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學一體化嘗試
1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運用于經濟業務核算教學的嘗試(以《采購過程的核算》為例)
1.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環節
1.1.1準備“劇本”像一篇故事,有人物,有情節,因此,理實一體化教學前就要準備一部劇本。一個標準的教學“劇本”應具備真實性、明確的教學目的、包含問題三大要素。本堂課我準備采用分析型(即提供一定的行業背景、企業背景或人物背景,將一定難度的待解決的問題呈現給使用者,讓使用者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能力)“劇本”:小王的煩心事———小王是一名會計專業的大四本科生,當務之急是畢業找工作,最近他看到了一則A公司的招聘信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去應聘。在應聘過程中A公司財務主管交給小王一疊已經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要求小王來給本公司的采購過程做做賬。雖說小王是科班出身,但是受重理論輕技能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對于手中的原始憑證一籌莫展,于是向同學們發出了求助。
1.1.2培訓“演員”在上述案例教學中由學生扮演小王的角色,由該學生以小王的口吻向同學們講述他最近遇到的煩心事,并且向同學們發出求助。這樣,一方面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營造了探索問題的氛圍。
1.2分析思考、歸納總結
環節在傳統講授法中教師的角色是講解員,強調的是單向交流,教師的責任在于把自己知道的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只要教材熟悉,講課邏輯結構清晰,語言表達順暢,就算盡到了教師的責任,而學生只要認真聽課記好筆記就算盡責。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主要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自始至終都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角色是“導演”,因此該環節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啟發教學法”。
步驟1:原始憑證的識別
由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小王拿到的原始憑證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經濟信息?由于同學們在之前已經學習過原始憑證的相關知識,因而可以比較輕松地識別出每張原始憑證所代表的經濟信息,所以可以采用搶答形式讓學生跟著PPT的演示快速說出每張原始憑證代表的信息。
步驟2:原始憑證的篩選
為了達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目的,教師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供學生深入思考:小王拿到的原始憑證是否都與采購環節有關?在識別了原始憑證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輕松得出答案“不是”。接著由教師拋出任務:請同學們選出屬于采購環節的憑證。當同學們選出采購環節的原始憑證并經教師確認無誤后,由教師將憑證重新組合。
步驟3:采購過程的核算內容
在原始憑證組合的基礎上由學生對組合后的憑證進行歸類,通過歸類,學生可以發現上述憑證代表了兩類業務:①采購;②入庫。
步驟4:采購過程的賬戶設置
在明確了核算的主要內容后,教師接著提問:進行上述采購過程核算應找到哪些賬戶呢?學生雖然在前面已經學習了賬戶的有關內容,但對賬戶的具體功能與結構還缺乏認識,因此,此處由教師采用圖示法來向學生介紹該環節應設置的主要賬戶。該核算環節還需用到“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賬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目標,教師在本次課上只給學生強調“進項稅額”計入該賬戶的借方,不著重解釋為什么計入借方,將該賬戶的深入學習留到財務會計中進行。
步驟5:采購過程的賬務處理歸納
學生在理解了賬戶結構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互相合作,自主解決賬務處理。當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果時,要求學生當場進行板演。當然其中教師的指導是非常關鍵的。通過反饋,教師糾正偏差,最后進行總結,在總結的同時讓學生當場在事先印好的練習紙上做好筆記。這一環節的巧妙之處在于既請同學幫老師完成了板書,又為下一個環節幫小王做賬奠定了理論基礎。
1.3實戰演練,強化技能環節
該環節即在原始憑證的基礎上編制相應的記賬憑證是整節課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集中體現,教師可以通過激趣、活動、總結三個步驟完成。第一步—激趣:由教師向學生宣布下面即將要進入的是小組PK環節,在這個環節勝出的小組能夠取得相應的獎牌,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揚團隊合作意識。第二步—活動:首先向學生布置任務:在指定的時間內根據已經識別好的原始憑證幫小王做賬(編制記賬憑證);接著派代表把每個小組編好的記賬憑證依據一對一的規則通過實物投影儀向大家進行成果展示。第三步—總結:由老師對各組的答案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根據答案的質量和數量決出最后的冠軍小組,冠軍小組則在專門的頒獎音樂聲中上臺領取屬于他們的獎牌。在這一環節通過小組合作以及老師的歸納總結,使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教條,而是活生生的知識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在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使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1.4總結反思,提高認識環節
經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采購過程的理論與實務操作,由此,本堂課的課堂小結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通過本堂課學習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促成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發展,自我提高。
1.5課后作業,鞏固探究環節
為鞏固所學知識,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兩個層次的課后作業題,基礎題:即課堂所學知識的進一步鞏固。提高題:在作業中引入運雜費分攤及運費抵扣問題,這樣既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有所提高,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2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
運用于經濟業務核算教學的反思目前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會計教學中沒有普遍應用,這主要的原因是案例教材缺乏,教師經驗不足等。為此,應幫助和支持教師積極參與實踐。①應建立一種會計職業界與教師界的聯系與交流機制,以保證教師投身會計實踐,并避免使其流于形式;②應制定措施,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允許教師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從事兼職。這樣教師可以從實際經濟生活中汲取營養,收集資料,改善和充實教學,以獲得生動、真實的教學案例來引導和啟發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終有益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