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計劃總結
為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加快推進生態建設,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現就2012年國土綠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強市為目標,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林業生態與產業發展并重,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梯次推進,進一步改善生態面貌,增強生態環境承載力,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二、任務目標
全年完成植樹1032.5萬株。
三、綠化重點
(一)生態綠化村建設。規劃新建生態綠化村149個,植樹338.6萬株。各鎮(街區)要結合實際,按照城鎮綠化模式、喬木綠化模式、喬灌結合綠化模式等3種模式建設生態綠化村。要積極引導多村連結,村村連片,集中打造一批樣板綠化示范村。
(二)道路綠化工程。全市建設道路綠化長度100.8公里,面積2883畝,植樹93.3萬株。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兩側林帶補植、完善和路“水杉大道”建設,加快推進路等省道和路等市級主要道路兩側林帶更新。新修道路建設規劃要與綠化規劃同步進行,留足綠化空間,確保道路建設與綠化同時投入使用。
(三)水系綠化工程。規劃水系綠化長度116.6公里,面積7610畝,植樹78萬株。重點實施新河、河等河流綠化。
(四)名優經濟林基地建設。建設經濟林基地7640畝。重點建設柴溝鎮1500畝大櫻桃、核桃標準化基地和200畝金銀花栽培基地,闞家鎮500畝鮮食葡萄生產基地,井溝鎮2000畝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等。
(五)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建設農田林網592條,長度598.5公里,植樹85.2萬株。要按照“溝、路、渠配套,田、水、林綜合治理”的原則和網格面積不大于300畝的標準,將現有道路、溝渠中未綠化或成活率、保存率較低的林帶進行更新或補植,提高農田防護水平。重點建設鎮5萬畝國家土地整理項目區、鎮6萬畝高標準良田開發項目區、街道1.8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區、鎮3000畝國家土地整理項目區、鎮5萬畝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項目區、疏港物流園區中低產田開發等項目區內的林網建設。
(六)四旁五荒綠化工程。完成四旁五荒植樹217.7萬株。通過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深挖四旁五荒植樹潛力,結合溝、路、渠、河道、澇洼地綜合治理,提高四旁五荒植樹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七)現代林業示范園建設。按照“六個一”標準,繼續新建擴建和提升花卉產業園、街道柳河生態示范園、鎮柳河農業生態園、鎮千畝濰水花卉示范園、鎮千畝生態農業觀光園等園區,擴大種植面積,完善配套服務,培育花卉苗木市場,做大做強花卉苗木產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區)和有關部門、單位要高度重視國土綠化工作,將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扎實推進。要落實領導包靠責任制,明確目標責任,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要定期督導檢查并進行通報,嚴格考核獎懲,確保工作成效。
(二)加大資金投入。各鎮(街區)要把國土綠化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要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積極爭取沿海防護林、世行貸款、綠化等上級項目資金,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用于林業建設,努力營造國家、集體、個體多方投資辦林業的格局。
(三)確保造林質量。堅持適地適樹,優先采用優良鄉土樹種,大力營造混交林、優質林,不斷提高樹種結構合理性和林分的穩定性。要大力推廣工程造林,嚴格技術規程,努力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四)加強資源管護。要落實管護隊伍,完善管護制度,確保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林木保存率保持在90%以上。要加強林政資源管理,嚴格按程序審批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有效鞏固造林綠化成果。