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管理相關
一、概況
汕頭龍珠水質凈化廠設計日處理污水量為14萬立方米,一期工程7萬m丫d于1998年6月建成投人試運行,二期工程7萬m3/d也于1999年全面建成投產。工程采用A“/0氧化溝處理工藝,具有脫氮除磷功效。處理后的尾水直接排人汕頭港。我廠運行初期,出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不好,后來經過對工藝運行參數的不斷調整,使出水的NH3一N、TP的去除率由60寫、30%提高到80%、55%,獲得了較理想的脫氮除磷效果,出水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一2。。2)二級標準的要求。
二、工藝簡介
1.工藝流程
黃膺圍進水泵站—位于廠區外部,將由市政管道收集來的城市污水提升進廠區進行處理。
預處理—含細格柵、曝氣沉砂池,將污水中的大塊污物和砂粒等去除,保障后續處理設備的安全。
氧化溝—分厭氧、缺氧和好氧三個區域。厭氧區用于聚磷菌吸收低分子有機物并釋放體內的磷;缺氧區用于反硝化;好氧區用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氨氮,同時,在厭氧狀況下被釋放的磷和污水中的磷在好氧條件下被聚磷菌超量吸收,并通過排放剩余污泥達到除磷效果。
二沉池—用于分離氧化溝出流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和水,出水排人汕頭港。
污泥泵房—將從二沉池分離出來的活性污泥回流至氧化溝再參與生化處理,部分泵送至污泥濃縮池進行脫水處理。污泥濃縮池—將污泥進行重力濃縮,減少污泥體積,上清液排人廠區下水道,濃縮污泥由污泥泵提升至脫水車間處理。
脫水車間—采用進口離心脫水機對污泥進行離心脫水處理,并投加高分子絮凝劑提高污泥脫水性能,污泥經離心機脫水后,含水率降至80緯左右,泥餅外運用作綠化、農田肥料。
2.工藝機理
(1)生物脫氮
在A,/O氧化溝工藝系統中的菌種主要由硝化菌、反硝化菌及聚磷菌組成。在好氧段,硝化菌將污水中的氨氮及有機氮氨化成氨氮,再通過生物硝化作用轉化硝酸鹽;在缺氧段,反硝化細菌將內回流帶人的硝酸鹽通過生物反硝化作用,轉化成氮氣逸人大氣中,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
(2)生物除磷
生物除磷是通過厭氧、好氧交替變化的條件進行的。在厭氧段,聚磷菌能吸收污水中的乙酸、甲酸、丙酸及乙醇等極易降解的有機物,貯存在體內作為營養源,同時將體內存貯的聚磷酸鹽釋放出來,以便獲得能量。在好氧段聚磷菌將體內存貯的有機物氧化分解,產生能量,同時將污水中的聚磷酸鹽超量吸收至體內,以聚磷酸鹽的形式貯存起來,并以排放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達到去除磷的目的。
三、工藝參數的調控
AZ/O氧化溝生化處理工藝是有機物去除、脫氮、除磷三種功能的結合,因而對其工藝參數的調控必須同時兼顧以上三方面的要求,才能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根據我廠多年的運行經驗,將AZ/O氧化溝生化處理工藝中要調控的工藝參數歸納如下:
1.回流比(R)的調控
理論上提高回流比(增加進人氧化溝微生物的量)可得到較高的脫氮除磷效果?;谶@種認識,初期運行我廠采用的回流比是120~150%。運行一段時間之后,將回流比降至50一60%時,發現脫氮除磷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微生物在厭氧段進行磷的釋放和在缺氧段進行反硝化脫氮反應必須有充足的有機物,才能保證上述兩種反應順利進行。按理論計算,當污水中的碳氮比大于2.86時,有機物可滿足需要,但由于BOD。中的一部分有機物并不能被聚磷菌、反硝化菌利用,因此實際運行中應控制碳氮比大于4.0,碳磷比大于45,而本廠進水水質偏低,使多年來碳氮比、碳磷比達不到大于4.。
和45的要求,故提高混合液回流比并不能提高脫氮除磷率。相反,混合液回流比過高,降低了厭氧段、缺氧段、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時間,使硝化、反硝化及磷的釋放不能充分進行,反而限制了氮、磷的進一步去除。
2.混合液配比的調控
進水與外回流污泥在混合井混合后以混合液的形式進人氧化溝,以前我廠混合液全部先進入厭氧段。現改為30~40%進人厭氧段,60~70寫進入缺氧段,除磷效果更明顯。這是因為一方面進入厭氧段的硝酸鹽及溶解氧的濃度降低,確保了聚磷菌在厭氧段能充分釋放磷;一方面又使混合液在厭氧段的水力停留時間延長,從而在好氧段能超量吸收磷,得到較好的除磷效果。
3.溶解氧(DO)的調控
A“/O氧化溝分為厭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三段。根據脫氮除磷機理,把DO控制在好氧段為1.5一2.smg/L、厭氧段DO<0.Zmg/L、缺氧段DO<。.smg/L。DO太低會抑制硝化作用,太高則會使DO隨內回流進人缺氧段,破壞缺氧段的環境,降低了脫氮效果。本廠在試運行初期,由于缺乏經驗,AZ/O氧化溝DO平均值達到3.smg/L,導致氮的去除效果降低,后來把DO控制在1.5一2.smg/L,脫氮效果才有了明顯提高。
4.混合液濃度(MLSS)的調控
控制A“/O氧化溝各段的DO值,不僅要靠調節曝氣設備的臺數,還應控制好氧化溝中混合液濃度(MLSS)的值。在其它工藝參數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排泥,則會導致MLSS升高,即混合液中微生物增多,為維持它們的正常生長,必須加大供氧量才能保證系統穩定運行。根據有關文獻資料,都要求A,/O氧化溝工藝要有較低的BOD負荷及較長的污泥齡,故MLSS通常取3一49/L,但經運行發現較高的MLSS會導致二沉池出水的55偏高(俗稱“跑泥”現象)。這是因為進人我廠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偏低,滿足不了過量的微生物的需求,導致部份微生物死亡,而且在總供氣量不變的情況下,單位微生物所吸收到的氧氣量也將下降,導致部份微生物缺氧致死。經多年摸索,我廠將MLSS定在2~2.59/L之間,也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并節約了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