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基礎醫學教育研究
1.新穎的教學理念和過程控制
1.1大課教學與小課輔導相輔相承
在基礎醫學(臨床前)階段,楊璐琳醫學院的理論課主要有兩種方式:大課(Lecture)和輔導課(Tutorial),每個學時1小時。大課教學時,一個階梯教室的學生人數可達到300人(一個年級的全部學生),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教學方法;輔導課上,一位教師帶領10余位學生,以PBL或CBL方式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不同學科,實習課有所不同,如生理學課上,教師利用仿真人模擬教學,用基礎醫學原理解釋臨床疾??;病理學課上,教師給每位學生不同的病案資料,讓學生先思考、發言,教師做評論、總結。從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傳授臨床知識,培養臨床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臨床前課程的講授與臨床病例相結合,輔導課上,教師提問、點撥,學生討論、回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啟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批判性思維,逐步開發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如,在解剖系的陳列室,學生們不但可以看到正常的人體器官標本,還可以看到少量精心挑選的臨床病例照片及其顯微病理照片;在生理學的輔導課上,利用模擬人(Simulator)Harvey,教授讓學生們先聽正常的心音,并用手模擬節奏變化,進行評論,然后讓學生們聽典型肺動脈瓣狹窄時出現的雜音,用手模擬節奏變化,與正常心音進行對比。教授講解完畢后退到旁邊,讓學生們自由討論,讓學生們學會合作。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強烈地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持續2小時的課程沒有學生走神、打磕睡。在操作中不但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未來工作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2現代化教學手段與人性化的校園設施相結合
信息技術部為師生提供了完備的信息支持。每次大課都進行同步錄像,并于當天上傳到校園網,高效更新網頁。學生課后可以及時收看教學錄像或下載MP3,反復學習。第二,醫學生主動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拓展知識面。上網端口遍布校園,無線網絡覆蓋整個校區,方便學生隨時上網查詢資料。信息技術部實時統計各教學部門使用網絡的情況并進行分析。如果某部門不經常使用校園網,信息技術部就會派人了解情況,再根據反饋意見及時改進。從而提高了校園網的利用率。同時,校園中的桌椅大多數相對而設,學生們可以圍座在一起,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協作、溝通能力。
1.3醫德、醫風教育融于學科教學
從進校開始,就在日常教學中和風細雨地培養醫學生的敬業精神。新加坡把儒家道德思想融入現代教育,其德育教育的“忠”包括忠于職守,恪守職業道德[3]。利用模擬人Harvey作為教具時,教授告訴學生們,你們要把Harvey看作真正的病人,今后5年的學習都要依靠它。所以,溫和地對待它,輕巧地體檢。然后他先示范,再讓學生們模仿。這樣,既保護了教具,又使學生學會仁愛地對待病人。培養學生與病人溝通的能力。教授的言傳身教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人性化、責任心和利他主義等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對待醫學工作的正確態度。
2.靈活多樣的評價工具
楊璐琳醫學教育部以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為評價指南,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形成性評價實時反饋教學效果;總結性評價向下一學年的教師反饋教學效果,如,一年級老師向二年級老師反饋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相應任課老師就會關注學習成就較低的學生,促進他們思考,幫助他們進步。在具體操作時,多種評價工具綜合應用。例如,日常進行的多項選擇題、小組討論、輪流課堂陳述與微型臨床考試(MiniCex,miniclinicalexamination)、實習技能定向觀察、基于病例的討論等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核,從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2011年10月27日,國立大學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評定的世界前五十所臨床、臨床前、衛生大學(Top50Clinical,Pre-ClinicalandHealthUniversities)。如今,每年都有2000余名新加坡本地高中畢業生和800余名海外學生競爭僅300個學習機會,學校可以精挑細選,保證了生源質量。
3.教師培訓及信息交流
每過一段時間,醫學教育部主持教師培訓和討論會,向老師們介紹最新的醫學教育動態,及時把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應用于醫學教學;醫學教育部根據教學改革的實施效果,實行針對性調整,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例如5年前,教師們普遍使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而現在,他們已經開始嘗試為學生提供與醫院相似的培訓環境和經驗學習環境,把教學和臨床緊密結合,把教學模擬中心按醫院模式辦,使學生得以在一個近乎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必需的各種知識和能力。
4.思考與啟發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和諧社會,開拓進取的國民精神促使新加坡經濟、社會、文化快速發展。雖然國立大學已經是亞州著名學府,仍堅持以開放、創新的精神不斷完善教育策略。十年前,他們的教學模式強調全面出擊,課程設置要求學生掌握每一門醫學課程。經過多年的反思和研究,他們轉而推進目標導向的教學模式。正是他們開放的、勇于改革的理念,讓國立大學不斷進步。我國醫學教育體制源于蘇聯,為建立、建全我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醫學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2010年12月14日,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博士在世衛組織與美國總統艾滋病救濟緊急計劃(PEPFAR)聯合舉辦的關于徹底改革醫學、護理和助產教育協商會的開幕詞中提到:“真正站在第一線的衛生人員如果接受的是過時的、只適用于20世紀的教育和培訓,我們就無法打贏本世紀獨特的衛生戰役”。在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我國部分地區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或區位優勢。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把潛能轉變為實際價值。云南地處西南,與東南亞國家接壤。民風民俗相近,容易得到周邊國家國民的認同。醫學教育的國際化改革,將吸引留學生到云南就學,同時也將推動我們的醫學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改革過程中,既堅持中國醫學教育重視培養學生堅實的基礎理論,也要與時俱進,引入世界最新教育研究成果,與國際醫學教育平穩接軌。
(1)堅持以目標為導向的、開放、重視能力及素質教育的培養理念。近十年來,世界著名醫科大學在教學中更加重視解決具體問題,并側重多學科團隊學習。在低年級引入臨床醫學教育并把基礎醫學的學習延續到臨床學年的教學,這已經成為醫學教育的大趨勢。以系統問題為基礎,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多學科教學單位合作教學。
(2)課后PBL學習,課堂輪流陳述。由于大班制理論課教學,學生數量多,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因此,每個大班隨機選擇一個小班布置PBL任務,要求學生協作學習并把分工情況上報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后,到課堂上輪流介紹自己負責的部分并回答全班同學提出的問題。儒家傳統文化造就了亞洲學生勤奮好學,職業期望值高的特點。通過抽樣小班的示范作用,刺激全班大多數同學思考問題,達到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
(3)把德育貫穿于基礎課。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經濟實力還有所欠缺,不可能完全照搬楊璐琳醫學院的教學模式。但是,我們可以在學習先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我們的教學條件。例如,在動物實驗前,給學生們講動物福利;在微生物實驗前,給學生們講滅菌培養基的制作程序,讓學生們體會教師的辛勤勞動。點滴灌輸培養醫學生的愛心,產生對未來衛生服務的熱忱。
(4)構建豐富多樣的學生評價體系。通過筆試成績判斷學生的學習成就簡單易行,但也有缺點。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我們要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考察他們的技能和行為態度。如果在現行評價體制下適當改變成績組成比例,可以引導醫學生不但重視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更重視對知識的整合應用和對未來職業的熱愛。例如,最終成績中,筆試成績占60%,平時理論課成績占10%,實驗課成績占30%。增加實驗課考試,考核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對待他人勞動、對待動物等的態度。引導學生不但學習知識,也要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
(5)開展廣泛、深入的教師培訓。例如,教學研究部門對自愿參加培訓的教師給予獎勵積分,按一定比例計入教師的校園IC卡,可用于購書或教具等。鼓勵基層教師參與教學改革,擴大改革成果。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