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計劃總結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生豬產業,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現就加快生豬產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的,圍繞“品種優良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技術標準化、保障體系化、投入多元化”的思路,加快推進養殖方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化集約型轉變,著力扶持和培育一批高標準養殖基地和精深加工企業集團,積極打造知名品牌,推動生豬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
二、目標任務
到年底,將我市打造成為全省最大的自然生態養豬基地,全市生豬存欄105萬頭以上、年出欄210萬頭以上;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達到1300處,標準化規模養殖比例達到90%以上;培育1-2個生豬深加工企業集團,生豬產品精深加工率達到20%以上;豬肉產品全部達到無公害以上標準,綠色、有機畜產品比例分別達到25%和10%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引進培育生豬精深加工企業集團。在支持市內生豬屠宰加工企業進行技改擴建的同時,盡快引進生豬屠宰精深加工企業,完善產業鏈條,改變生豬初級加工、產出效益不高的現狀,實現加工利潤由每頭50元到每頭500元的提升。
(二)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化建設。根據區域資源承載能力,科學規劃生豬生產,繼續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建設,積極與種植業示范園區建設相結合,推進“一園(種植示范園)一區(畜禽養殖小區)一品(農畜品牌)”和園林生態養殖建設模式,逐步取消傳統的村內人畜混居散養模式;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大力推廣立體養殖、生態養殖、循環養殖模式,嚴格執行國家頒布施行的無公害、綠色、有機生豬及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加快品牌認證,增強豬肉及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加快生豬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突出抓好生豬品種改良,大力引進優良新品種,加強以康寧種豬場為龍頭的市鎮村三級生豬人工授精服務網絡建設,推廣良種豬人工授精技術,提高良種豬覆蓋率;對現有種豬場實施標準化規模化改造,提高良種豬供給能力;切實保護和增加母豬群體數量,建立基礎母豬養殖檔案,保證存欄豬中能繁母豬的合理比例。
(四)突出抓好生豬疫病防控。堅持以飼養管理為中心,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政府保密度、財政保經費、畜牧部門保質量”的動物防疫機制,加強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豬瘟等主要疫病強制免疫工作,進一步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確保免疫效果,保持100%的免疫密度;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提高對動物疫病預警、預報能力,保證不出現重大疫情。
(五)強化生豬及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施“放心肉”工程,建立健全生豬及其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控管理體系,加大生豬產品質量日常安全檢測力度,實行生豬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規范飼料、飼料添加劑及獸藥的使用,強化生豬養殖檔案管理,建立和完善生豬標識可追溯體系,實現對生豬產品從生產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加強動物檢疫工作,嚴格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檢疫,加強對飼養、屠宰、加工、流通、運輸、儲藏生豬及其產品的監督管理,防止注水豬肉、病死豬肉、未經檢疫檢驗或檢疫檢驗不合格的豬肉進入市場。
(六)不斷提高生豬生產科技含量。制定完善生豬生產技術規程、標準,引導養殖戶在豬場布局、飼養管理、衛生防疫、飼料獸藥使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科學操作、規范生產;大力推廣人工授精配種、程序免疫、標準化生產、配合飼料、自然生態養殖等先進生產技術,不斷提高產出效益和產品質量。
四、扶持政策
(一)落實各級有關扶持政策。積極爭取并認真落實國家出臺的生豬標準化建設、強制免疫、村級防疫員補貼等政策,各級財政要按規定做好資金配套,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并強化防疫、檢疫、檢測、監督等公共財政保障。積極落實各級關于鼓勵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品牌建設的扶持政策。
(二)優化生豬產業發展環境。豬場建設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國土資源部門要簡化用地審批手續,免收土地審批費用;環保部門要大力支持豬場辦理環評和環保審批手續,并指導豬場搞好環境污染治理;相關部門要優先為豬場解決水、電、路等問題。
(三)優先解決重大項目用地。積極培育和引進生豬精深加工企業,對落戶企業優先辦理土地等相關審批手續。對新上生豬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精深加工所需用地,要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發展規劃和現代農業規劃的前提下,優先安排解決。鼓勵利用廢棄地、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進行生豬養殖。
(四)加強對生豬產業的金融支持。金融部門要積極探索創新信貸擔保抵押模式和擔保手段,對符合信貸原則和貸款條件的養豬場戶提供貸款支持。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支持生豬產業的發展。要創新抵押貸款機制,對有信用、有實力、經畜牧部門認定的規模養殖場,可以用場地、建筑物、母豬群作抵押物進行抵押貸款。鼓勵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擔保公司為養豬場戶提供擔保進行貸款。要引導、鼓勵、支持保險公司大力開發生豬保險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