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宜賓市地處四川盆地南緣,轄兩區8縣,總幅員面積13282km2,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50mm~1168mm,年平均日照數為1000h~1130h,無霜期334d~360d,境內江河縱橫,岷江、金沙江交匯形成長江,海拔500m~2000m的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壩僅占8.1%。宜賓的自然條件適宜多種竹類生長,為發展竹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1宜賓竹產業發展現狀
宜賓具有悠久的栽竹、用竹、食竹歷史,竹文化的發掘較深入,竹產業鏈相對完善,竹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突出,具備與酒、茶形成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的潛力。
1.1竹資源現狀
全市現有原生竹種13屬58種,主要有慈竹、黃竹、楠竹、苦竹、水竹、西鳳竹、綿竹等,近10多年來又先后引進栽培雜交竹、麻竹、甜(苦)龍竹、巨竹、粉單竹等優良竹種,為四川竹種資源富集區域。截止2010年底,宜賓市竹林面積總計183223hm2,其中毛竹7320.4萬根,慈竹栽植面積42106hm2,占總面積的23%;硬頭黃36284hm2,占總面積的19.8%;毛竹25635hm2,占總面積的14%;撐綠竹22945hm2,占總面積的12.5%;綿竹7139hm2,占總面積的3.9%;麻竹3627hm2,占總面積的2%;西鳳竹2583hm2,占總面積的1.4%;方竹1701hm2,占總面積的0.9%。已建成的世紀竹園栽植有宜賓適生竹類近300種,為竹知識科普和教學基地。
1.2竹產業發展現狀
截止2010年,宜賓市竹產業總產值36.9億元,竹產業就業人數168464人,全年農民收入5800元,其中315元來自竹產業。竹產業發展現狀為:
1.2.1一產業基地建設成效明顯。截止2010年底,全市建成竹林基地183223hm2,其中長寧縣竹林基地面積41840hm2,其次江安縣竹林基地面積為30834hm2,竹林面基地積相對較多區縣為宜賓縣24078hm2,屏山縣20823hm2,興文縣14702hm2。按用途分類,紙漿竹林116993hm2,占總面積的63.9%;筍材兩用竹林40425hm2,占總面積的22%;筍用竹林8717hm2,占總面積的4.8%;生態公益竹林8598hm2,占總面積的4.7%;材用竹林8490hm2,占總面積的4.6%。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基地培育、種植、采集在內的一產產值共計8.1億元。
1.2.2二產業竹加工初具規模。全市竹加工利用已突破了竹簧、竹雕、竹編、竹刻等傳統加工利用領域,發展到造紙、建筑、輕工、食品、家具、包裝等行業,已形成以竹漿造紙、竹藤家具、竹建材、竹工藝、竹食品五大系列的竹加工體系,現有宜賓紙業、天竹公司、華盛紙業、竹海紙業、長順公司、升達地板、盛園筍業等一批加工企業,其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主要產品有新聞紙、包裝紙、復印紙、打字紙、草紙、竹工藝品、竹家具、竹筷、鮮切筍、保鮮筍、筍干、筍片、筍絲及罐頭鹽漬筍等。截止2010年,全年竹加工業實現產值19.2億元。
1.2.3三產業竹生態旅游前景良好。竹生態旅游與竹文化緊密相關,竹生態旅游作為竹三產業的重點,正在蓬勃興起。全市現有蜀南竹海、興文?k王山、江安仁和雜竹海、長寧梅硐石竹海、屏山龍華、宜賓縣越溪河等竹林景區景點,以蜀南竹海竹生態旅游最具規模。截止2010年竹三產業實現產值9.6億元。
2存在問題與不足
2.1竹產業總產值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截止2010年,全市竹產業總產值36.9億元,一產8.1億元,二產19.2億元,三產9.6億元,三產比例為22∶52∶26;浙江安吉2008年竹產業總產值108億元,三產比例為7∶59∶34。對比發現,我市竹林基地面積是浙江安吉的2.5倍,竹產業對資源消耗的依存度明顯高于浙江安吉,林產品附加值不高,三產比例太低。同時,一產業中宜賓適應性很強的綿竹比例僅占總面積的3.9%,品種結構仍需調整;二產竹加工偏重于竹漿造紙,竹藤家具、竹筍加工、竹地板、竹人造板占有比例較小,竹炭和竹保健飲品暫為空白;三產業過度依賴蜀南竹海和興文?k王山的門票收入,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不全,竹生態旅游沒有充分實現經濟和社會價值,竹文化市場化、產業化力度不夠。
2.2經營技術差,森林質量不高。截止2010年底,宜賓市低產竹林面積69552hm2,占總面積的38%,低產竹林畝單產常見為0.5t~0.8t,除部分地方自然地理條件差這一因素外,與林農經營管理水平低密切相關。竹林質量不高表現在上述品種結構不合理外,與內陸地區長期粗放式經營林木的傳統習慣分不開。浙江安吉及福建建甌等地采用現代經營技術,對竹林精耕細作,每hm2產竹片45t以上;我市林農(內陸大部分地區)多采用傳統經營管理方式,通常在初次栽植時使用底肥,栽植成活后不再進行追肥、松土、撫育等措施,基本沒有使用測土施肥、配方施肥技術。對竹農的宣傳培訓還不到位,竹農對竹產業發展致富的信心仍然不足。
2.3缺少龍頭企業,缺少知名品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乏力,竹業企業科技含量低,缺乏新興產業企業。全市從事竹業加工企業共計175家,產值上億元的僅有5家,上5000萬的有3家,其余大多為微、小企業或者作坊,全市涉竹企業基本沒有研發團隊。
2.4資金投入不足,科技隊伍參差不齊。截止2011年,落戶宜賓直接用于竹業科技的資金不足500萬元,各區縣對竹業科技的重視程度不夠,人員使用存在一崗多責,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不夠,導致科技支撐竹產業乏力。
2.5缺少竹產業集群(園區)。在宜賓市目前主推的13個工業園區中,缺少以竹類加工利用為主的園區。走訪調研長寧、江安、南溪,我們的竹加工企業零星分布,不具備集群效應和規模效應,還未形成完整產業鏈。宜賓竹產業目前重點還是污染較重的竹漿箔,缺少竹地板、竹炭、竹保健飲品等高端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基本沒有出口創匯企業和品牌。
3宜賓竹產業發展對策
3.1理清思路,提高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