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術
一般來說,美術教師評價學生的美術學習,通常通過一次比賽獲獎情況,或完成一件作品來決定學生一個學期的美術學習成績。很顯然,這種“一錘定音”的評價,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促進作用。文學家羅曼•羅蘭說:“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結果,只要曾經努力。”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這句話更為適用。努力的過程就是學生素質發展的過程,我們應該從學生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繪畫熱情,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挖掘他們的創造力,保護孩子的個性特點。
一、鼓勵審美個性,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曾有美學家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如此,學生審美的想象力能夠得到自由發展。
如在欣賞清代畫家石濤的《山水》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簡介,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并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么?怎么畫的?色彩、用筆有什么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后,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
有的看到的是近景一坡一樹,畫得具體深刻;有的感受到的是人物、茅屋雖然簡單,卻像是和大自然在對話;有的看到了遠處芳草連天,一片迷蒙,卻和近處的風景形成了一種強烈的虛實對比。
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多樣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走進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的創作欲
在我們的美術教學中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在教師剛布置完作業就舉起自己的作業本讓老師看:“老師,你看我畫得怎么樣?”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畫了一些你看不明白的點與線罷了。
對于這種現象也許你會很氣憤,但如果教師了解學生的話,就知道這不是他的一時沖動,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恰恰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這位學生開始喜歡上了美術,他在試探老師對他們的態度,需要老師的表揚。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情感的實踐性和堅持性較差,依賴于成人的監督。因此,對于這種發自內心對美術的喜愛之情和表現欲,教師千萬不能粗魯給予打斷,應給予正確引導、由衷表揚。
例如,在教學完《下雨??泛螅?蟛糠盅??唇淌Φ囊?笸瓿閃俗饕擔??幸幻???揮邪匆?蠡?鲇甑牟煌?巫從肷?剩??譴油返轎不?氖淺ざ灘煌?南嚀跤氪笮〔煌?牡恪U廡┑愫拖叱瀆?蘇?齷?媯?瓷先ズ藶遙?鬩殘砘崞?叩廝嫡餳蛑輩皇且環??5?隳芩嫡獠皇且環?芎玫幕?穡空夥??鋝皇淺瀆?思で槁穡恐灰?頤親邢傅亍⒗渚駁鼗匾瀋?睿?駒諮??慕嵌熱ハ胂耄?獠皇且晃恍⊙??雜甑畝撈馗惺藶穡吭諍⒆用怯仔〉男睦錚?磺卸既绱禾斕幕ǘ滸閶だ齠嘧耍??強梢匝≡褡約旱謀澩鋟絞醬?鐨睦锏撓甑男蝸蟆
三、巧用你的評價,讓孩子在激勵中成長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單單改變評價的形式,不干涉學生的想象,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是不夠的,還應抓住評價的時間及機會,根據學生“攀比”的特點,因人而異,因班而異巧妙進行評價。如我校四年級一班是一個相對于同年級其他兩個班課堂紀律稍差的班。這個班學生的個性比較強,我就根據這一特點采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在上《字的聯想》這一課時,當我說出本課的任務時,有的同學管不住自己的嘴說起話了。
于是我走到專心畫畫的劉欣欣身邊說:“劉欣欣畫得真快呀,肯定是全班第一個畫完,而且畫得又好。”“我才不信呢?”正在說話的王善宇插嘴說。我接著說:“那你就和她比一比,看誰畫得又快又好。”他聽了我的話趕緊動手畫了起來。在我的鼓勵下,又有幾名同學加入了比賽,教室里只聽到“刷刷”的畫畫聲。
再上課時,我剛進入教室,王善宇就舉起他設計的“字”說:“老師,我畫得好看嗎?”我不無遺憾地說:“你畫得真好,可惜同學們在上節課上沒看到你的作品,因為你只顧玩沒有完成,如果你再這樣,同學們還是看不到你的作品。”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他的壞毛病改了不少。但我知道要想完全改善他們的課堂紀律還需要長久的努力,我將繼續堅持。
為此,我在每節課中都毫不松懈,在我的努力下,他們的美術課紀律有了很大進步。
總之,只要我們本著保護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審美及綜合能力的目的,在評價過程中運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說、敢畫、敢做,那么,我們的評價過程就不會偏執,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作用也就真正落實到位了。這符合新《課程標準》“為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的理念,也符合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