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互聯網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為加快新媒體產業發展,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設立合資公司,聯合建設和運營“中國手機電視臺”,發展3G手機電視業務。二者的強強聯手,預示著在移動互聯網這個平臺上即將展開的新一輪“廝殺”。
筆者試從傳統電視媒體的角度出發,淺析在移動多媒體這個產業鏈上,電視媒體首先作為內容提供商完成與移動網絡的對接,繼而發展為內容集成商,同時參與網絡運營、乃至參與終端產品的研發。
第一步:“跑馬圈地”完成在移動媒體領域的產品擴張。
中國互聯網協會表示,中國的互聯網目前已經進入了在線與無線相攜并進的時代。有報告稱,互聯網用戶2012年將完成向移動互聯網的遷徙,年增長量維持在1億戶以上;同時隨著用戶以及應用終端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在2013年的年營收將突破6000億元。
(一)移動媒體業務在傳媒產業
中占主導地位并將保持增勢中國社科院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共同發布的《2011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指出,2010年中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為5808億元,其中,移動增值業務規模占傳媒產業總體市場31.9%,與上年相比略有增長,仍是傳媒產業主要組成部分。(見圖1、2)2010年是我國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亦是承上啟下的一年,中國傳媒產業的規模與結構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一年,新媒體產業的產值規模已經與傳統媒體基本持平,占據了整個傳媒產業的半壁江山。在報紙、圖書、期刊、電視、廣播、電影等傳統媒介形態不斷尋求突破和變革的同時,新媒體的媒介形態也在迅速變化中逐漸形成了基本架構,即門戶網站、搜索、社會化媒體、寬帶視頻、網絡游戲、電子商務、云端存儲、手機移動媒體等七大板塊,其中移動互聯網是重要增長動力。
(二)移動媒體領域已經成為各
媒體角逐的新戰場以新華手機電視為例,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開播,2010年初在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平臺上實現收費運營,同時搭建了自己的內容服務平臺和播控平臺,與終端廠商開展合作。目前新華手機電視和新華社中英文電視臺均已在蘋果手機系統以獨立的客戶端上線播出??磥頍o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不約而同地把自己的戰略重點指向了移動互聯網這一硝煙待起的領域。
(三)中國手機電視應推出多個產品覆蓋市場
一是要率先啟動“手機視頻新聞”,吹響進軍移動媒體領域的號角。
傳統電視媒體不僅擁有較強的品牌優勢,而且擁有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記者隊伍,而這是其他新媒體組織所望塵莫及的。所以傳統電視媒體應該借此優勢,使之成為向移動領域進軍的突破口。
二是要積極開發“手機游戲”,迅速實現盈利。
《憤怒的小鳥》在電腦和手機終端的下載次數突破了3億次,引發了業界對手機游戲爆發式增長的期待,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手機游戲潛力的無盡猜想。在九城、盛大等游戲巨頭的未來規劃上,手機游戲占據了不小的份額。盛大游戲業已正式對外發布了Gamelive移動游戲開放平臺。
三是要重視發展“手機電子商務”,做好挖掘“金礦”的準備。
當下無論是淘寶、當當網、京東商城、麥考林等互聯網電子商務的中堅力量,還是蘇寧易購、1號店等電子商務平臺的新興者,都在試圖通過手機商城或開發智能手機客戶端等方式,蜂擁般地布局移動電子商務市場。
四是要研發獨具央視特色的“應用軟件商店”,全方位完成品牌建設。
蘋果手機作為劃時代的媒介產品,不但讓移動互聯網的實現有了載體,而且還向世人展示了AppStore這一獨特的平臺模式。作為最早的、也是最成功的應用程序商店,蘋果的AppStore是創世紀的。它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的新玩法:開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應用商店超過50家,都是以搶奪開發者資源和終端資源為目標的。
第二步:滿足受眾要求,實現臺網聯動,強化傳統電視媒體品牌影響力。
在完成市場布局的同時,要進行內容產品的革新,要充分考慮到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滿足觀眾的需求,讓傳統電視媒體的手機電視節目內容嵌入到目標觀眾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其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所以我們需要首先對手機網民進行細致的分析,以他們的需求作為手機電視內容生產的主要依據。
(一)中國手機網民行為分析
根據圖3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網民的組成有明顯的偏向性,以男性及年齡在20~30歲為主,所以要求我們在內容上要有所偏向,符合主要消費人群的要求。節目類型要以新聞、體育、綜藝類為主,形式上則要求娛樂性強、互動性強、個性化突出。
時至今日,手機絕非僅僅是一種通信工具,其已逐漸發展為一個極具個性的多媒體接收器。目前,移動通信行業把移動通話以外的業務稱為移動增值業務,主要包括為受眾所關注的“信息傳播和個人娛樂”等業務。城鎮中青年人口一直是手機的主要用戶群,其中尤以青少年和商務高端人士對手機增值業務的興趣最為濃厚。他們對手機的關注點正由外觀設計向內容提供轉換,對信息傳播和娛樂休閑等多種綜合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當鼠標或手機觸摸屏從一個超鏈接滑至另一個超鏈接,瀏覽器從一個頁面跳至另一個頁面時,受眾已經逐漸適應了這種跳躍的、非線性的閱讀習慣,同時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變淺,并且容易被分散。這是“眼球經濟”產生的背景,也是手機媒體時代的典型場景。
(二)“找到用戶的需求,滿足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