高級人才交流、學生培訓及學術項目上的合作,展示了加拿大先進的農業技術、科技創新及雙方農業合作成果,促進了中國50多家機構和企業集團與加拿大相關方面達成了合作意向。另外“,加拿大農業食品周”宣傳兩國的貿易與投資,討論食品安全相關問題,以促進雙邊的合作。
2.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辦學存在問題
近年來,雖然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發展很快,形式多樣,成果顯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農科專業占比較小,學費昂貴,高層次教育偏少等。
(1)農科專業合作占有比例小,與中國高等農業教育國際化需求不相稱中加高等教育合作專業有60項,以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為主,所占比例達57%;工程、技術類占27%;農、林業及園藝類占6%;環境與地球科學類占6%;人文類占5%;農業類在雙方高等教育合作中占比相對較小。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是受到普遍關心和重視,中國農業現代化依賴于高等農業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在中國高等農業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需要更多引進加方的現代農業科技,需要更好更快更多地培養具有高、精、尖知識和技能人才。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應進一步加大與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為主的農、林業環境與資源和園藝等專業,還應在高等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方面進行規模化的合作。
(2)學費高昂,合作艱難中加“2+2”合作辦學培養學生項目在大部分合作中成效明顯,社會影響較好,但同時也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如2006年南京農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與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開展了“2+2”本科聯合培養項目,加入并啟動了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組織的《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但是到2010年9月一直未招到學生。筆者采訪了相關負責人員,分析了一些實際原因。南京農業大學是國家教育部建設的研究型大學,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擁有國內外在農業方面許多知名專家和學者,科研能力在農業高校中名列前茅。但生源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他們無法考慮參加中加合作辦學項目。加方每年的收費是17,400加元,還有中方的項目管理費是2,300元人民幣,這對于來自農村的學生經濟負擔過重,他們更多地考慮先在國內讀完本科,畢業后再通過自身努力去國外讀研究生,接受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教育。
(3)高層次(博士、碩士)聯合培養項目少雖然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合作項目沒有全面統計,但是相對來說還是較少。例如2006年中國教育部和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聯合資助18位農業院校的在讀博士生赴加拿大從事博士課題研究。另外,南京財經大學食品學院與曼尼托巴大學食品科學與農學院合作也同時包括了研究生的合作培養和教師的交流與進修等。在為期五年的項目合作中,目前去曼尼托巴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僅4人,僅有3名教師前往馬尼托巴大學進行了1年以上的科研交流。
三、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改進建議
農業高等教育是中國高級農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關鍵,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以來,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合作前景仍然廣闊,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必將取得更好的成績。
1.繼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推動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在中加合作辦學的農業院校中,內蒙古農業大學先后引進加拿大等國家的高水平大學課程18門,在“一本”學生和項目學生中實行“雙語”教學,由加方教師授課,引進了發達的教育資源,對改善內蒙古自治區教育資源的匱乏,增進國際交流,培養高水平農業人才和提升內蒙古高校辦學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國內學者以福建農林大學與加拿大新斯科舍農學院的中加合作辦學“2+2”模式為研究依據,從中加兩國高等農業本科教育出發,就入學條件、人才培養、質量控制、學生科研、教學評估和學生評價等幾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中國高等農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的措施,為中國農業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參考意見[8]。
2.增加更多高層次農業教育和科研交流活動
加拿大農業院校可在中國農業新興、急需、薄弱和空白的學科領域開展更多合作辦學,鼓勵在中國西部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更廣泛地開展合作辦學,并通過具體的相關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加拿大更多教育機構與西部地區高校合作辦學。中加合作還可對中國各農業大學的學科規劃、專業設置、數量布局以及高等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培訓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兩國政府還應切實增加人才培養項目經費,使“2+2”合作辦學更加健康發展,向有利于人才培養方向發展;增加高層次的農業人才(如博士、碩士)培養項目以及提供更多雙邊科研交流活動。
3.開展“拓展”教育項目
加拿大農業教育中的“拓展”項目———“農業代表”服務機制,可以全面深入地引進至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中。中國農業高校畢業生大部分都以各種方式留在城市工作,并沒有成為農民與農業學院和大學農業院系之間的最直接的橋梁。中國農業院校可在今后與加拿大農業教育合作中建立起加拿大的“農業代表”服務機制,在適應中國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情況下調整,以促進更好的農業推廣。這樣農科大學畢業生不僅學有所成,解決就業問題,而且學有所用,真正發揮農科學生的優勢,使農業生產的第一線問題及時反映到農業科學家那里,并且幫助科研人員在生產第一線進行實地科技實驗時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能夠更好地使中國的農業大學教學和實際相互促進和改善。
四、結論
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步伐,而中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緊密相聯。中加高等農業教育合作的未來必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中國在農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只有具備國際化視野才能高瞻遠矚,趨利避害,從真正意義上實施農業教育創新和高等農業教育國際化。加拿大作為一個農業強國,享有世界先進的農業科技水平,高等農業教育在教學管理體制、教學理念、課程體系、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師資培訓和科研資源管理、農業科技成果拓展等方面具備相當的優勢。中國可在高等農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方面借鑒加拿大高校的有益經驗,充分利用加拿大大學農學方面的經驗,為中國培養具有國際化水平的農業高級優秀人才服務。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