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演講稿
同志們:
今天召開這次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年全市財政工作情況,分析當前財政經濟形勢,部署年全市財政工作任務。市政府對這次會議十分重視,曹市長親臨會議并做了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去年取得的工作成績,提出了新形勢下做好財政工作的目標要求,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局黨組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年全市財政工作回顧
年,是財政發展史上極不尋常的一年。各級財政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克服了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效益下滑,油價低位徘徊和結構性減稅政策集中等一系列困難,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沉著應對金融危機挑戰,圓滿完成了全年財政收支預算任務,全市財政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收入80.87億元,增長13.9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八位。分級次看:市本級完成37.44億元,增長15.11%;縣區級完成43.43億元,增長13.02%。回顧總結過去的一年,我們主要抓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擴投資、保增長,全力支持經濟企穩回升。年,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千方百計擴大投資,拉動消費,促進了全市經濟企穩回升。一是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一年來,各級共爭取中央、省擴大內需資金16.26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資金2.6億元,落實地方配套資金3.53億元,爭取擴大內需項目118個,為推進“四區一城”和“三路兩港一場”等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強的財力支撐。同時,加強與上級部門的跟進對接,加大政策爭取力度,為推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又好又快批復做出了積極貢獻。二是大力支持企業發展。為有效應對危機,全力支持打好擴大投資突破戰、企業運行保衛戰和結構調整攻堅戰“三大戰役”,各級財政部門積極建議黨委政府出臺了42項扶持企業政策,投入資金達2.4億元,對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支持設立小額貸款公司4家,參股省再擔保公司3000萬元,發放互助自保資金1.68億元,幫助申報上級補貼擔保機構資金1400萬元,改善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緩解了企業融資難問題。認真落實減免稅費政策,全市共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5279萬元,減輕了企業負擔,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引進和鼓勵股份制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設立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兩反一保”和出口信用保險工作,促進了我市外向型經濟發展。三是積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市財政安排資金5774萬元,設立了促進高新技術創新、服務業和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的七項扶持資金,加大對結構優化、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扶持力度,支持加快實現“兩個轉變”。四是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撥付資金3891萬元,積極推進了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以舊換新工程,有效啟動了農村消費市場。
(二)強基礎、惠“三農”,財政支農力度明顯加大。我們堅持把支農惠農作為財政工作的重點來抓,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大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市財政籌集撥付資金1.5億元,保障了“三網”綠化、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科技等重點項目建設。各縣區也積極籌集資金,支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二是落實農業生產補貼政策。全年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綜合直補等涉農補貼1.54億元,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市級投入財政資金1200萬元,重點扶持30家農業龍頭企業,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四是積極支持農村綜合改革。市財政撥付資金914萬元,增加村干部薪酬待遇,進一步完善村級組織運轉保障機制。籌集資金273萬元,開展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積極探索破解農村公益事業難題的有效路徑。
(三)惠民生、促和諧,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充分發揮財政部門在特殊時期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穩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進社會和諧。一是支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投入資金4137萬元,提高了城鄉低保補助標準。籌措資金2510萬元,支持建設城鄉安居住房1000套,落實廉租住房1200套;繼續完善社會救助和災害救助制度,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支持開展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農民養老難問題實現破題。二是大力推進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年,各級撥付資金8537萬元,支持開展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籌集資金705萬元,用于283處城鄉衛生服務設施建設,投入資金751萬元,支持實施基本藥品零差價和政府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讓老百姓能夠看得起病、吃上平價藥。三是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扎實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農村小學和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定額分別提高到400元和600元。市級安排資金1000萬元,實施了全市中小學校舍抗震安全改造和農村中小學“兩熱一暖一改”試點工程建設;科學制訂化債方案,按上級要求及時開展清理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工作。市財政投入資金6600萬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保障了職業學院基建和技術學院東遷等重點項目建設。四是積極促進就業。認真落實減輕企業負擔、特別職業培訓等就業援助政策;大力實施稅費減免和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激勵政策,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年市財政發放各類就業補貼1025萬元,特別培訓券4158張,有力的促進了就業。一系列民生政策的落實,體現了理財為公、用財為民的財政工作宗旨,促進了社會和諧,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四)促改革、增活力,財政運行效率不斷提升。我們堅持以改革促工作,以創新上水平,精心謀劃、穩步推進各項財政改革。一是調整完善了市與區財政體制。進一步理順了財政收入分配關系,建立市與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機制,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二是深化部門預算改革。依托“金財工程”應用支撐平臺,開發了預算指標管理系統,完善了部門預算基礎信息庫,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和管理,提高了預算的準確性和透明度。三是加快推進國庫管理改革。規范、整合財政資金管理流程,確定了預算指標管理、支付管理等18項核心業務流程,國庫管理的制度體系和技術支撐不斷完善;順利推進公務卡改革,改革覆蓋到所有市級預算單位,提高了公務消費支出透明度。四是實施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按照“明確責任、分類負擔、收支脫鉤、全額保障”的總體要求,爭取省政法體制改革經費4682萬元。五是積極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通過規范管理和監管核查,政府采購工作實現了采購質量、中標人資質和財政資金節支率的“三個確保”。年,市級完成采購合同金額13億元,節約資金1.7億元,節支率達11.56%。《中國財經報》連續七篇報道,對政府采購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六是推動實施交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按照“權責統一、專款專用、保障改革”的原則,摸清底數,理清賬目,向上爭取改革經費1.49億元,理順了交通財政財務管理體制,促進了我市交通事業發展。七是財政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金財工程”開發并成功應用了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工資管理等七個子系統,完成了第一階段建設任務,滿足了“財稅庫行”各部門對財政核心業務的需求,實現了一體化管理。各項改革的順利推進,進一步完善了公共財政體制,為提升財政管理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