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態保護論文
城郊結合部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城市與農村的過渡區域,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橋梁和紐帶,具有城市環境和農村環境的雙重特性。從生態學角度看,城郊區域是經人類加工改造形成的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既具有自然系統的資源、能源等物質來源的功能,滿足城鎮發展的需要、維持城鎮居民的生存,也具有人工系統的生產、生活、經濟開發活動等功能,推動社會的發展。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經濟開發活動以及城市膨脹引起環境問題的轉移導致城郊環境面臨資源消耗大、環境質量下降、生態失衡嚴重、污染加劇等環境問題,有的甚至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在環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全面地對城郊環境的基本特征和環境現狀進行研究,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污染治理與控制措施,以改善城郊環境現狀,提高環境質量,實現城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維持城郊環境的生態平衡,更好地為城市和農村的發展服務。
1城郊環境的基本特征
城郊環境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受人類活動干預較強,雖從鄉村演變而來,但在結構和功能上又異于一般的鄉村。隨著城市中心區的人口膨脹、土地資源緊張、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導致中心區的人口和工業企業向郊區疏散,因而城郊環境有著明顯的空間遞變序列,既有城市環境問題的轉移和延伸,同時又受自身經濟活動影響所導致的環境問題,因此表現出獨特的空間分異特征。
1.1城市化特征城
郊作為城市邊緣地帶,表現出城市初期發展的過渡性特征,具有農村沒有的空間、地理和資源優勢,社會、經濟活動頻繁,人口相對集中,經濟和交通相對發達,由城市膨脹轉移而來的工廠企業較多,環境壓力大,污染嚴重。
1.2農村本原特征
城郊環境具有顯著的農村特征,仍以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業等產業為經濟主體。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人口密度較小,社會結構和經營形式多樣化。受自然資源和經濟條件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和差異性。
1.3復合型多源污染
城郊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物質保障和經濟的有力補充,時刻進行著物質能量的流動和轉化加工。工廠企業生產活動產生的三廢物質的排放、種植養殖業發展引起的農藥和有機污染物的排放、城鎮居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交通運輸產生的尾氣排放等使得城郊環境污染由過去單一性的生活性污染轉變成工業、農業、服務業、居民生活和交通運輸等復合型多源污染。
2城郊環境現狀
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城郊區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大量工廠企業的興起、工程建設、種植養殖業的發展等在推動城郊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加上城市急劇膨脹而轉移和延伸過來的環境問題,使得城郊環境面臨內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導致城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下降,大氣污染加劇,水質惡化,自然資源破壞等嚴重問題。
2.1生態破壞嚴重,環境質量下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郊區經濟開發活動日益增多。由于小型工廠企業的大量興起、種植養殖業的發展等盲目開發的程度不斷加深以及資金條件的限制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得城郊區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環境質量持續下降。目前,城郊生態環境面臨的嚴重嚴重問題主要包括工廠企業的興起對農田、林地等資源的侵占和毀壞;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物質對大氣和水體的嚴重污染;種植養殖業發展帶來的化肥、農藥和禽畜糞便等有機污染物導致土壤質量下降和水源水質惡化,以及居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引起的城郊環境臟、亂、差。
2.2大氣污染嚴重,污染物質組成復雜
城郊環境大氣污染物質來源廣,組成復雜。目前引起城郊大氣質量下降的污染物主要來源有3個:一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由于燃料燃燒不充分而產生的含大量煙塵、碳氫化合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質的煙氣排放;二是企業生產過程中由于工藝、設備的落后以及加工產品的特殊性引起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有毒有害氣體排放;三是城郊區繁忙的交通運輸引起的粉塵和汽車尾氣大量產生。這些大氣污染物不僅嚴重影響城郊地區的空氣質量,造成能見度下降,還容易引起呼吸道等多種疾病,嚴重危害居民的身體健康。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特定的光照條件下,易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具有強刺激作用光化學煙霧,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造成危害,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還會引起酸雨及酸沉降,對居民健康、動植物生長以及建筑物壽命等影響極大。
2.3水質惡化,水體質量下降
城郊環境尤其是水資源相對豐富、水系發達的城郊區面臨的水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導致城郊區水體質量下降的污染源主要有5個:一是工廠企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含汞、鉻、鎘等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廢水;二是居民生活產生的含氮、磷等有機營養物質的生活污水;三是通過徑流進入水體的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而過剩的農藥和化學肥料等物質;四是養殖業生產中飼料添加劑和抗生素的濫用及禽畜類糞便的排放;五是隨雨水徑流和滲透進入水體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固廢物因長時間堆放和分解產生的重金屬、放射性及酸堿等污染物質。大量含N、P等營養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富營養化,使水體中的藻類大量繁殖,導致水中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危害性極大。有機污染物質在好氧分解過程中也需消耗水體中大量的氧,同樣也會引起水生物窒息乃至死亡,造成水質惡化,導致水體綜合質量下降。重金屬、有機農藥和某些持久性有機物質還通過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等作用,最終以水產品形式危害人體健康。
2.4土壤質量下降
土壤質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農業生產活動過程中化學肥料和有機農藥濫用的直接影響、進入土壤的工業廢棄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禽畜糞便和垃圾中的有害細菌引起的。進入土壤的這些污染物質一旦超過土壤凈化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結構的改變,土壤組成成分比例失衡,使得土壤質量下降,影響植物生長。土壤中的污染物經遷移和轉化、食物鏈傳遞,最終影響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