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會計審計
在市場經濟中,社會審計肩負著審計查證、驗資鑒證、咨詢服務等職責。客觀公正地揭露與反映經濟生活中發生的問題,積極地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提高企業效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是每個社會審計組織生存與發展的保障。但市場經濟是多元利益主體矛盾交織的體系,如何在審計中處理好這些矛盾,是社會審計的重要工作,因此社會審計必須增強公關意識,才能完成受托任務,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使自己不斷成長。本文就增強社會審計公關意識談談租淺看法。
一、增強社會審計公關意識的必要性
1.社會審計組織生存與發展的需要。社會審計組織不同于國家審計機關,其審計監督與服務沒有強制性,只有委托方提出要求才能開展審計與咨詢服務工作,同時,要按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完成工作目標。社會審計組織必須處理好與委托方、被審方及其他有關方面的關系,才能完成委托任務。因此,社會審計組織只有積極開展公關活動,使自己在社會上權立公正、廉潔、熱情的好形象,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才能不斷發展壯大自己。
2、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市場經濟中,由于企業外部多元化的利益主體之間矛盾的交織,企業內部利益主體之間關系的復雜,都需要社會審計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通過審計監督做出鑒證和評判,使相互間的關系得到協調。因此,在社會審汁活動中必須處理好多方面的公共關系,才能圓滿地完成任務,使被審單位的行為合法化、規范化,進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發展。
3.提高審計整體素質的需要。在市場經濟中,國家審計居宏觀調控地位,社會審計居外部微觀監督地位,內部審計居內部監控地位,三者之間必須協調一致,才能實現審計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社會審計處理好與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之間的公共關系尤為必要。
二、社會審計公關的原則
1.熱情服務的原則。社會審計組織要在業務開展中熱情服務,講求禮貌待人,工作一絲不茍,要通過主觀努力達到委托者、被審者及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滿意,使自己在社會上樹立一個好的形象。
2,依法協調原則。在處理審計事項中凡涉及到政策法規的問題,必須堅持依法辦事,不能以照顧關系為由違背法規,使國家或有關利益主體蒙受損失。
3.實事求是原則。在審計或咨詢服務活動中,必須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下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不能為了照顧某一方面的關系而弄虛作假或出具偽證。
4.主動配合原則。一是與國家審計、內部審計或委托人、被審單位主動配合,共同完成好審計任務;二是審計內部部門之間、人與人之間要主動配合,完成審計任務。在審計活動中發揮主動精神,把困難留給自己,方便讓給別人。
5.自我約束原則。在審計活動中要做到依法辦事,廉潔奉公,不收受禮品,不占對方的便宜,不以原則換取物質利益
三、社會審計公關的內容
1.與國家審計的關系。國家審計的重點是宏觀審計監督,重點審計財政、金融等部門和國有資產多的企業或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對眾多企業的外部微觀審計監督則主要依靠社會審計組織。因此,社會審計應與國家審計協調一致,加強對企業的審計監督,接受審計機關或企業(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委托,受托完成審計任務,提高我國審計工作的整體水平。但必須注意保持社會審計的獨立性與公正性,特別是審計師事務所,不能依賴審計機關,依國家審計的權勢靠派任務吃飯,必須自主執出,依靠優質服務拓寬亞務范圍。
2,與各級注協的關系。中注協與審注協已經聯合產生了新的中注協,會計師事務所與審計師事務所都應接受各級新注協的協調和管理,一是嚴格執行《注冊會計師法》及注冊會計師有關專業標準與管理制度;二是及時向同級注協溝通情況,匯報工作,接受管理與監督;三是積極參加各級注協組織的活動;四是按規定交費。
3.與黨政及司法部門的關系。社會審計組織雖然是獨立執業的第三產業,但在業務活動中經常與黨政及司法部門發生關系,處理好這一關系,既有利于社會審計組織的自身發展,又能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社會審計組織按照黨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配合好黨的中心工作(如反腐敗斗爭),完成受托任務,贏得黨政領導的信任,是我國社會審計的特色。因此,對紀檢、監察、檢察、法院等部門提出的委托,要認真辦理,盡量給予交持與配合。這是優化社會審計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
4.與同行組織的關系。一是與同行審計或會計師事務所在發生業務往來時,主動配合,相互支持,共同處理好有關業務;二是在爭取客戶方面要以優質服務公平競爭,不要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要形成團結的氣氛,以免損害自己的形象。
5.與委托者的關系。與委托者的關系是社會審計公關的核心,因為只有委托,才能開展審計活動,失去委托者,就意味著自己的關敗,因此必須注重搞好與委托者的關系。一是以優質服務贏得客戶的好感;二是以客觀、公正、高質量的水平贏得客戶的信任;三是全方位服務爭攬業務;四是合理收費,贏得用戶滿意;五是更新觀念,規范社會審計行為,以高尚的職業道德贏得客戶和社會公眾的贊賞。
6.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處理好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是順利進行審計的保證。社會審計組織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進行鑒證、評判被審事項。一是要以事實為依據,以證據服人,以理服人;二是完成受托審計任務的同時,為被審單位提出工作中的不足和改進建議,幫助提高經濟效益;三是對一些能夠通過完善手段可以解決的問題,盡量在審計報告之前解決。
7.與有關單位及個人的關系。在進行審計活動中,經常發生與有關單位及個人的往來,如在審計調查中,必須處理好與調查對象的關系,取得對方的支持,完成調查任務滲還要處理好與有關主管部門或職能部門的關系,以及企業職工、社會公眾的關系,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