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語言文化
1992年,胡文仲教授首次撰文提出了“文化教學”這一概念,即在外語教學中將語言教學與所學語言國的國情、文化知識及語言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識融為一體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即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要求》)把商務英語本科課程劃分為四大模塊:語言知識與技能、商務知識與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素養,并由此構成商務英語專業三大課程體系:語言類課程、文化類課程和(全英)商務類課程。可見我們在培養商務英語人才時要以語言、商務知識與技能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應該要突出對學生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才能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雖然在我校商務英語本科專業課程中,英語文化類課程所占比例較少。但實際上,這三大課程體系有交叉融合的部分,通過改革現有的語言類和商務類課程的教學,合理融入商務文化的內容,也能有效地實現對學生國際商務文化知識的傳授。
筆者在擔任大四上學期商務英語專業《商務人力資源管理》(英文)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企業招聘和甄選,設計了從工作描述到模擬面試的情景教學實踐環節,學生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和考試中來。
當時多數學生正在找工作或實習,后來應學生要求又補充了一些商務禮儀方面的知識。隨后的訪談和問卷表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而忽略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于是筆者便開始嘗試在原有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如在語言知識和技能課內創設相關的文化實踐環節,既能讓學生探究文化知識,實踐所學語言知識和技能,又能在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也兼顧了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一、論商務英語口語課和國際商務禮儀課程的整合
(一)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商務禮儀知識現狀調查
筆者在2009年10月以班級為單位抽樣調查了商務英語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商務秘書方向)學生商務禮儀知識了解的狀況。問卷設計了20道判斷是非禮儀知識測試題和8道學習動機及個人信息問題。1.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開設《社交禮儀與文化》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普遍得分較高。禮儀課在工商管理學院和文學院作為專業基礎課或專業選修課等均有開設,但并未在我校商務英語專業開設。問卷中,有97.65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開設商務禮儀課;100%的學生認為學習商務禮儀知識有助于提升個人形象,對目前找工作和參加面試和未來的工作很有幫助。100%學生認為學校應開展禮儀培訓,并贊成學習禮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實踐而不是理論學習。
2.本調查對學生禮儀文化知識掌握程度與學生的語言專業學習成績①進行了相關性的研究,發現學生的禮儀文化成績與個人的語言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可見,學生的語言水平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文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的基礎是語言教學。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水平,才可能更深刻地理解和體驗并實踐外國文化。
[1](P19—20)問卷結果表明,學生有學習商務禮儀的需求,良好的語言水平有助于學生的文化學習。在目前我校商務英語專業沒有開設商務禮儀課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語言學科教學中融入商務禮儀文化內容。在跨文化商務交往中,不可能有不講究商務禮儀規范的純粹的商務語言交際,也沒有脫離語言交際的純粹的商務禮儀,因此有必要在口語課中融入商務禮儀的實踐。并且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在短期內提高商務實踐技能和就業能力。
(二)傳統商務口語和國際商務禮儀課程教學的局限性
1.目前商務英語教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學生的口語比較標準而流利,但卻不能很好地和外國人溝通,特別是在一些國際會議和商務談判場合,他們的英語溝通能力可以說是遜色于那些口音濃但英語溝通能力卻很好的印阿人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美國外語教學專家WinstonBrembeck曾說過:采用只教語言,不教文化的教學法,只能培養出語言流利的大傻瓜。Birdwhistell的研究證實: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高達65%-70%的信息是通過無聲語言獲得的,有聲語言傳遞的信息僅占30%-35%。[2](P50)并且,非語言交際行為的失誤往往比語言方面的錯誤導致的后果更嚴重。
可以想象,一個不怎么會說英語的人在和英語國家的人交談時,對方往往會包容、諒解其語言方面的錯誤;相反,若一個人英語流利,在交談過程中易給對方造成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交談的“錯覺”,而當雙方的非語言行為出現沖突時,往往會造成交際失敗。傳統的商務英語口語課堂操練側重于商務基本詞匯和語言技巧,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盲點,這就導致了學生交際能力的片面性,即:語言交際(verbalcommunication)能力較強,而非語言交際(nonverbalcommunication)能力欠缺。只教語言而忽略非語言的交際的課堂,就不是完全的和成功的教學。
2.國際商務禮儀文化的課程內容很多地涉及到前面提到的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但禮儀實踐課在許多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并未開設,即使有開設,側重的也是禮儀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操練,學生實踐技能的語言也主要以漢語為主。用漢語進行以英語為主要工作語言的國際商務規范訓練,是忽略英語語言規則的,不全面的跨文化交際教學。
(三)整合口語和禮儀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課程整合
(CurriculumIntegration)指的是在原來相互分裂的各門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基礎上,將這些課程綜合化。
1.整合兩門課程的實踐內容是實現對學生全面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要求許多教學研究告訴我們,語言教學實際上是一種文化教學。[3]
同時,文化教學必須跨越文化知識層達到文化理解。[3]文化實踐教學能有效地實現文化理解,因為讓學生在文化實踐中體驗文化,才能使學生成為一個積極的學習者和實踐者,從而學習理解文化,形成積極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1](P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