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教學論文
在高職院校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基本運用計算機能力。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培養了一批既具有專業技術又具有一定計算機素質的優秀人才,為培養新型素質型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面對21世紀的挑戰,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能否被很好地解決已成為制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發展的關鍵。而這些問題往往由于教師自身原因導致它依然存在,時時得不到解決。
1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目的不明確
對于廣大學生來說,計算機應是一門工具學科,它為本專業,為學生個體的學習服務。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計算機基礎課更應是一門學習怎樣使用工具的課程。當學生掌握了這種工具之后,就能夠自如地利用它為本專業的學習,為自己今后社會性的學習提供服務。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的過程中其出發點不是怎樣應用計算機技術,更談不到用計算機技術來促進本專業的學習,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過考級。而一些高職院校為了提高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也將課程的設置與考試結合起來。這種將教學內容與考試緊密結合的計算機教學,必然忽視對學生理論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1.2教學過程忽略學生水平差異
隨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蓬勃發展,各高職院校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招生規模的擴大導致各校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差異加大,學習成績參差不齊。
以我院五年制高職學生為例。新生入學后第一學期的各主要課程(如數學、英語)不及格率達28%,計算機水平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在一些落后農村,很多學生都沒有上過計算機課,甚至沒有見過計算機。而城市學生在初中就已經受過較好的計算機教育,具有很高的水平。這樣就增加了教學難度。
1.3教學內容陳舊,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在計算機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內容與實際嚴重脫節,學生欠缺操作能力的問題。高校計算機教學只是采用統一的計算機理論教材和上機指導方式,造成學生把計算機只看作一門課程,而不是作為一項能力來學習,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大多數院校采用的都是理論課和上機實踐1∶1的課程分配比例,這種課程分配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實際操作學習的需要。
1.4師資水平不高
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師中有不少是從其他學科改行過來的,這些教師本身缺乏系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對新技術的學習和鉆研不夠,他們或是現炒現賣,或是只能講授WINDOWS2000、OFFICE2000等的一般操作,對WINDOWS2000、OFFICE2000等技術的應用水平甚至還不如學生;有的教師仍在講授陳舊、膚淺的內容,而對一些新知識、新技術講得很少,甚至不講。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做教師的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重新思考自己扮演的角色。怎樣演更合適,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2計算機基礎課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及新要求
2.1對教師角色的新要求
2.1.1扎實的基本功
擁有扎實的基本功,能準確地解答學生所提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進入最佳思維狀態。隨著高職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將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局面。未來的計算機課堂知識將由教材知識、教師個人知識、師生互動形成的知識組成。
教師不再是計算機學習內容的壟斷者,從計算機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計算機活動,教師的角色必須由傳遞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教計算機”轉化為“用計算機”的研究者。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的、創造性的活動。
2.1.2更新知識結構,緊跟時代步伐
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對計算機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同樣計算機基礎課教師必須不斷地充電,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及時跟上計算機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以自己過硬的素質、廣博的知識感染每一位學生,從而使計算機學習成為師生共同提高的過程。過去所熟悉的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正在逐步被新開發的軟件所取代,隨著CAI和多媒體教學的大力發展,要求計算機教師不僅要會講理論知識,還要掌握最新的應用軟件,并能在計算機上操作演示。比如:在講解CPU時,就不能只停留在介紹過去的型號,而應向學生介紹一些最新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并給學生介紹一些購買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INTERNET進入千家萬戶,講課的內容自然也要作適當地調整,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一些網絡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平時,計算機教師應不斷充實、完善自己,通過自學,參加培訓或上網,及時掌握計算機最新科技信息,這樣在解答學生的問題才能得心應手,令學生心服口服。計算機教學是個特殊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計算機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
2.2對教師能力的新要求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師除具有系統的計算機基礎理論和教學理論外,還應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計算機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教學整合的能力、廣泛利用計算機課程資源的能力、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教師要把握專業應用知識的重點,多參加一些專業實踐,不斷提高運用計算機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率。
2.3對教師工作方式的新要求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師必須改變獨立與封閉的工作方式,學會與同事合作,學會與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師交流,進而形成計算機知識與其他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同時,也應積極介紹、推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與他人分享計算機教學成果,推動計算機課程改革的整體發展。教師應該積極主動、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計算機課程資源,為教學服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走出計算機教科書,走出計算機課堂,走出學校,使學生獲取豐富的計算機活動體驗。感悟計算機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應用于現實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