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教學和科研是高校的核心事業,兩者之間的沖突和協調關系很早就引起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更是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現實問題。本文首先從理論上分析應用型本科高校中教學與科研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邏輯關系,利用100位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績效的數據,對目前教師教學與科研平衡關系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剖析了教學與科研失衡的原因,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以促進教師教學和科研的平衡協調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科研;教學;平衡關系;相互促進
《高等教育法》規定,現代大學有三大任務: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它們相互關聯,共同服務于人才培養。伴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趨勢,許多大學的教學與科研之間出現了不協調甚至矛盾激化的態勢,如何理性認識和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大學的科研水平,是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現實問題。作者結合多年來在教學管理實踐中的體會,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的平衡關系進行梳理和分析,并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以促進教師教學和科研的平衡協調發展提出建議。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互動平衡發展的理論分析
教學和科研很早就被確定為高校的兩大基本職能,1810年德國教育家洪堡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觀點,他指出大學的功能不再是單純的教學中心,應加強學術研究,逐漸發展成集教學、科研于一體的高等教育機構,為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實用性和研究型人才。自此有關教學與科研關系的討論似乎從未中斷過。
國外學者對教學與科研兩者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觀點:第一,正相關關系。認為高校教師同時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能互相補充和促進,兩個方面都能取得優異成績。第二,負相關關系。從事教學會對科研帶來負面影響,從事科研工作也會妨礙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第三,不存在任何關聯。教學和科研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事業,從事它們之間的一種不會影響另一種[1]。
教學與科研是涉及不同領域的兩項活動。教學主要是指教師面向學生,有計劃、有系統地傳授人類業已取得的知識成果和經驗心得,是教師傳授與學生學習的一種雙向互動的行為。科研主要是指人們應用已經取得的知識及所具備的條件,去探求未知,發現、論證并創造新知,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智力活動。從理論上說,大學教學與科研應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大學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諸多方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中亦能發現問題,成為科學研究的課題。
(一)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1.科學研究有助于教師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教學是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有專家認為,現在部分新興學科知識的“半衰期”已經降至五年,即大學畢業五年后,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就有一半即將過時[2]。因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僅僅依賴改進教學方法和積累教學經驗很難實現。教師只有通過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才能及時發現本學科領域的前沿并主動跟蹤它們,掌握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了解專業發展方向,較好地把握知識體系,從而能在教學中與時俱進地優化課程體系、深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科研是獲取學科前沿知識最為直接、迅速、有效的途徑。教師不斷地從事創造性的科學研究能確保高校穩步、持續地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既要搞教學,又要搞科研,并且努力做到教學與科研的融合,使科研成果轉化為教育資源和“教育力”。
2.科學研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與教學相比,科學研究是一種創造性的復雜勞動,是一個探索學術發展前沿的過程,研究的過程和成果有利于激發和培養教師的觀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并將這一寶貴財富傳授給學生。教師通過從事科學研究活動,并帶動學生參加研究項目,通過具體的科研實踐可以對學生進行研究方法、研究習慣和研究能力的訓練,并且激勵學生,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和創新能力。不搞科學研究,不了解學術前沿動態,不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如何組織研究性的課堂教學?[4]
3.科學研究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代教育理念倡導終身教育,強調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切實實現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知識,同時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創新、如何謀求今后的發展。這一培養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教學方法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對教學內容的改革。在教學內容上,從以前的高度專業化的知識體系教育轉向專業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相結合,在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為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教師必須具有相應的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和一定的研究經驗,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安排。
4.科學研究有助于保證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密切結合,實現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科研是高等學校與社會直接聯系的主要渠道。教師只有通過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才能認清哪些知識是當今社會迫切需要的,從而能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社會服務密切結合,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知識傳授,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基礎。
(二)教學推動科研發展
現代大學教育強調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起以學習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教學和學習的目的不僅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意味著教學和學習不僅僅是記憶和應用,更重要的是學會系統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和學習也是一種創造性的過程。
教學實踐能使教師對基礎理論更加融會貫通,為研究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規律的認識、對教學內容的諳熟、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是教師科研活動的基礎,有助于教師加深對科研的理解,能使教師增強探索能力。教學作為師生的雙邊活動,本身就具有教學相長的作用。基于課程的系統講授,教師在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教學中學生對問題的多維思考又能反過來促進教師產生啟發和靈感,從而在客觀上促進科研的發展,教學可以使科研領域更加廣闊,并且培養新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