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生態保護的關聯性
1生態旅游與有機農業相結合的環境保護優勢
1.1環境保護意識得到全面加強
不論是在生態旅游區發展有機農業,還是在有機農業區發展生態旅游,都可以使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全面加強,至少可使生態旅游者、生態旅游規劃管理人員、生態旅游經營者、當地居民的環境意識得到全面加強。最直接的是當地居民的有機農業耕作生產方式可以正面影響旅游者的環境認知,反過來,旅游者的良好得體的環境行為可以正面影響當地居民的環境認知。總而言之,生態旅游和有機農業的結合,可以使人們享受優美環境的同時,還能品嘗到從優質安全環境生產的安全優質食品。
1.2共同遵循生態學原理并實現雙贏
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是在遵循生態學原理的基礎上,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環境教育和自然知識普及為核心內容,是一種求知的高層次的旅游活動。一些旅游經營企業和管理機構卻沒有遵循生態學原理,不重視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只顧以生態旅游為招牌吸引游客,輕視了過度消費對環境的潛在威脅。同時游客環境意識淡薄,也是導致生態旅游地環境破壞的原因之一。調查表明,有的生態旅游區受到農業面源污染威脅,主要是化肥、農藥等造成土壤、水體污染。有的生態旅游區還存在其他環境問題,例如:餐飲廢水超標排放,草地受到破壞等[3]。而有機農業最大的益處在于降低養分淋溶和增加土壤生物活性(細菌、真菌、跳蟲、螨類、蚯蚓)。在生態系統水平上,有機農業可以通過增加雜草群落的密度和物種多樣性、降低害蟲數量、增加益蟲天敵和鳥類而有益于耕作系統。有機生產由于種植養分保持、循環使用作物秸稈、施用有機肥和種植多年生作物而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由于實行多樣化的輪作,投入更低的養分。有機農業與生態旅游具有共同的環境保護理論基礎,共同發展可實現雙贏:生態旅游區污染少,環境質量較好,可以為發展有機農業提供必需的、優良的環境條件。反之,在生態旅游區發展有機農業,可以改變當地的面源污染現狀,保護生物多樣性,改良景觀,為實現真正而全面生態旅游提供有利保障。
1.3有利于創造更為和諧的生態美景觀
生態旅游開發應表現生態美,使旅游者在短暫的旅游過程中融入大自然從而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旅游真品。在規劃中盡量保護旅游資源原始性和真實性,不僅保護大自然的原生韻味,而且保護當地特有的傳統文化。旅游接待設施應與當地自然及文化協調,保證當地自然與人的和諧的意境不受損害[4]。同樣,有機農業生產也是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通過有機生產又能不斷地改良生態環境,建立一個沒有生態破壞、沒有環境污染、生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產體系,促進整體生態環境和田園景觀的優化與美化,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5]。生態旅游與有機農業相結合的發展方式適宜于農業觀光。日本人認為,農業觀光的關鍵是創造出美麗迷人的鄉村環境,它會給外來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在日本,除美麗迷人的景觀外,他們認為各種生物共存是創造農村環境的一大重點,需要創造出清澈見底的小溪,各種昆蟲和鳥類紛飛啼叫的環境。沒有蜻蜒和蝴蝶的鄉村肯定缺乏魅力,完美的生態環境成了檢驗農村自然環境的清潔程度和在那里所產食品的安全程度的指標之一。這種與生物的共生存還構成了能夠開展各種體驗性活動的寶貴的觀光資源[4]。
2生態旅游與有機農業相結合應采取的措施
2.1因地制宜
選擇既適合發展有機農業又具備生態旅游開發的地區,采取生態旅游與有機農業相結合的模式。我國農村、郊區的生態旅游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規模。目前農村旅游市場只是起步,如果能正確引導開發農村市場,有力結合當地產品的特色和知名度等資源,農村旅游市場具備共同發展生態旅游與有機農業的先天條件。
2.2合理規劃
建立有機農業與生態旅游的示范區,生態省和農業省更適合發展這種模式。生態省建設首先是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生態農村。發展生態農業,就是要圍繞有機、綠色農業、旱作節水農業、低面源污染農業和循環經濟農業等方面發展。尤其要重視規劃,特別是環境規劃、有機規劃、生態旅游規劃,為實現有機農業與生態旅游的“雙贏”奠定良好的基礎。
2.3政策和政府支持
在可持續發展模式下,政府職能要綠化,強化生態責任,創建綠色政府。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對環保型產業和生態農業都有適當的補貼,對有機農業和農民的補貼政策更優惠,目前,在我國市場還不能完全實現優質優價的前提下,政府應該加大對有機農業的投入。例如對有機食品的生產基地實行補貼,確保生產者有利可圖,保護和提高有機食品生產者的積極性[5]。
3新疆生態環境保護
新疆是我國西部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地區,生態環境一旦破壞,將難以恢復,必將影響內地其它地方。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了新疆要走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也避免走有些地區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壞再恢復的老路,同時保護了新疆生物資源多樣性和獨特的動植物基因,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有機農業與生態旅游都基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又服務于生態環境,新疆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獨特的綠洲農業相互融合,豐富的光熱資源與特色農牧業資源交相輝映,以烏魯木齊市周邊為例,特別是靠近南天山一帶,很少受到工業“三廢”污染,生態環境和農業環境良好,具有共同開發生態旅游和有機農業的天然優勢,其環境保護價值不可低估。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