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宗教文化論文
藏、羌等民族是發源于青藏高原而且一直在高原繁衍生息的民族,今天的藏族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帶,而羌族則分布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帶。馬長壽指出“羌族之融合于漢族有三次。其一,在春秋戰國時期,羌民入中原;其二,在魏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其三,隋唐時期,秦隴地區羌族漢化,河湟及四川西北一部分羌族藏化。”[1]至今生活在漢藏兩族之間的羌人,固守著川西康區以及岷江河谷雪山臺地,其傳承至今的羌民族宗教文化,成為青藏文化的有效構成,并與道教、苯教及藏傳佛教歷史文化淵源深厚。
一、羌民族宗教信仰的主要內容
羌民族宗教文化是從本土的自然宗教發展而來,并與周邊族群民族宗教文化不斷涵化,呈現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有“萬物有靈”、祖先崇拜等主要內容。
(一)萬物有靈
羌民族宗教文化是以原始宗教文化為主體的宗教文化體系,特征是萬物有靈,多神崇拜。第一,從崇拜對象看,羌族原始宗教文化信仰最初是以外在于人的自然存在物為主。如崇拜天神、山神、太陽神、火神等自然神靈和牲畜神、羊神、猴神、牛神、樹神、青苗神、五谷神、花神等動植物神靈。這種以自然物為直接對象,通過賦予自然物以靈力而加以崇拜是原始宗教最基本的信仰特征。第二,從崇拜儀式看,原始宗教崇拜方式一是對神力單純的敬畏與崇拜,二是主體運用神力,即主要通過巫術等特殊的方式以求獲得超自然力量。第三,從祈禱與祭祀看,雖然人文宗教仍然存在祈禱與祭祀,但原始宗教信仰祭祀的對象不單純指神靈,也包括精怪、鬼魂、祖先或動植物。祭祀的方式是運用犧牲并舉行莊重的儀式,而其中最能體現其原始性的是供奉犧牲品。至今羌族在祈禱與祭祀中仍保留羊祭、砍雞、吊狗等宗教習俗。
(二)圖騰信仰
[2]神話為圖騰信仰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圖騰信仰的故事大體上有三種類型:一是講述創世者或造物者的故事,如崇拜虎圖騰的彝族認為天地萬物是由虎化生的。二是講述氏族救星的故事,如羌族崇拜白石就屬于這一類型。古羌人居住在甘青高原,其雪山(高山)崇拜信仰產生是很早的,在古羌人的觀念中,雪山似乎就是一塊巨大的白石。相傳古羌人在被魔兵圍追時,幸遇天神的三女兒從空中投下三塊白石變成三座大雪山,擋住魔兵,羌人才化險為夷。同時,傳說“蒙格西把火藏在石中,交給燃比娃,并說‘:兩石相擊,即可出火。’燃比娃藏石于身就往凡間跑,……從此凡間才有了火種。”[3]羌人“白石在,火就在”的獨特觀念產生形成,并進而使白石生火與人類的生育觀念以及氏族昌盛相溝通,白石在古羌人心目中具有了生殖功能和闡釋族源以及庇佑氏族的功能。三是講述氏族始祖的故事。羌民族關于白虎的信仰就與羌族祖先爰劍被白虎所救的神話傳說有關。《后漢書•西羌傳》記載“羌無戈爰劍者,秦歷公時為秦所拘執,以為奴隸。不知爰劍何戎之別也。后得亡歸,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巖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劍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為其蔽火,得以不死……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4]
(三)自然崇拜
圖騰信仰與自然崇拜僅一步之遙,從圖騰信仰到自然崇拜,萬物有靈是兩者之間的紐帶,而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觀念與神話密切相關。茅盾指出“所謂‘神話’者,原來是初民的宇宙觀,宗教思想,道德標準,民族歷史最初期的傳說,并對于自然界的認識等等。”[5]傳說在羌戈大戰中,羌族祖先智改巴得到天神的幫助“以白石擊葛,葛負重傷,隨即逃遁。智持棒追之,途中遇一女,女代葛對智說‘:葛已留言,他的本利都不要了,今已逃往巴若居谷(山后),請你勿追’。智說:‘你對他說,自今以往,常年落雨之處,我居之;常年落雪之處,葛居之。我便不追。”因此,一般來說,最初引起人們發生宗教觀念的對象是自然界那些與人類生活有直接利害關系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原始人一方面畏懼這些自然現象的神秘,另一方面又期望能控制和利用這種力量,于是通過神話將自然界、自然力加以神化、人格化,創造出各種自然神。古代羌族的白石崇拜、火崇拜和虎崇拜應運而生。后來,部份羌人向西南遷徙,逐漸演變成農業民族,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影響,太陽崇拜、山神崇拜、樹木祟拜逐漸發達起來。
(四)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繼圖騰信仰、自然崇拜之后被中國西南各少數民族所虔誠信奉的一種原始宗教。其產生的理論基礎是“靈魂不死論”。西南各少數民族認為萬事萬物皆有靈魂,人也不例外。人的靈魂是永遠不會死的,人死是靈魂離開身體的表現。人活著時,靈魂附于體內,人死后,靈魂或獨立存在,或棲附于它物,或往來于陰間世界和陽間世界,或游離于死者的村寨、住所附近等。他們把鬼分為善鬼和兇鬼,善鬼能保佑自己(如父母之鬼),兇鬼能制造禍端和疾病、饑餓、寒冷等。因此凡遇禍端便請祭司驅鬼或祭祀,以祈求兇鬼息怒或憐憫人類;善鬼也要不斷祭祀,否則就會成為惡鬼害及人類。在這樣一種觀念支配下,西南各少數民族對祖先的崇拜幾乎到了狂熱的程度,具有神秘色彩。
萬物有靈觀念以及進而發展成鬼神觀念和祖先崇拜,形成原始宗教文化思想的主要內涵。羌民族宗教文化中的祖先信仰也經歷類似的歷程,天神之下的祖先神靈,包含阿爸木比塔,以及寨盤業主、民族英雄和角角神、家族祖先神靈等等。[7]羌民族祭祀鬼神的真正意圖也在于“求其德”,即祭祀鬼神的真正目的不在鬼神,而在人事。對鬼神的祭祀是人們對已逝父母的孝的繼續,在祭祀中,人們體悟到對死者承擔著的不可推卸的倫理責任,并在死者神靈的觀照下產生敬畏之心,使生者的倫理行為得以規范。即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蓋終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慎之;遠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8]通過追憶祖先的功業和民族英雄事跡,教化后人,不斷增強民族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